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知孫大聖神通廣大,他泰然自若,不慌不忙地說:“楊二郎龜孫子,別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你靠遠點,看你孫爺爺的了……”說著,孫大聖鼓足渾身力氣,也口念符語,說了聲:“起!”一個翻身跳出,變成一隻鷂鷹飛走。這座楊二郎從鞋裏倒出泥土變成的山,就是今天的高頂山。
聽一些老人講,在很久很久以前,這裏曾是樹林茂密、雜草叢生、虎狼出沒的荒山野嶺。明朝洪武年間,朱元璋為擴大他的統治範圍,強行遷移貧民來山東墾荒。在山西洪洞縣和雲南的大理縣,麵朝黃土背朝天的世世代代莊稼人,大部分不願離開生養孕育自己的家鄉熱土。這些人攜兒帶女,四處逃避躲藏,多數人還是難逃劫難被抓住,反綁著雙臂,用一條長繩連在一塊,像看管犯人一樣,被野蠻的軍兵押解。一路上,他們對這些百姓,惡語謾罵,拳腳相加,並用皮鞭抽打。一批一批,經過長途跋涉,徒步來到這荒無人煙的原始地方,安家落戶。
有一對姓於的青年男女,因是本族,又是要好鄰居,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隻是時辰一前一後。生來二人脾味相投,屬於兩小無猜。這次移民,兄妹一路同行,相應有個照顧。兩人經過三個多月的顛覆折磨,已是累得筋疲力盡。他倆看到此地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土地肥沃,便雙雙又是搬石頭,又是和泥土,又是采伐樹木割茅草,蓋起三間小屋住下。因房子蓋在山溝邊上,兄妹便命名叫著於家溝。
安營紮寨後,兄妹起早貪黑,開荒種地,二人相依為命,日子過得倒也歡快自在。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秋去冬來,一青一黃。轉眼間兄妹到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的年齡。因這裏村落遙遠,人煙稀少,再加上人生地不熟。兄找不到誌同道合的俊俏媳婦,妹也覓不著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兩人都快三十歲了,仍孑然一身。天長日久,知人知心。兄傾慕妹的賢惠貌美,妹愛著兄的多才善良,但二人都默默無語,把愛深深藏在心底。對於終生大事,兄妹都隻字不提。這樣又過了幾年之後,兄妹已到了而立之年。兄終於忍耐不住了,說:“妹子,咱倆在一起已年數不少,這樣繼續下去,終究不是長遠之計。你還是離開哥找人嫁了吧!”
“哥!你攆我走不是?”妹可生氣了,撅著個小嘴嘟囔說:“我嫁人也要嫁你這樣的郎君……”
“妹子!我也是。”兄上前拉住妹的手,莊重地說:“我找媳婦也要找你這樣的好人……”
“那我們兄妹就配雙成對?”妹含著熱淚說。
“傻妹子,兄妹哪能成為鴛鴦緣?”
“憨哥哥,咱倆又不是親兄妹,為何不能比翼飛?”
“你我是同族,我怕習俗有偏見。”
“咱們已出了五代,又不是近親結婚。”
兄高興地說:“妹子,那你我就結為兄妹緣?”
妹迫不及待地道:“哥!命運早注定,良緣天做成。我看今宵良夜時難逢,咱倆馬上配夫妻……”
二人在花前月下,各訴衷腸,傾吐愛慕之情,然後對著孤燈月影,雙雙拜過天地,拜過遠在天堂的雙方爹娘,結為百年之好。你尊我敬,男耕女織,恩恩愛愛,白頭偕老,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子生孫,孫又生子,世世代代的延續,成為如今的於家溝。
有詩為證:
自從盤古開天地,
一個故事多離奇。
高頂龍河神造化,
兄妹安疃有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