第6章 空性多維(1 / 1)

前麵我們講了,空性是四個部分組成的,很多人又會問,是次第性,還是延續性,是平麵性,還是立體性,,空性是多維立體性狀態,如果一直蘋果,無論是開花結果階段,還是成熟飄香階段,蘋果性始終在蘋果裏麵藏著,這就是藏性,我們不可以用,次第延續平麵立體來表達,因為每一個階段都是發生,四通狀態,雖然是四通,又是合相性,如來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很多人會不明白,如同我們的身體,是情緒思維,消化吸收,成長運動一樣,是綜合性的,這就是東西四維上下的關係。而突破這樣的狀態非常難,決定這樣的狀態更難,為什麼?因為我們無法產生信念,信念是非常可怕的東西,如果一個人具備信念,會朝著信念方向努力,而沒有信念的人,往往起步就夭折,僅僅信念意識能滿足條件嗎?不行的,需要你的善根福德因緣,有人會說,這句話我非常懂,其實這句能聽懂的人太少了,善根不是從善能良,是善良的根本(性),福德不是福氣品德,是性德(性)因緣不是因果緣分,而是(性),三者都不具備,你是無法成就的,古人說不管其他,隻管見性,一旦見性,後麵就好辦了,因為後麵還有80次第究竟圓滿修行,見性隻是剛剛起步。

人類追求的是金錢權利和別人的誇讚,人人知道百十年一切不是自己了,但是很多人放不下自己,也會去追求一些方法,看一些理論,這是倒修的表現,本來清淨的一個人,結果因為拚命學習,修反了。理論把自己綁架了,變成一個不成熟的不正常的人,思維古怪,甚至極端。你這一生的基本價值,都完善不了,因為倒迷,想成就大業,不可能的,耽誤了見性的機會,你就沒有辦法給自己的人生規劃目標,所有的樂觀幸福與你幾乎沒有關係,你會出現每一天的意識失落,甚至消極思維昏昏沉沉,一會這樣一會那樣。這就是理念出現了問題,根本原因學偏了,而自己不知道,所知性,是人生最大的障礙,所知實,才是心靈的鑰匙,我們聽過一句話,唐代李節《餞潭州疏言禪師詣太原求藏經詩序》:\"抑能知其然,未知其所以然者也。吾請言之。\"\"論者不思釋氏扶世助化之大益,而疾其雕鎪彩繪之小費,吾故曰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者也。\",而我們多數人,隻是知道表皮,事物的本質搞不懂,不如不去知道。清淨自己是最好老師,把所學所知,全部放棄,從零開始,這就很容易了。

多維性(空性)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狀態,具有皓月真容,方寸所現,是普通人根本想不出來的境界,古代在修為高的人,也不會給你細說,擔心眾生執著,所以一直是一個迷局,而這個迷局,恰恰又是方法,就是告訴你前麵有一條路,信不信由你,道理就是如此很簡單,信為道源功德母,講的就是這個道理。而多數人要問,我要信,你給我方法,我想問你一下,你餓了,也需要我給你方法嗎?我們知道我需要的是什麼,有所求,這就容易產生苦受,苦是信的最好方法,如果你內心一直痛苦,看你信不信,扭轉命運從信字開始,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說一個人信念和你的方法是正比,方向方法都對了,你的每一天會很快樂,反之會痛苦。如果我們有信心,根本不怕苦,我們會反省自己,你就有機會重獲新生。古代修行者對弟子不是恭維誇讚,而是打壓,打壓是激發弟子 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你嚐試苦的感受,苦盡甘來。

人這一生會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東西,我們不需要去逃避,我們需要麵對一切隱藏在內心的不完美,從中找到我們本應該開發的自性,你的人生就會跨越,一旦跨越後麵的路自然會很順利的,對於多維空間的描述,我們隻能含沙射影的簡略一下,最根本的是因性要明確,因不明確不會有果,這個道理我想人人明白。提升智慧需要從見性開始,我們不能見性,我們的智慧打不開,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祇獲法身。我們必須消除妄想,真正達到,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