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道就鬱悶了,細細一想,記得英蓮愛詩詞,這女紅也不差吧!怎麼就學不會了。有時就勸,這衣服嗎!鋪子裏隨便買,何必跟手指頭過不起。
封氏就嘩啦嘩啦一大堆理,後來甄道就不敢勸了。
英蓮順手接過這個理由,不想學的時候,就:“道哥哥說的是對的。”“道哥哥說的沒錯。”“道哥哥是這樣說的。”等等,等等,等。
“太太,可能三個月後,我就要上京了。”甄道以前也提過,隻說等一兩年,兩三年不定。因此,封氏心裏也有準備,隻是拿不定主意,要不要跟著上京。封氏知道甄道還是希望她們能跟著他上京,隻是覺得有點拖累了。
但,現在該做出決定,她:“上京,咱們上京。”
甄道又驚又喜,隨即一咬唇,低聲說:“太太,那化老爺出家的跛足道人,可能會在京中出現,就是要好幾年。”
封氏一愣,臉一白,點點頭又搖搖頭。
出乎甄道的意料,幾天後,林如海的管家持著名帖,拜訪了甄道。請甄道赴晚宴,應了。
再次踏上林府的門,隻是這次是晚上。隨著林管家一路到了一間小院,林如海一家人都侯在哪兒,甄道隨口吩咐了管家幾句,上前。
在禮教重重的現在,能參加次家宴可不容易,關係沒有親密十分,想都別想。好些人一輩子也沒能碰上一次。
甄道拜一拜如海,拜一拜林賈氏賈敏,又對萬世流芳的小女孩林黛玉笑一笑。
如海招呼上座,侍女上菜,斟酒,退後。
林如海舉杯:“賢侄是千杯不醉,我就不獻醜了,幹一杯。”賈敏陪了一杯。
甄道怎敢落後,忙幹了。心下明白,暗道:“想是把我老底翻了吧!”
如海筷子一揮,示意甄道自己隨意,吃了口菜,方道:“賢侄的那兩畝鹽田我去過了,可行,真乃百姓之福,朝廷之幸,你要點什麼?”
這就是赤果果的交易了。
甄道也不客氣:“伯父若能收小侄作個掛名弟子,甄道就不勝榮幸了。”細細一想,又祭出個大殺器:“小侄手裏有個方子,超低成本粗鹽變精細白鹽,可無償獻出。若能在伯父的指導下,宴請各地鹽商,提高食鹽質量,乃天下百姓之福。”不甘心的又道:“鹽商們有理,我就受了。”
搞定鹽商,這巡鹽禦史的位子就穩了。有鹽田就有政績,又好名聲。林如海舉杯,甄道一碰,幹了。對甄道重財貨的行為,也沒多說。
正事已了,氣氛自然美好和諧。賈敏笑語如花,熱情親切,十分殷勤勸酒勸菜。
管家適時獻上禮物,幾大竹箱,不理如海難看的臉,笑道:“雖說是給小師妹的禮物,到底不值十兩銀子,見笑了。”
兩個小動物大布偶,(反正英蓮有許多)泥人、小風車、陀螺、麵具、竹?小房子,等等等等。各地特色的玩具。母女倆看看這個,看那個,挑了這個,要那個,直接無視眾人。
無奈如海和甄道回去喝酒,吃菜,閑聊。
隨後兩個月,兩家親密交往,甄家娘子封氏教賈敏鬥地主。英蓮帶著小黛玉玩呼啦圈,看溜旱冰,甄道看似無奈地帶了幾次,實則暗喜,能近距離親密接觸這個萬古流芳的美女,(雖然不足六歲)倒也老懷大慰。小小兩女已是如漆似膠,密不可分了。
巡鹽禦史林如海釋放善意,林大人的弟子甄道誠邀各地鹽商,管家們解釋得很清楚,來了有方子可拿。隨後鹽商紛紛而來,有的自己來,有的派代表,但重重禮是一樣的。甄道帶著各人參觀工藝流程一覽,態度平和,有問必答。大部分回去後,又補上一份禮。
又一個多月後,狠狠撈了一筆的甄道依依惜別如海一家,帶著封氏英蓮和林如海賈敏的書信上京去了。家裏留給嘉興老家投奔來的族人,又再三送回大筆錢貨,買祭田、助家學。不願上京的仆人有的留下來,有的淨身出戶,滾蛋去了。管家們自己分派地域,離開討生活的卻沒有,珠寶這行利潤一向都是很高的。這些古代的經紀人、經理,哪個沒有上千兩的身家,關鍵是這些都是幹淨的。
陣地轉移,不知遍地皆是錢的神京長安城是怎樣的光景。英蓮充滿期待,甄家娘子封氏偶爾愣愣出神。
仙道飄渺,甄道很好奇媧皇用來補天的寶玉的寶玉是個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