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31人做成醃肉賣。
1918年,德國輸掉一戰,進入經濟大蕭條時期,千百萬人流落街頭,忍凍挨餓,導致犯罪猖獗,警察疲於奔命,變態殺手也趁此作案......
城市的犯罪率和房租居高不下,人群開始向鄉村流動,邊陲小鎮敏斯德堡就是在這個時候逐漸興旺起來的。
小鎮中有個孤寡老頭名叫卡爾·登克,在鄰居眼中,他是一個大善人,實際上,他是個戴著偽善麵具的惡魔。
登克出生於1860年,父母都是農民,他從小沉默寡言,12歲輟學去搞園藝,25歲花光積蓄買田種地,卻以失敗告終,此後窮困潦倒,飽一頓餓一頓。
登克父親去世前,把房子留給了大兒子,給登克分了一筆錢,他租了間房子,總算有了安身之所。為了維持生活,他用剩下的錢開了家雜貨店,賣些便宜的肥皂、褲帶、鞋帶等等。
生活逐漸寬裕後,登克的性格也開朗了許多,時常與鄰居們交談,還去一家教堂當了風琴手,空閑的時候會去葬禮演奏。
那時經濟普遍蕭條,人們手裏沒什麼餘錢,一般有乞丐跑到家門口討飯,多數人都是不管不問,甚至趕走,登克卻會把他們接到自己家裏,供吃供住,待其養精蓄銳後,才讓其離開。一些貧窮的旅行者來到鎮上,登克也會友善地幫助他們,比如免費提供住宿等。
雜貨店賣的東西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登克又常幫鄉親解決困難、給教會義務做事,因此,在鄰居心目中,他是個十足的大善人。
當時,登克已經50多歲,沒有妻兒,鎮上年輕的居民都叫他“登克爸爸”,隨著他名氣越來越響,生意也蒸蒸日上。
大概從1921年開始,登克除了賣手工皂、鞋帶、腰帶這些日常用品外,還搞來了很多醃肉,成了小鎮上有名的肉品商。
當時,登克的房子裏時而在深夜傳來斧頭砍東西的聲音,雖然很吵,但大家都體諒他,以為他是在處理醃肉。而且,因為登克賣的肉很便宜,大家認為他讓利於民,更是對他高看幾分。
這一切,在1924年12月21日發生了巨大轉折!
那天晚上,登克房間傳出淒厲的呼救聲。住在樓上的鄰居車夫聽到聲音,打開房門,一個陌生男子滿頭是血地撲進他懷裏,說樓下那人要殺他!
車夫嚇了一跳,當時也沒想男子說的“樓下那人”是誰,馬上把人送到警局。警察核查男子身份時,發現他是個外來遊民,再一核對他口中的凶手竟是在鎮上聲譽極好的登克,認為遊民在亂講,不想把事情鬧大。
結果此人堅持說登克要殺自己,加上他頭上的傷情確實嚴重,車夫作為證人也在一旁看著。保險起見,警察就把登克叫到局裏問話。
登克辯解說,自己本是好心收留這個外來遊民,哪知對方恩將仇報,想要搶他的錢,他情急之下才拿斧子自衛。後來遊民跑出家門,他的處境不再危險,也就沒追了。
警察主觀上相信登克的說法,但為了給男子一個交待,就說去現場取證,本來隻是走個過場,沒想到,這一去就發現了不得了的事。
警察剛一進入登克的房間,就聞到很重的醋味,又在廚房找到兩個大澡盆,裏麵塞滿肉塊,旁邊的架子上掛有一排醃好的肉。
案板上擺有許多工具,包括拆骨頭、剔肉的鋸子、斧頭等,最驚人的是,他們發現了一個錫盒,裏麵裝有351顆牙齒,這些牙齒,一看就是屬於人類的......
警察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立即加大了對登克房間的搜查力度,進而找到一本賬簿,裏麵記載了登克從1921年以來的三年時間裏殘害的31人的名字、被害日期和肉的分量!
經查,名單中的人大部分是流浪漢,因此,即使他們不見了,也不會有太多人覺得奇怪,哪怕他們的肉都被吃進了肚子裏。
登克在賬簿裏也簡單記載了自己殺人的動機:他好幾次發現,自己好心幫了流浪漢,流浪漢卻偷走他的錢財。慢慢的,他的心態就發生了變化,認為這些流浪漢是“垃圾”,不值得同情。而在肉類不豐的時代,把他們殺了並將肉供其他人食用,既能實現他們的“價值”,又能給登克帶來一筆收入,是兩全其美的事。他甚至認為,他這樣做是成全了那些流浪漢。
登克被警察傳召時,仗著自己在鎮上的名聲,還沒當回事。當他聽聞警察去他家搜查時,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即將敗露,一夜之間,自己將會從聲名遠播變成臭名遠揚,還會受到法律的製裁。晚上11點半,被臨時關押在拘留室的登克自殺,時年64歲。
案件曝光後,當地民眾先是震驚,完全想不到大善人登克竟會是連環殺手,更想不到他殺人後還將其做成了醃肉;之後是惡心、反胃,因為鎮上很多人都吃了這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