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條作坊開工,丁一三兄弟也成了忙人,每天早出晚歸,作坊需要大量紅薯,

他們仨每日拿著裝有紅薯的儲物袋,趕著牛車去縣裏溜達,回來時將儲物袋裏拿出來紅薯堆在牛車上,

晚飯前,丁一三兄弟回到百家村,在村頭,通過楊玲新修的山路直接回家,

為了讓村裏人看見車上的紅薯,三兄弟慢悠悠趕著馬車進村,沿途還會熱情的與開荒回家的村民打招呼,

“李老爹,今天又開了多少”

“半畝,小丁,車上拉的是啥”?

“紅薯,做粉條用的”,

每天的對話都大同小異,讓人知道車上的紅薯是做粉條用的,三兄弟才會心滿意足的往家趕,

“主子,給”,丁一手裏拽著的是銅板,

今早出門,遇到有人搭牛車去鎮上趕集,1人1文,收了10文,

楊玲笑著接過銅板:“行呀,你們三都知道用牛車賺錢了”,

“前幾天搭車的人少,我們也沒好意思收錢,今天人太多了,”

丁一三言兩語說出每天出門都有村民搭車,都是一個村的,他們也不好意思收錢,

今天遇到趕集,百家村有五位村民免費搭車,鄰村的有十人搭車,上車時每個人都主動給了1個銅板,

“主人,早上村裏人下車的時候,我告訴他們,以後坐車要給錢,”丁二邀功,

丁一、丁三都不好意思張口,想到每天村裏都有人蹭車,丁二覺得虧了,於是挺身而出,說出以後不再免費拉人,

丁一嘴角高高揚起:“主人,你別聽他瞎吹,他吼了一嗓子就被村裏那幾個坐車的婦女給圍攻了”,

原來丁二拉的正好是免費坐車的百家村村民,他見丁一、丁三都有銅板收,

到了鎮上,村民們下車的時候,他忍不住說出以後誰都不能免費坐車,

當時幾個村民就圍著牛車不讓他走,有個中年婦女還說他不仗義,說什麼一個村的,順路坐下牛車怎麼好意思要錢,

緊接著另外4個蹭車的村民也一起討伐,唾沫都差點飛到了他臉上,

後來還是鄰村的一位大娘幫忙解圍,說出每個村的村民坐牛車到鎮上車費1個銅板,坐牛車去縣城是3個銅板,

最後大娘還說了一句,升米恩鬥米仇,暗示他們,免費讓人坐幾次車有恩,坐多次之後不讓人坐反而會結仇,

楊玲笑眯眯的說道:“大娘說的對,牛車是咱家的,不是百家村的,沒必要讓人免費坐車”,

這幾天丁一他們也沒說過有人蹭車,如果楊玲知道有人免費坐車,肯定會給丁一他們講講道理,

“知道了,主人,不給銅板不能坐車”,丁一認真的說道

丁三也點頭表示記住了,唯有丁二低聲問道:

“主人,如果想坐免費車的人是你爺娘、叔嬸怎麼辦”?

“看情況吧,他們話說的好聽,免費載一程也可”,

言下之意,楊老頭等人態度不好,丁一三兄弟直接拒絕就行,對楊玲來說,老楊家的人就是熟悉的陌生人,

不作妖,可以適當給些好處,讓楊柱子心安,作妖的話沒必要慣著,直接無視就好,

“哦,明白了〞。

45天的時間一晃而過,村民們陸續背著雞來到山坡,

“楊兄弟,昨天我在鎮上問過了,活雞8文錢一斤,你們家收的價與鎮上一樣對吧”,

這年頭雞肉不值錢,雞湯雖然鮮美,但比不上肥膘肉吃著帶勁,故而雞價比豬肉價格低,

不過45天就可以出售,養肉雞的村民還是賺了,畢竟土雞沒有一年半載是長不大的,

“對的,你家之前領了20隻雞崽”,楊柱子翻開登記本,

“嗯嗯,20隻,一隻不少多在這裏”,

“68斤,8文錢一斤,一共是544文,”楊柱子稱重算錢,楊柳氏負責給錢,

瑪雅帶著女工將雞提到作坊後院的雞圈裏,味精作坊,不對,改名了,現在叫雞精作坊,

楊玲篤定就算知道雞精是用雞肉做出來的,也沒有人能夠仿製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