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輯 播下一種心情,收獲一種命運
積極的人,像太陽,照到哪裏那裏亮;消極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生命中或許有“失望”,但一定不能“絕望”,總要滿懷“期望”,而且永不放棄“希望”。
“我將要”
幾年前一個世界探險隊準備攀登馬特峰的北峰,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到過那裏。在山腳下,記者對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探險者進行了采訪。
一位記者問其中的一名探險者:“你打算登上馬特峰的北峰嗎?”他回答說:“我將盡力而為。”
另一位記者問另一名探險者:“你打算登上馬特峰的北峰嗎?”這名探險者答道:“我會全力以赴。”
記者問了第三個探險者同樣的問題。他說:“我將竭盡全力。”
最後,記者問一位美國青年:“你打算登上馬特峰的北峰嗎?”這個美國青年直視著記者說:“我將要登上馬特峰的北峰。”
結果,隻有一個人登上了北峰,就是那個說“我將要”的美國青年。他想象自己到達了北峰,結果他的確做到了。
希望,唯一的財寶
亞曆山大大帝遠征波斯,出發之前他將所有的財產都分給了臣下。大臣皮爾底加斯非常驚奇,問道:“那麼陛下,你帶什麼啟程呢?”
“希望,我隻帶這唯一的財寶。”亞曆山大回答說。
聽到這個回答,皮爾底加斯說:“那麼請讓我們也來分享它吧。”於是,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
亞曆山大帶著唯一的希望出發,卻帶回來所要征服的全部。
生命悟語:
信念是一支火把,它可以燃起一個人的所有激情和全部潛能,載他抵達夢想的彼岸。
如果你也有夢想,不要把“夢”停留在“想”,一定要付諸行動,而且一直朝著“想”向前進,所有的夢都會實現!
斷箭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仗。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隻是個小兵。有一次,一場新的戰爭打響了,父親莊嚴地拿出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支箭,鄭重地對兒子說:“這是咱們家家傳的寶箭,你把它佩戴在身邊,它就能夠給你帶來無窮的力量。但是,使用這支箭有一個秘密,就是千萬不能抽出來。”
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用厚牛皮打製的,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是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的。兒子喜上眉梢,推想著箭杆、箭頭的模樣,仿佛看到在戰場上,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馬上就甩下馬來,倒地身亡。
果然,佩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這場戰爭結束的時候,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和自己強烈的好奇心,完全忘記了父親的叮囑,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突然間他驚呆了。
那隻給他帶來無比威力與勝利的箭隻是一支斷箭。箭囊裏裝著一支折斷的箭!
我一直挎著支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仿佛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意誌轟然坍塌了。
又一場戰鬥打響了。失去意誌的兒子很快就在戰爭中犧牲了。
戰爭結束了,父親焦急地尋找兒子。在一片狼藉中,父親找到了那一支斷箭。父親揀起那支斷箭,沉重地歎了一口氣:“不相信自己的意誌,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生命悟語:
積極的心態,是心靈的健康和營養。而消極的心態,卻是心靈的垃圾。無數人成功的事例告訴我們,積極的選擇可以幫助人樹立自信,克服自卑,還可以幫助人克服憂慮和煩惱、調整心態。
幸福就是曬太陽
一個遲暮之年的富翁,在冬日的暖陽中到海邊散步,當他看到一個漁夫在曬太陽時,就問道:
“你為什麼不打魚呢?”
“打魚幹什麼?”漁夫反問。
“掙錢買大漁船呀!”
“買大漁船幹什麼?”
“打很多魚,你就會成為富翁了。”
“成了富翁又怎麼樣?”
“你就不用打魚了,可以幸福自在地曬太陽啦。”
“我不正在曬太陽嘛!”
富翁啞然。
你應該高興
契訶夫在他的《生活是美好的》一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裏著火了,那你應該高興,而且感謝上蒼:多虧你的衣袋不是火藥庫。
要是有窮親戚上別墅來找你,那你不要臉色發白,而是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虧來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的手指頭紮了一根刺,那你應當高興:挺好,多虧這根刺不是紮在眼睛裏!
要是你有一顆牙痛起來,那你該高興:幸虧不是滿口的牙痛。
契訶夫在文章最後寫道:“依此類推……朋友,照我的勸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會歡樂無窮了。”
把所有畜牲都趕出去
一天早上,教堂裏來了一個人,他對神父說:“我現在非常不幸福,我的太太、孩子及所有親戚都住在同一間房間裏,整天互相謾罵吼叫,我的神經快崩潰了。這屋子簡直是一座地獄,請您想辦法幫幫我吧!”
神父問:“那你能否答應我,不論我說什麼,你都能切實做到?”
那個人說:“好的,我發誓,一定做到。”
神父說:“很好,你家裏養了多少牲畜?”
那個人回答道:“一頭牛,一隻羊,還有六隻雞。”
神父對他說:“你現在回家,把它們全部帶入你的屋內。然後,一周後再來見我。”
那人雖然有些疑慮,但回家後還是照著神父說的去做了。一周過後,他麵容憔悴的來找神父,說:“我已經不成人形了。現在的房子裏肮髒、惡臭、吵鬧。我都快要瘋了。”
神父平靜的對他說:“回去吧!現在你可以把所有的家畜趕出去了。”
第二天,他再到教堂時,他告訴神父:“生活變得十分美好,所有畜牲都趕出去了,家中像是天堂一樣安靜、幹淨而且溫馨。”
生命悟語:
大哲學家叔本華有一句話:“事物本身並不影響人,人們隻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看問題的觀點有積極與消極之分,看法會對人產生潛在的影響,每個人都要對他的看法承擔相應的結果。
盡力而為、全力以赴、竭盡全力永遠都不如那積極的心態來得自然。無論我們追求的是什麼,我們都應該在實現目標之前想象我們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先想象得到,再去得到。
幸福的標準沒有可比性
樹林裏住著兩個長臂猿兄弟,他們整天在樹枝間蕩來晃去、嬉戲玩樂,這樣的日子倒也歡樂愉快,但對於每天隻能找到一點點食物果腹一事,它們一直耿耿於懷。
有一次,長臂猿兄弟閑逛到山腳下的動物園,隻見其中一個籠子裏關著一隻紅毛猩猩。在紅毛猩猩麵前,擺了許許多多的水果和食物,令他們垂涎欲滴。長臂猿弟弟就對哥哥說:“老哥!我真羨慕那隻紅毛猩猩的待遇,它每天不用做任何事,就有這麼多美味可口的東西可以大吃大喝,不像我們必須十分操勞,才能得到稀少的食物。”長臂猿哥哥摟著弟弟無奈地點頭說:“你說的對極了。”
這個時候,籠子裏的紅毛猩猩無精打采地抬起了頭,以十分羨慕的眼光望著長臂猿兄弟,心裏想著:“唉!我真是羨慕那兩隻長臂猿兄弟,每天可以在樹林裏自由地蕩來蕩去,多麼的逍遙自在啊!”
生命悟語:
當我們抱怨生活、工作一團糟的時候,請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是用怎樣的心情看待發生在眼前的一切?
往往是我們忽略了感激,熱情+一份陽光心態之後,才覺得原本美好的一切變了顏色。
一切都還在
有一次,一個萬念俱灰的人打電話找心理谘詢師求助。
他說:“我完蛋了,一切都完了,我沒有半文錢,我失去了一切。”
谘詢師說:“你眼睛還看得見嗎?”
他說:“看得見啊。”
谘詢師問:“你還能走路嗎?”
他說:“還能走呀。”
谘詢師說:“你還能打電話,可見你一定還聽得見。”
“沒錯,我聽得見。”
谘詢師說:“那麼,我相信你所有的一切都還在,你唯一失去的不過是錢罷了。”
生命悟語:
幸福不在於擁有金錢,而在於獲得成功時的快樂,以及產生創造力時的喜悅。
幸福與金錢、權力、地位不一定成正比。富翁不見得就比曬太陽的漁夫更幸福,撿破爛的與大明星完全可以擁有一樣的幸福。幸福不是由你的地位、你的財富所決定的,而是由你的心態所決定的。
魯弗斯發財以後
魯弗斯自言自語地說:“我真想發財呀,快讓我發財吧,如果我發了財,我就做一個慷慨的好人……”
這時候,魯弗斯身旁出現了一個魔鬼。
魔鬼說:“我能讓你發財,我會給你一個有魔力的錢袋。”
魔鬼又說:“這錢袋裏永遠有一塊金幣,永遠都拿不完。但是你要注意,在你覺得夠了時,就要把錢袋扔掉,這時才可以開始花錢。”
魔鬼說完話就不見了,魯弗斯發現,身邊真的有了一個錢袋,裏麵裝著一塊金幣。
魯弗斯把那塊金幣拿出來,裏麵又有了一塊。魯弗斯不斷地往外拿金幣,一直拿了整整一個晚上,他已經有了一大堆金幣。
魯弗斯想:這些錢已經夠我用一輩子了。
第二天,魯弗斯很餓,很想去買麵包吃。但是在他花錢以前,必須扔掉那個錢袋,於是便拎著錢袋向河邊走去。可是來到河邊他又舍不得扔,於是又回來了。
魯弗斯又開始從錢袋裏往外拿錢。每次當他想把錢袋扔掉之前,總覺得錢還不夠多。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魯弗斯完全可以去買吃的、買房子、買最豪華的車子。可是他對自己說:“還是等錢再多一些吧!”
魯弗斯不吃不喝地工作著,金幣已經快堆滿屋子了。他變得又瘦又弱,臉色像蠟一樣黃。
魯弗斯虛弱地說:“我不能把錢袋扔掉,我要源源不斷的金幣……”
魯弗斯看起來已經有氣無力了,但他還是用顫抖著手往外掏金幣。最後終於死在他的長凳上。
生命悟語:
拘泥於微小的利益,就無法成就大事業。獨具慧眼的人,決不會把視野局限在眼前的小利上,而是用極有遠見的目光關注未來。想成就大事業,就不該拘泥於蠅頭小利,不該貪婪無度。
如果再進去一隻
有個人想出了一個捕捉火雞的好法,他把箱子製作成一個有進無出的陷阱,一旦火雞進去了,隻要把進口堵上,就很難逃出來。
這天,他抓來一把玉米,從箱子外麵一路撒下去,一直撒到箱子裏麵,然後他在箱子蓋上係了一根繩子,自己攥著繩子的一端,遠遠地躲在一邊,等著火雞的到來。隻要他把繩子輕輕一拉,箱子蓋就會關上,火雞就跑不出來了。不一會,一群火雞看到了玉米粒,都歡快地啄食起來,這個人數了數一共有10隻呢。10月夠他吃好幾天的了。有3隻進箱子裏了,已經有7隻了,8隻了,他盯著外麵的兩隻火雞,要是它們也進去了,自己就可以一個禮拜不用出來工作了。
這個人正想著,一隻火雞溜了出來。他懊悔地想剛才真該拉繩子。如果再進去一隻我就關,他這樣想。可是又出來兩隻,在他想的時候又跑出來兩隻……
最後,這個人眼睜睜地看著那群火雞心滿意足地離去了。箱子裏什麼都沒有了,包括他的玉米粒。
生命悟語:
貪心不足蛇吞象。取之不易,舍亦太難。當你積極進取的時候,知足便是一個擰開你的氣門心的鑰匙,有時能叫你的氣胎一癟到底。當你欲取而不得的時候,知足常樂無疑是明智神勇之舉。取之不易,舍亦大難。魚和熊掌不能得兼。人生有時就是這麼矛盾,人也就是生活在這種矛盾之中。有取必有舍,有苦才有樂。最苦莫過於憂慮不決,患得患失,樂就在這知足之中了。
利與義
春秋時期,列子窮困潦倒。鄭相子陽的賓客向子陽薦舉列子,子陽就派人送他數十車的穀子,列子再三拜謝而拒絕了。
使者走後,列子的妻子對他捶胸頓足地埋怨說:“聽說有道的人的家室,生活都能安樂幸福,可現在我餓得麵黃肌瘦。相國讓人送給你糧食,你卻不接受,這豈不是命中注定要窮困一輩子嗎?”
列子卻笑著對妻子解釋說:“我之所以拒收相國的糧食,是因為相國並不是自己真正了解我,而是聽信了別人的話才給我送穀子。以後,他也會因聽信別人的話怪罪於我。這是我不接受的原因。況且接受別人的供養,不為別人排憂解難,是不義;為他效命,可替相國這種無道的人去犧牲,哪裏算是義呢?”
後來,鄭國人民果然發難,殺了子陽。
生命悟語:
在“利”和“義”之間,作出何種選擇,是見利忘義,還是舍利求義,是經常用來衡量一個人品行高下的標準。列子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清醒地看到了“無道的”子陽的本來麵目,不為小利所動。
比爾·蓋茨的5把鑰匙
2001年5月,美國內華達州的麥迪遜中學在入學考試時出了這樣一個題目:比爾·蓋茨的辦公桌上有5隻帶鎖的抽屜,分別貼著財富、興趣、幸福、榮譽、成功5個標簽,蓋茨總是隻帶一把鑰匙,而把其他的4把鎖在抽屜裏,請問蓋茨帶的是哪一把鑰匙?其他的4把鎖在哪一隻或哪幾隻抽屜裏?
一位剛移民美國的外國學生,恰巧趕上這場考試,看到這個題目後,一下慌了手腳,因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英文題還是一道數學題。考試結束,他去問他的擔保人——該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訴他,那是一道智能測試題,內容不在書本上,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師有權根據他的觀點給一個分數。
外國學生在這道9分的題上得了5分。老師認為,他沒答一個字,至少說明他是誠實的,憑這一點應該給一半以上的分數。讓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這個題目,卻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蓋茨帶的是財富抽屜上的鑰匙,其他的鑰匙都鎖在這隻抽屜裏。
後來,這道題通過E-mail被發回了這位外國學生原來所在的國家。這位學生在郵件中對同學說,現在我已知道蓋茨帶的是哪一把鑰匙,凡是回答這把鑰匙的,都得到了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讚賞,你們是否願意測試一下,說不定從中還會得到一些啟發。
同學們到底給出了多少種答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據說有一位聰明的同學登上了美國麥迪遜中學的網頁,他在該網頁上發出了比爾·蓋茨給該校的回函。函件上寫著這麼一句話: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
生命悟語:
比爾·蓋茨的5個鑰匙你會選擇哪個?似乎每個都很重要,哪個都不能舍棄。但切記不可貪心,不然你可能會失去所有的甚至包括原本屬於你的那一個。
隻要放開爪子
在阿爾及爾地區有一種猴子,非常喜歡偷食農民的大米。當地的農民根據這些猴子的特性,發明了一種捕捉猴子的巧妙方法。
農民們把一隻葫蘆型的細頸瓶子固定好,係在大樹上,再在瓶子中放人猴子們最愛吃的大米,然後就靜候佳音了。
到了晚上,猴子來到樹下,見到瓶中有大米,非常高興,就把爪子伸進瓶子去抓大米。這瓶子的妙處就在於猴子的爪子剛剛能夠伸進去,等它抓一把大米時,爪子卻怎麼也拉不出來了。貪婪的猴子絕不可能放下已到手的大米,就這樣,它的爪子也就一直抽不出來,它就死死地守在瓶子旁邊。直到第二天早晨,農民把它抓住的時候,它依然不會放開爪子,直到要把那把米放入嘴中。
農夫和蛇的故事
一輛汽車疾馳而過,一條被軋傷的蛇在馬路旁呻吟。
“救救我吧!”蛇懇求一個過路人。
過路人想起了古代寓言“農夫和蛇的故事”,搖搖頭走開了。
“救救我吧!”
蛇又向另一個走過來的人求助。微醉的農夫打量著地上受傷的蛇,一時拿不定主意。
“我的皮是製錢包的上等原料,我的膽是降火的良藥,我的鞭是壯陽的保健品……”
農夫惺忪的眼睛一下亮了起來,他抱起了蛇放進自己的懷裏。 像“農夫與蛇”故事的結局一樣,新農夫仍然死在毒蛇的口下。
生命悟語:
在你不知足時,想到還有比你更艱難的人,你便會發現自己生活得也很幸福。一個人,隻要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造,就算沒有辜負此生。
貪婪會使你一錯再錯,私欲遮蔽了你的心智,你會為之付出慘痛的代價。人應該操縱利欲,而非被利欲操縱。
貪欲的膨脹,使簡單變得複雜,輕鬆變得沉重,快樂最終被淹沒了。人生的大部分痛苦來自於欲望的不能滿足。
時時記住:“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飛。”
失去與獲得全在一念之間。如果一味的貪戀擁有,那絕對是一大錯誤,它會毀掉我們的一切希望。
生存就是福
一位錢幣商和一位賣燒餅的小販,同時被一場洪水困在了一個野外的山崗上。兩天後,錢幣商身上帶的吃的東西都光了,隻剩下了一口袋錢幣。而燒餅販子則還有一口袋燒餅。
錢幣商提出一個建議,要用一個錢幣買燒餅販子一個燒餅。若是在平時,這是再便宜不過的事了,此時燒餅販子卻不同意,認為發財的機會到了,就提出要用一口袋燒餅換一口袋錢幣。錢幣商同意了。
一天又一天,洪水還是沒有退下去,錢幣商吃著從燒餅販子手裏買來的燒餅,而燒餅販子則餓得饑腸轆轆,最後實在忍不住了,他就提出來要用這口袋錢幣買回他曾經賣出的而如今數量已不多的燒餅,錢幣商沒有完全答應他的條件,隻允諾他用5個錢幣換一個燒餅。
洪水退去後,燒餅全部吃光了,而一袋錢幣又回到了錢幣商的手中。
生命悟語:
錢幣商很聰明,也很精明,做人不要貪得無厭,生存就是福。而貪婪的燒餅販子隻看眼前,最後不僅沒得到不義之財,偷雞不成反蝕把米。
人的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
有一個老人在自家門口的一塊空地,堅起一塊牌子,上麵寫著:“此地將送給一無所缺,全然滿足的人。”
一名富有的商人,騎馬經過此處看到這個告示牌,心想:“此人既要放棄這塊土地,我最好捷足先登把它要下來。我是個富有的人,擁有一切,完全符合他的條件。”
於是,他叩門說明來意。“你真的全然滿足了嗎?”老人問他,“那當然,我擁有我所需要的一切。”
“果真如此,那您還要這塊土地做什麼?”
踏踏實實做好眼前
園丁有一匹馬,雖然它的活兒很多,但飼料卻很少。於是它乞求上帝為他另找一位新主人。
這個願望很快實現了。園丁把馬賣給了陶器匠,馬很高興。不料陶器匠那兒的活兒更多,馬又抱怨自己的命不好,乞求上帝再為他另找一位好主人。
這個願望也實現了。陶器匠把馬賣給了皮革匠。當馬在皮革匠的院子裏看見馬皮的時候,大聲哀歎道:“唉,我這個可憐蟲!還不如跟著原來的主人好。看樣子把我賣到這裏不是要我去幹活兒,而是要剝我的皮。”
生命悟語:
得隴望蜀,人的欲望沒有滿足的時候,越是富有的人,其占有欲也越強烈。人世間的痛苦大多都是來自於欲望的不滿足——通過物質的快樂企圖來滿足精神的快樂是不可能的。
丟失的名犬
一位富翁的狗在散步時跑丟了,於是他急匆匆地在電視台發了一則啟事:有狗丟失,歸還者,付酬金1萬元。同時還發布了幾張小狗的彩色照片。
送狗者絡繹不絕,但都不是富翁家的那隻。富翁的太太說,肯定是真正的撿狗人嫌給的錢太少,那可是一隻純正的愛爾蘭名犬。於是富翁把酬金改為兩萬元。
富翁的那隻狗,被一位在公園躺椅上打盹的乞丐撿到了。乞丐看到廣告後,第二天一大早就抱著狗準備去領賞金。當他經過一家大百貨商場的牆體電視屏幕時,又看到了那則啟事,不過賞金已變成了3萬元。
乞丐又折回他的破屋,把狗重新拴起來。第四天,乞丐再到百貨商場,發現懸賞的金額漲到了4萬元。
在接下來的9天時間裏,乞丐從沒有離開過商場的大屏幕,當酬金漲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驚訝時,乞丐返回了他的住處。他想,就憑這筆賞金,足可以痛快地生活好幾年。可是,當他跨進家門時,看見那隻狗已經餓死了。
生命悟語:
乞丐的教訓是:貪心會使人放棄一隻鳥去追逐十隻鳥,結果一隻鳥都不能得到。
富翁的教訓是:有時候,金錢隻能激發人的貪欲,卻不能激發人的善心。
小公務員之死
某機關一個小公務員一直過著安分守己的日子。有一天,他忽然得到通知,一位從未聽說過的遠房親戚在國外死去,臨終指定他為遺產繼承人。
那是一個價值萬金的珠寶商店。小公務員欣喜若狂,開始忙碌地為出國做種種準備。待到一切就緒,即將動身,他又得到通知,一場大火禁毀了那個商店,珠寶也喪失殆盡。
小公務員空歡喜一場,重返機關上班。他似乎變了一個人,整日愁眉不展,逢人便訴說自己的不幸。
“那可是一筆很大的財產啊,我一輩子的薪水還不及它的零頭呢。”他說。
“你不是和從前一樣,什麼也沒有丟失嗎?”他的一個同事問道。
“這麼一大筆財產,竟說什麼也沒有失去!”小公務員心疼得叫起來。
“在一個你從未到過的地方,有一個你從未見過的商店遭了火災,這與你有什麼關係呢?”這個人看得很開,可不久以後,小公務員死於憂鬱症。
生命悟語:
失去與獲得全在一念之間。這位公務員為了他從未擁有過的商店而憂鬱,竟然連命都送上了。不是擁有就是錯誤,而是說如果一味地貪戀擁有那絕對是一大錯誤。
黃金距離三英寸
有一則故事曾在世界各地的淘金者中廣為傳誦。這個故事有著一個極其動聽的名字,叫做“黃金距離三英寸”。
達比和他叔叔一起到遙遠的美國西部去淘金,他們不停地挖掘,幾個星期後,終於驚喜地發現了金燦燦的礦石。於是,他們悄悄將礦井掩蓋起來,回到家鄉的威廉堡,籌集大筆資金購買采礦設備。
不久,淘金的事業便如火如荼地開始了。當采掘的首批礦石運往冶煉廠時,專家們斷定,他們遇到的可能是美國西部羅拉地區藏量最大的金礦之一。達比僅僅隻用了幾車礦石,便很快將所有的投資全部收回。
讓達比萬萬沒有料到的是,正當他們的希望在不斷膨脹的時候,奇怪的事發生了:金礦的礦脈突然消失!盡管他們繼續拚命地鑽探,試圖重新找到金礦石,但一切終歸徒勞,好像上帝有意要和達比開一個巨大的玩笑,讓他的美夢成為泡影。萬般無奈之際,他們不得不忍痛放棄了幾乎要使他們成為新一代富豪的礦井。
接著,他們將全套機器設備賣給了當地一個收購廢舊品的商人,帶著滿腹遺憾回到了家鄉威廉堡。
就在他們剛剛離開後的幾天裏,收廢品的商人突發奇想,決計去那口廢棄的礦井碰碰運氣,為此,他還專門請來一名采礦工程師。隻做了一番簡單的測算,工程師便指出,前一輪工程失敗的原因,是由於業主不熟悉金礦的斷層線。考察結果表明,更大的礦脈距離達比停止鑽探的地方隻有三英寸!
故事的結果是,達比終其一生隻是一名收入僅夠養家的小農場主,而這位從事廢品收購的小商人,終於成為西部巨富。
生命悟語:
記住這個道理:黃金距離三英寸。世上的很多“不可能”都是一種考驗人的表象,隻有大膽的“嚐試”才可以改變它。
當你已經開始做一件事的時候,就不要再考慮與做這件事無關的問題,不要讓功利心和由此引出的擔憂幹擾你的行動。
做一件事的時候,就不會再考慮成功或者失敗。沒有了成敗的憂慮,人就自然變得輕鬆自如。
敢於嚐試
安利是一家知名的消費品製造商,擁有一個超過100萬名獨立分銷商的全球直銷網絡。它所販售的產品超過4300種,其中包括安利自己以及其他品牌的商品,完全通過上門推銷和郵購的方式銷售,年營業額以數十億美元計。安利的標語就是:“我們送出的產品是最好的!”
安利公司是由狄韋斯和他從小結識並成為終身事業夥伴的傑文·安岱兒共同開創的,它的行銷網遍布北美、亞洲及歐洲,全球的員工人數超過萬人。但在安利誕生前,狄韋斯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與積極、樂觀、勇於嚐試的人結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