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春生(下)(1 / 2)

但是農村人和城裏人想法不一樣。

首先農村普遍受教育程度低,政治覺悟沒有城裏人高,會像黨員那樣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政策。

其次那時候農村的耕作方式主要是靠勞力種地,男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個原因就是老人們思想比較傳統,祖祖輩輩都認為將來老了幹不動了,終歸還是得要一個兒子來養老的。女兒長大了始終是要嫁出去的。他們信奉老話說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到時候就算想管父母也有心無力了。

所以,爸媽最終決定鋌而走險再要一個二胎。可是,困難它是顯而易見的,要怎麼躲過每年的體檢呢?

事實證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這個世界永遠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媽媽和三嬸想出了一個偷梁換柱的好辦法。那時爸爸的一個表姐是公社的婦科醫生,正好在負責體檢的醫院上班。隻要她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事兒就能成了。

於是等該媽媽體檢的時候,三嬸就頂替她的名字去。輪到三嬸的時候,媽媽又頂替她。不知道她們的體檢時間是不是可以自己靈活安排,總之這個辦法是行之有效的。再加上那時候計生辦的人有時暗訪來了家裏,看見媽媽天天還拖著一個這麼小的我,也放鬆了警惕。

總之,上天自有它的安排。

於是,我的弟弟,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被生下來了。但是,在當時那麼嚴厲的高壓政策下,生下了孩子隻是萬裏長征邁出了第一步,困難還在後頭呢!

那時候像這樣偷偷生下孩子的家庭也是有的,但是走漏了風聲或者被別人舉報了,被政府知道了以後,孩子直接就被帶走了。孩子最後去了哪兒,到現在都沒有人知道。

我們家當然也害怕這樣的結果,所以弟弟開始了最初東躲西藏的日子。他打從生下來就被送到二姨家藏起來了。二姨家的兩姐弟這時候已經十來歲了,他們是幸運的,在他們那會兒國家還沒有實行計劃生育。

已經有兒有女,二姨沒有必要再生。而且管得這麼嚴,罰款那麼嚴厲,二姨也犯不上冒這個險。所以對於這樣的家庭,計生辦是不怎麼關注的。

因此弟弟在二姨家還相對地比較安全。那時候,媽媽白天還要在家幹農活,要下午傍晚的時候才能去二姨家看弟弟,給他喂奶。還好弟弟是春天出生的,天氣不會太差。二姨家離得也不是特別遠,五六裏地的路程。

但這樣的日子畢竟不是長久之計。一是媽媽每天這樣跑很麻煩,二來二姨也不能一直當弟弟的免費保姆。在弟弟月份大一些的時候,媽媽終於把他接回來了。

但是,有一句俗話說得好,“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你不得不佩服老祖宗的語言智慧。

這世上的確是沒有不透風的牆,不知道是到底是誰走漏了風聲,超生弟弟的消息不脛而走。計生辦的人最後闖進家來。包括爺爺在內的一大家人如臨大敵,堅決地要保住弟弟。那時候爺爺還是生產隊長,雙方僵持不下,最終周旋的結果是弟弟被罰了三千五百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