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六回(下)玄宗下詔征討逆胡(1 / 2)

“啟稟皇上,罪臣一行十幾個人從太原曆盡艱辛,從賊軍的層層包圍中殺出來,所以衣服都變成了這個樣子。”

“難道安祿山真的造反了?”玄宗問。

“是的,安祿山已於十一月一日在薊州城南門召開誓師大會,用楊光翽將軍的頭顱來祭旗,然後揮師西去。十一月二日安祿山派何千年、高邈率領“曳落河”騎兵幾千人佯稱是向朝廷送射生手,賺開了太原城門。何千年來到了留守府宣讀了安祿山的命令,說楊光翽因不聽號令已被斬首,現由他兼任太原留守,命令將兵權交割。臣知有變,拒絕交出兵權,並拚死與之搏鬥。終因敵眾我寡,隻好率領十幾個忠勇之士,殺出太原留守府,逃回長安向朝廷報告安祿山造反的消息。”

“石中玉,你可曾有文書呈上來?”

“啟稟皇上,當時倉促應戰,後來又匆忙出走,留守的官印已為何千年所得,所以沒有文書呈上。”

“你可有證人證明你所說的情況並非捏造。”玄宗又冷冷地問。

“隨臣殺出重圍的十幾個親兵都可以作證。”

“那麼,你見到安祿山本人沒有,見到安祿山殺楊光翽用他頭顱祭旗沒有?”

“沒有,都是聽從範陽逃跑回來的人講的。”

“哈哈,又是沒有親眼看見。哦——”玄宗講到這裏停了下來,眼睛突然放出了光芒。他說:“朕想起來了:你原來是禦史郎中施仲玉。去年你也跟著人家說安祿山有反心。後來,朕便叫欽差押你到範陽府由安祿山處置,後來病死在太原。怎麼你還在人世?”

“不錯,罪臣就是施仲玉。當初,欽差將罪臣押解去範陽,誰知到了太原時,罪臣染上了病臥床不起。後來楊光翽對罪臣說:‘你到範陽後肯定被安祿山殺死。他這個人太狠毒了。我現在就趁你生病,將你藏到深山裏治病。我用一個剛死去的囚犯頂替你,對外就說你已經病死。這樣我就讓欽差回去複命,安祿山這邊我便交上一份關於你病死的文書,就可了事了。’這樣罪臣才活了下來,改名為石中玉,幫助楊光翽處理文書。”

“大膽的施仲玉,大膽的楊光翽,居然敢欺君犯上!就憑這一件事情,朕就不相信你講的情況真實可靠。來人,把施仲玉拉下去斬首!”玄宗大聲地叫道。

殿下馬上衝進了幾個身材高大的羽林軍校尉,將施仲玉抓住。

“慢著!”施仲玉大喝一聲,然後說:“你們不用來綁我,等我講完了這番話後自己了斷。陛下,安祿山圖謀造反已有六年之久。他在雄武軍訓練敢死隊,私自製造龍袍、魚袋,儲藏大量兵器。誰敢講安祿山圖謀不軌誰就被處罰。今天,安祿山終於在範陽造反,大軍西下,河東各郡紛紛獻城投降,百姓流離失所,慘遭塗炭。可是,皇上還在為這個想奪走大唐江山的獨夫民賊開脫罪責,要殺敢講真話的人。好,臣不願看到大唐江山落入胡逆之手。臣去死!”

施仲玉說罷啕嚎大哭,他朝玄宗用力叩頭拜了三下,搞得滿頭是血,說:“列祖列宗,臣去向你們投訴!”

周圍文武百官莫不動容。

隻見施仲玉掙開幾個羽林校尉的手,一頭往殿上的盤龍大石柱撞去。

“快,快,快將施愛卿拉住!”玄宗站起來大聲地叫著。

幾個羽林校尉馬上把施仲玉死死地拉住。

施仲玉拚命掙紮,哭著說:“國家即將破滅,我有何顏麵活在世上。讓我去死吧!”

玄宗站起來激動地說:“施愛卿,你是忠臣,朕不能殺忠臣!高力士將施愛卿扶下去,給他洗幹淨,好好休息。朕與百官從長計議。”

這時,黃門官又進來稟報,說朔方鎮天德軍軍使郭子儀派信使回京,呈送安祿山造反的罪證。玄宗吩咐馬上宣信使上殿見駕。

過了一會兒,一個二十歲左右的英俊少年走了進來,他身高七尺有餘,相貌酷似郭子儀,頭戴一梁冠,身穿青色圓領紮袖武官服。

他雙手捧著一白色的包袱,在丹墀下跪了下來把頭一叩到地說:“臣是朔方鎮天德軍軍使郭子儀第三子郭晞,現攜帶安祿山造反罪證前來謁見聖上,願我主萬歲,萬歲,萬萬歲!”

“哦,原來愛卿是郭子儀的兒子,你帶了什麼證據給朕?”

“啟稟聖上,臣將烈士楊光翽的頭顱呈給皇上,以作為安祿山造反的罪證。”

說罷,郭晞小心翼翼地打開了這個白色包袱,取出一個油了漆的木盒子,再打開木盒的蓋子,一個粘滿幹血的頭顱便露了出來。

“嘩!”滿朝文武官員都驚呆了。

隻見楊光翽頭顱的頭發亂蓬蓬的,像鋼絲似的根根直豎,怒目圓睜,濃眉緊皺,嘴巴張得大大的,仿佛在控訴安祿山的罪行。

滿朝文武百官看著這個頭領,個個的心裏受到很大的震動,現在才感受到戰爭已經爆發。

太監把木盒子端到了玄宗的龍案上。玄宗看見這一個詡詡如生的頭顱,心如刀剮一般。這是一個忠貞的頭顱,幾天前,他還在大義凜然的痛罵著安祿山這逆賊,可是頃刻之間頭顱便滾了下來,掛在了城牆上示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