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向六指鄉彌洪下了死命令:“你要不惜任何代價,給老子拚死抵擋住王海賓軍隊的進攻,讓部隊安全渡過洮河。否則,老子拿你的頭顱過河!”
六指鄉彌洪領了命令,馬上糾集了手下殘部一萬多人,向正衝下洮河邊的王海賓部隊發起了攻擊。吐蕃軍隊圍成了一個圓弧迅速合攏,將這一千多名唐軍將士圍將起來。
己經四十多歲的王海賓仍然十分驍勇,他帶領部隊左衝右突,槍挑劍斫,接連打死十幾個番兵。可是,反擊的番兵越打越多,步步向唐軍進逼。
王海賓向左右一看,他吃了一驚:“怎麼周圍都沒有我們的部隊?糟了,我們推進得太快了!”
王海賓見勢不妙,馬上組織軍隊後撤。他們邊打邊退,一直退到了岸上的長城堡。這時,王海賓的部隊倒反成了吐蕃軍隊的網中之魚。他們在敵人的輪番攻擊下,死傷越來越多。王海賓隻好命令他的副使吳亮衝出重圍,回去搬救兵。
吳亮手提一把大刀拚命殺出了重圍。他策馬往回去的路上狂奔,這時,他看見了郭知運率領幾千人馬殺過來了。
吳亮急忙滾下馬跪倒在郭知運的馬前,氣喘籲籲地說:“郭大夫,請你趕快去救援王軍使他們!”
郭知運下馬扶起了吳亮說:“吳將軍,快起來。我一定盡快趕去,以救援王軍使。可是,老夫的兵力也還不夠,你還是迅速趕回去,請求薛大夫火速發援軍。”可是,郭知運心裏卻在說:“活該,誰叫你王海賓去搶頭功。我可沒有那麼傻,去跟你一起送死!”所以,他還是那樣不緊不慢地率領部隊向前趕。
吳亮在路上又看見了杜賓客,他也帶領著幾千人馬衝將過來。吳亮又去哀求杜賓客,可是杜賓客害怕自己的部隊被消滅掉,所以也是不緊不慢地往前推進。
吳亮無可奈何,隻好繼續騎馬往後趕。過了半個時辰,他看見大部隊趕過來來了。隻見一麵大大的印著“帥”字的紅旗迎風飄揚,其它的旗幟上都印著“薛”字。吳亮快馬加鞭趕到了部隊的前麵。他一骨碌滾了下來,跪在薛鈉的馬前,哭著說:“薛大夫,請救救王海賓的性命吧!嗚嗚……”
“王海賓怎麼啦?快起來,快起來答話。”
吳亮便把王海賓的先頭部隊被圍在長城堡的情況,告訴了薛訥。薛訥聽後馬上命令郭子儀和王訓帶領兩百牙兵,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長城堡營救先頭部隊。
郭子儀率領牙兵隊向前狂奔。隊中的每一匹馬都伸成了一條線,肚皮幾乎挨著了地,在路上飛跑。灰塵在後麵飛揚,馬嘴噴出雪白的泡沫,直噴到胸脯上。馬的兩肋都是汗水濕漉漉的,像被水洗過一樣。
馬隊超過了杜賓客的部隊。
馬隊超過了郭知雲的部隊。
終於趕到了洮河邊!
郭子儀被眼前的景象驚呆了。這裏到處是屍體,從路上到洮河邊,再從洮河邊上到長城堡。有吐蕃士兵的屍體,也有唐軍士兵的屍體。王海賓屬下的全體將士都己陣亡,一個不剩!郭子儀心裏一陣絞痛,眼裏充滿了淚水。
“爹爹……”王訓滾下了馬,哭喊起來,他舉目四望不見他父親的屍體。
這時,郭子儀看見一大隊吐蕃士兵正在爭先恐後地淌過洮河。吐蕃大將六指鄉彌洪騎著高頭大馬,站在岸邊指揮軍隊過河。
“快,不要讓這家夥跑了!”郭子儀高聲叫道。
“爹——孩兒來替你報仇!”王訓一邊喊一邊舉起了三尖兩刃槍,拍馬直衝下河岸。
“颼”的一陣旋風,兩百多騎兵排山倒海般衝了下去。
一場慘烈的戰鬥開始了!郭子儀揮動方天畫戟一刹那,便把前來迎戰的吐蕃將校挑了起來,他連挑了十幾個番兵。張信、王奇帶領幾十個唐軍士兵徑直淌到了河中,不讓吐蕃兵過河。大家在水中打了起來,張信的鋼槍似銀蛇飛舞,王奇的雙刀上下盤旋,直打的番兵鬼哭狼嚎。番兵們紛紛落水,鮮血染紅了河水。
王訓的三尖兩刃槍左挑右刺,使得出神入化。他的小眼睛直冒火焰。王訓打開了一條血路,直向六指鄉彌洪衝了過去。這番頭手舉狼牙棒迎了上來。“當”的一聲,狼牙棒打在槍杆上,直冒火星。王訓使出了“白蛇吐信”的招式,直取六指鄉彌洪的胸膛,這番頭馬上把頭一低,用狼牙棒的後把將槍尖格下,王訓倏地把槍收回,再使出“青龍絞尾”,直取番頭的麵門。兩人打了十幾個回合,都不分勝負。
“嘟嘟……”突然響起了進攻的號角,唐軍的主力部隊衝過來了!
郭知運的部隊衝下了河岸;杜賓客的騎兵舉起鋼刀在衝鋒;王浚手揮偃月大刀,身後飄揚著無數旗幟。
一麵大大的帥旗出現在長城堡上,白發銀須的薛老將軍頭戴抹金鳳翅盔,身穿明光鎧甲,手持鋼槍,肩披紅色大氅,騎一匹銀鬃馬。他身後的傳令兵吹響了總攻的號角,緊接著鼓手又擂響了戰鼓。唐軍黑壓壓的一大片,把沒有淌過河的吐蕃軍隊圍了起來。
吐蕃士兵們驚慌失措,到處抱頭逃竄;輜重車與馬匹糾纏在一起,受傷的馬匹在嘶叫;逃跑的士兵踐踏在受傷的人的身上;許多士兵剛剛逃到河中,便被亂箭射死…..
六指鄉彌洪看見大勢己去,急忙把狼牙棒虛晃了一下,躲開王訓的槍尖,便從斜劈中衝了出去,奪路往河中逃去。
王訓想拍馬追上去。郭子儀見狀叫停了王訓,他停馬扣住了方天畫戟,然後彎弓搭箭,“嗖”的一聲將箭射了出去。六指鄉彌洪應聲跌下了馬,張信馬上指揮士兵將他綁了起來。
戰鬥結束了,洮河岸和長城堡上堆滿了吐蕃士兵的屍體,洮河中也堆積了許多屍體,有些淺水的地方還因屍體的堵塞而流不了水。王訓從六指鄉彌洪的腰間找到了父親王海賓的頭顱。
後來,人們在長城堡的最高處找到了王海賓的屍體。他直挺挺地站的那裏,身上插滿了箭像刺猥般,但是他的雙手死死地攥住那杆鋼槍,周圍躺滿了吐蕃士兵的屍體。王訓捧著父親的頭顱,跪在父親的屍體前放聲痛哭,周圍的人包括薛訥在內,無不為之流淚。
唐玄宗看了薛訥派人送來的捷報後很高興.他馬上取消了禦駕親征的詔命,派紫微舍人倪若水前往隴右,宣讀詔書。
詔令拜薛訥為左羽林軍大將軍,複封平陽郡公;授王浚為青銀光祿大夫,清源縣男,兼任原州都督;拜郭知運為冠軍大將軍,加太原郡公,兼任臨洮軍使。其他有功將士皆有封賞。
聖上很痛惜王海賓的犧牲,下令授其為左金吾大將軍,他的兒子王訓賜名為忠嗣,授朝散大夫,尚輦奉禦,將王忠嗣供養在宮中。(7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