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旅行,童年的快樂,青年的奮發,中年的向往,老年的期待,這是人人都無法躲避的現實,命運的把握人人結果不一樣,如果這個世界,就是讓你來受苦的,離苦得樂當然是我們的首選,隻不過是很多人沒有明白什麼是離苦得樂,沒有機緣而已。曾經有一個老修行,在禪修中,聽到很多的動物在哭,都在訴苦,這個世界確實很苦的,而大眾表相的幸福,實際不是真實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就是提升智慧高度,把本有的能量釋放出來,做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空性的質量決定你的空間質量,所以說西方極樂世界,是高緯度無苦的世界,這個說法就成立了,前麵我們講了,宇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世界,生命都會在不同維度上生存,水下的,地上的,天空的,他們的本領各不一樣。如果宇宙的時空維度會更高,那麼這些生命的存在會不會更高呢?我想這個道理大家都能明白,古今人類為什麼學會追求修行,不是沒有道理的,早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就建立了相對與統一觀點,相對論產生了能量質量變化的邏輯,但也無法替代真理,因為延續思維計算,和質量可變性,是矛盾的,如此,天空中的冰雹,再向下運行的時候,冰雹會因環境變成水,按照相對論,是計算水還是計算冰?當我們修行達到空性的時候,是計算身體,還是計算空性,可變性是萬物共有的屬性,鐵可以燒紅,也可以燒化,雞可以成蛋,蛋可以成雞的道理一樣。相對論有了,可變論沒有,人類隻能延續思維,沒有辦法找到可變性的定律,自然界中可變性處處都有的,樓房的隨著年代會老化,水如果不動就會成為腐水,為什麼人類找不到可變的規律呢?是因為可變條件沒有找到,如果這個條件找到了,返老還童不是不可能的。無法從進步中擴展最終會成為南柯一夢。
人類需要生存,生存需要發展,很多科學對於宇宙的變化,始終找不到認知標準答案,人類進化說法已經幾千年,究竟什麼在進化不知道,物質的可變性依然是世界之謎,對萬物的成住壞空隻是片麵的了解,所以與真理差距太遠,人類隻知道饅頭放久了會壞,認為某些菌在作怪,而不知道心性越久反之越金剛。這其中有很大的空間需要去思考,空性的重要性對於社會發展推動作用非常之大,人類需要的是清淨的智慧,需要的是和諧安樂,但是空性又是人類大腦無法製造出來的是東西,至於未來,我們需要後代去理解和思考了。人類有很多的毛病,而人性又是製造災難的罪魁禍首,很多人習慣思維反駁找存在感,這種習慣是修行最大的障礙,而高智商的人不需要去找存在感,因為他就是他,他證實了自己,如同孔子一樣,眾妙玄機,孔子表明了態度,你認可不認可都是如此,而對於眾生,他又說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所以談玄說妙需要的是人性真實,道性真實,這就說明人性的修養非常重要,所以才有了孝道的說法,子不孝父之過,子不學,斷機杼。
即便如此人類的思想依然不擔心南柯一夢,依然我行我素,不依自然規律,否定一切存在的壞習慣,是人生句號的開始,因為你的答案早就交卷了,考試對你是一場夢,因為你不懂人生就是一場考試,你否定試卷開始的時候,你已經完蛋了,自己還不知道。剩下的是什麼,隻有你自己知道。針對自己的習慣和毛病,學會改變自己,這也是上帝給你安排痛苦的過程,接受不接受你必須接受,而這個機會,恰恰是你重新起步的機會,我們把生命看的淡一些,把自我看的少一些,我們會很輕鬆,很快樂,當你有一天真正的超越了自我,我們不需要什麼存在感,因為我就是萬物,萬物也是我,否則南柯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