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個店鋪外立縛彩樓歡門或掛招牌、幌子,還有的在門前設紅色杈子、緋綠簾子、金紅紗桅子燈等,處處可見濃鬱的生活氣息。
三人也不是白逛,更是探明保和坊內,共有大小胭脂鋪子五家,兩層樓規模的一家,其餘都是一層的小鋪子,想必正因為如此,薑員外才將“俏佳人”選在興慶坊。
雪蓮對興慶坊周邊的商鋪,同樣也是做過功課的,臨安城內最有競爭力的鋪子是修義坊的張古老胭脂鋪,禦街中段壽安坊俗稱官巷的染紅王家胭脂鋪。
這兩家胭脂鋪地處鬧市,是城內夫人們常惠顧之處,生意興隆,客似雲來。
大頌朝的裝扮不僅繼承了宋朝、唐朝的化妝手法,而且發揚光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摒棄了張揚華麗,以清新自然為主。
裝扮主要包括頭飾與麵飾兩個部分,其中麵飾又包含額、眉、頰、唇等幾個部位的裝飾。
化妝步驟為敷粉、抹胭脂、塗額黃、貼花鈿、掃眉、勾斜紅、妝靨、點唇等幾個部分。所需要的化妝品主要有麵粉、眉粉及胭脂。
護膚品的種類繁多,香雪、卻老霜、玉龍膏、玉女桃花粉、香膏、孫仙少女膏等琳琅滿目。
這幾人不僅逛還要買,帶回來的香粉有的裝在絲綢的包裏,有的盛在精致的瓷粉盒內,形狀有圓形、方形、四邊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等,粉塊上壓印著凸凹的梅花、蘭花以及荷花等紋樣。
香粉最有名的當屬桂州(今廣西桂林)所產的鉛粉,因鉛質極美,澄之以桂水之清,成為當時女性喜愛的佳品。
次之是“玉女桃花粉”,這是營養型妝粉,主料是野生益母草煆燒成的細灰,再把燒過的灰團反複研磨,最終得到“白色細膩”的細粉。
而臨安城盛產的女性畫眉的產品——“畫眉七香丸”,更是受到舉國上下的追捧,愛眉求美的時尚更是風行。
宋朝時青樓女子瑩姐不僅發明了畫眉技法,且做了百眉圖,可每天選取一種眉式。
大頌朝的女子對於時尚的追求,有不計成本的一麵,故而時人有“閨門之內,奢靡無節”之感慨。
而尊貴的皇室女子,消費之風更為奢華無度。蘇軾曾寫下:“後宮之費,不下一敵國。”
故薑員外有消費五千貫送何獎品一問,並不是無的放矢。
盡管時人對於女性消費的奢侈,負麵看法從前朝到今朝,但客觀而言,女子消費風潮大大刺激了商品經濟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臨安城的手工業經濟包括官營手工業和私營手工業,有二十二種行業,其中絲織業、印刷業、瓷器業、造船業、製扇業等是拳頭產品;手工業生產各種小商品達183種之多,各式工坊,無所不有。
而女子對時尚潮流的追捧,不僅追求整體的美感也不忽略細節,而且優雅的服裝還要配以適宜的妝容。
看了三哥等人帶回來的產品,雪蓮對自家的產品更是信心滿滿,對“俏佳人”的開業充滿希冀。
雖臨安特產“畫眉七香丸”聞名於世,但有著現代工藝的眉筆和眉粉以及其他產品,肯定會受到大頌追求時尚女子們的喜愛。
尤其是香水,鮮花蒸餾法有了酒精的加入如虎添翼,將香味發揮得淋漓盡致且持久。
即便是大食國進貢的薔薇水,也不會散發出三種不同的味道。
更何況雪蓮研製出比桂粉和玉女桃花粉還要好的香粉,不管是珍珠粉還是茉莉粉,都是獨家所有。
研製方子的姚氏夫妻更是簽了死契,優厚的待遇,也不怕別人來挖牆角,眼前的利益,能和終身養老相比嗎?並且作坊建在莊園內,遠在深山無人知。
除了產品,在單武的帶領下,幾個人還去了城內壽安坊的花市,冠巷口與錢塘六裏的花團,崇新門外的花團。
原來薑府的胭脂鋪子隻能算是守成,有幾張方子,但大多產品都是利用家中的船隻,賣南北雜貨,也有舶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