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業主(1 / 1)

第五十三章業主

接下來幾天黃斌都在深井村開展工作。深井村紅線範圍共有土地約300畝,確定了付友仁的50畝土地,但還有250畝都沒有著落。付友仁準備種植時令蔬菜,就是季節上的菜,但準備也學其他業主,錯時節種植。就是比百姓生產出來的時間或早或晚,這樣才能賣出好價錢。如果和百姓種出來的時間重合,那麼價格會很低,無論種的多好,隻會虧。他還有一個優勢是,兩個兒子和媳婦都在家,自己人多,可以少請人。家庭式經營比較合適的麵積是50畝左右,這是黃斌後來總結的。在黃斌的勸說下,同學蔣軍表示願意回來,作為交換條件,為了便於照顧小孩,黃斌答應幫忙把蔣軍小孩調到鳳陽小學來讀書。當然這對黃斌來說很簡單,因為他本就在分管教育。

可是還剩200畝,得找一個大業主,付友仁提到一個本地的養豬業主,去動員動員有可能能行。當黃斌和付友仁到達這家養殖場時,卻發現到處一片狼藉,又臭又髒。原來他是收城裏飯店的潲水和食品殘渣來喂豬,收來的潲水食品殘渣會先用大鍋熬煉,上麵的油會弄出來,反複熬煉過濾,還會加些的藥劑,使油更清澈無味,再賣到城裏去,當然會比正常油便宜一些。剩下的東西加入一些飼料才用來喂豬。大小城市周邊,這樣養豬的很多,也算是廢物利用,比直接倒在下水道好太多。這東西對下水道的危害非常大,特別是冬天,經常造成下水道堵塞。當然後來這種養豬方式被政府禁止,但在沒有很好處理潲水和食品殘渣前,一直難以有效禁止。一方麵飯店的潲水殘渣需要處理,這邊養殖戶又正好需要,可以說是互惠互利的好事,政府卻來橫加幹涉,有巨大利益的驅動,所以屢禁不止。

通過與業主董軍華交談,發現董老板確實很有想法,在黃斌介紹完政策後,董老板表示願意改行,因為這種養豬方式已經受到政府禁止。他的設想是建設一個果園,種植各種水果。同時,每一種水果又分不同成熟季節,主要以采摘為主。針對的客戶是那些城裏人,他們更願意自己來摘,哪怕價更高。黃斌當即把情況彙報給了葉藍,葉藍聽後很高興,說讓業主拿一個規劃出來,她可以把他帶到農業局去,爭取得得農業局的支持。但在確定麵積時,董老板卻隻要150畝,無論二人怎麼勸說都沒用。因為另50畝正好在公路的另一邊,他說不方便管理。最後這50畝,黃斌不想把希望寄托在還沒有來的趙彩霞身上,跑去找那個天天吹他鋼筋龍骨如何如何好的曾苦瓜。沒想到十分順利,曾老板願意擴大種植麵積。

黃斌好幾天沒到辦公室了,這天到辦公室一看,桌上堆了厚厚一摞文件。黃斌快速瀏覽,其實大多文件並無實際意義,也沒有實際工作。領導批閱一般就兩字“傳閱”,而有實際工作的領導會批閱某某閱處。就是讓你看了後處理。這“閱處”2字,黃斌倒還真在其他地方沒有見到過,應該是領導的專用。不過有一份文件卻是有真正的工作要做,要求成立巡邏隊伍,禁止燒秸杆。要求很高,禁止全鄉冒煙,縣上成立了八個督察小組,會不定期在禁煙區巡察,一經發現,會先通報後處理。當然不是處理冒煙,而是處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