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休息都沒有了!——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道還有什麼休息。”
他的耳病越來越嚴重。他聽不到鳥兒的鳴叫,小溪的歌唱,也聽不到雷鳴、風吼,世界上的任何聲音他都聽不到。但是,貝多芬沒有灰心,也沒有氣餒,他堅韌不拔地與命運搏鬥。貝多芬與命運搏鬥的艱苦時期,正是他一生中創作力最旺盛、成就最輝煌的時期。他的大部分成功之作都是耳聾以後創作的。
生命悟語:
成功從來就不會是一條風和日麗的坦途,麵對每一次挫折與失敗,我們應該始終懷有“堅持到底,決不放棄”的勇氣與信心。也許再堅持一下,我們就聽見了成功的腳步聲!
兩個秀才
從前,有兩個秀才,他們倆是同一個村的。兩個人一起去趕考,在路上,他們遇到了一支出殯的隊伍。看到那一口黑乎乎的棺材,其中一個秀才心裏立即“咯噔”一下,涼了半截,心想:完了,我怎麼這麼倒黴啊,別人出門喜鵲叫,可我在趕考的日子一大早出門居然碰上了這口倒黴的棺材,真是晦氣,肯定是要倒大黴考不上的呀。於是他的心情一落千丈,灰心到了極點。他走進考場,就覺得那口“黑乎乎的棺材”在他腦子裏不停地晃呀晃,他背下來的東西全都給忘了,也不知道考試要怎麼寫了,暈暈乎乎地胡亂寫了一點。就這樣,考試成績出來了,他果然名落孫山。
另一個秀才也同時看到了那口棺材,當時他一開始心裏也“咯噔”了一下,但轉念一想:棺材,棺材,哇!那不就是有“官”又有“財”的意思嗎?好,一出門就碰上了好兆頭,看來今天我來好運了,一定能考上。他心裏十分高興,以很好的狀態走進考場參加考試。考試結果出來了,這個秀才果然就考上了。
回到家裏,兩個人都對家裏人說:“那‘棺材’真的很靈。”
生命悟語:
第一個秀才之所以落得個名落孫山的結果,是因為他看到了讓他覺得是“觸黴頭”倒大黴的棺材,結果心情不好,考場發揮失常。第二個秀才金榜題名,雖然他同樣看到了棺材,可是他認為棺材是有“官”又有“財”的好兆頭,所以他心情特別好,考場上發揮得很好,結果考上了。所以,碰到同樣的一件事物,想法不一樣,給人造成的心情不一樣,因此所得到的結果也就不一樣。
11次失敗2次成功
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相信自己,積極麵對挫折,讓生活充滿活力。真正使成功者出類拔萃的,是他們心甘情願地一步接一步往前邁進。不管路途多麼崎嶇,都要不斷接受挑戰。
1832年,林肯失業了,這顯然使他很傷心,但他下決心要當政治家,當州議員。糟糕的是,他競選失敗了。在一年裏遭受兩次打擊,這對他來說無疑是痛苦的。接著,林肯著手自己開辦企業,可一年不到,這家企業又倒閉了。在以後的17年間,他不得不為償還企業倒閉時所欠的債務而到處奔波,曆盡磨難。隨後,林肯再一次決定參加競選州議員,這次他成功了。他內心萌發了一絲希望,認為自己的生活有了轉機:“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訂婚了。但離結婚還差幾個月的時候,未婚妻不幸去世。這對他精神上的打擊實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數月臥床不起。 1836年,他得了神經衰弱症。1838年,林肯覺得身體狀況良好,於是決定競選州議會議長,可他失敗了。1843年,他又參加競選美國國會議員,但這次仍然沒有成功。
林肯雖然一次次地嚐試,但卻是一次次地遭受失敗:企業倒閉、情人去世、競選敗北。要是你碰到這一切,你會不會放棄——放棄這些對你來說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是一個聰明人,他具有執著的性格,他沒有放棄,他也沒有說:“要是失敗會怎樣?”1846年,他又一次參加競選國會議員,最後終於當選了。
兩年任期很快過去了,他決定要爭取連任。他認為自己作為國會議員表現是出色的,相信選民會繼續選舉他。但結果很遺憾,他落選了。
因為這次競選他賠了一大筆錢,林肯申請當本州的土地官員。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請退了回來,上麵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員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請未能滿足這些要求。”接連又是兩次失敗。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承受這種挫折嗎?你會不會說“我失敗了”?然而,作為一個聰明人,林肯沒有服輸。1854年,他競選參議員,又失敗了;兩年後他競選美國副總統提名,結果被對手擊敗;又過了兩年,他再一次競選參議員,還是失敗了。林肯嚐試了11次,可隻成功了2次,他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當選為美國總統。
生命悟語:
困難和挫折,對於處在人生初期的中學生而言,是在所難免的,但同時“苦難也是一所最好的學校。”因為,具有堅強毅力的良好品格、受到挫折後的恢複能力和百折不撓、不向挫折屈服的精神,是一個成功者不可缺少的素質。培養堅毅的性格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對我們以後的成長尤為重要。
蘿卜、雞蛋和咖啡
一個女兒對她的父親抱怨,說她的生命是如何如何痛苦、無助,她是多麼想要健康地走下去,但是她已失去方向,整個人惶惶然然,隻想放棄。她已厭煩了抗拒、掙紮,但是問題似乎一個接著一個,讓她毫無招架之力。
父親什麼也沒說,拉起心愛的女兒的手,走向廚房。他燒了三鍋水,當水滾燙了之後,他在第一個鍋裏放進蘿卜,第二個鍋裏放了一顆雞蛋,第三個鍋裏放了咖啡。女兒不解地望著父親,而父親隻是溫柔地握著她的手,示意她不要說話,靜靜地看著滾燙的水中煮著的蘿卜、雞蛋和咖啡。
一段時間過後,父親把鍋裏的蘿卜、雞蛋撈起來放進碗中,把咖啡濾過倒進杯子,問女兒:“你看到了什麼?”
女兒說:“蘿卜、雞蛋和咖啡。”
父親讓女兒摸摸經過沸水燒煮的蘿卜,蘿卜已被煮得又軟又爛;他又要女兒拿起那顆雞蛋,敲碎薄硬的蛋殼;然後,他要女兒嚐嚐咖啡,女兒喝了一口咖啡,聞到濃濃的香味。
女兒問父親:“您這樣做是什麼意思呢?”
父親解釋道:“這三樣東西麵對相同的逆境,也就是滾滾的水,反應卻各不相同:原本粗硬、堅實的蘿卜,在滾水中卻變軟變爛了;這個蛋原本非常脆弱,薄硬的外殼起初保護了裏麵的液體,但是經過沸水的燒煮後,蛋殼內卻變硬了;而粉末似的咖啡卻很特別,它改變了煮它的沸水。我的女兒,你願意做什麼呢?”
生命悟語:
看似堅強的蘿卜,但痛苦與逆境到來時卻變得軟弱,失去力量;原本脆弱的雞蛋,經曆困境之後,變得僵硬頑強;而咖啡,卻將那帶來痛苦的沸水改變了。當逆境來到你門前,你做何反應呢?別讓痛苦與磨難摧折了自己,嚐試著去改變,生活便會另有一番滋味。
四個過橋人
一天,有四個人來到一處地勢險惡的峽穀,下麵是洶湧奔騰的河水,這四個人要到河對麵去,而擺在他們麵前的是怎樣一座橋呢?幾根被日月腐蝕得快要爛掉的木板橫在懸崖峭壁間那光禿禿的繩索中間,看起來搖搖欲墜,非常危險。
四個人中,有一個盲人,一個聾子,另外兩個是耳聰目明的正常人。再沒有其他的路好走了,四個人決定就從這裏過橋。他們一個接一個的過橋,結果是盲人、聾子和一個耳聰目明的人過去了,但另一個卻跌入咆哮著的河穀中就此喪命。
為什麼盲人和聾人會順利過橋,而那個耳聰目明的人會掉下去呢?難道他還不如身體有致命缺陷的人嗎?
是的,他的致命弱點正好在於他的耳目明聰。
盲人說:“我眼睛看不見,不知道山有多高橋有多險,所以能心平氣和地攀索過橋。”
聾人說:“我耳朵聽不見,不知道腳下咆哮怒吼的聲音有多大,恐懼感相對就會減少很多。”
那個過了橋的耳聰目明的人則說:“我過我的橋,險峰與我有什麼關係?激流又與我有什麼關係?我隻要注意落腳穩固就夠了。”
生命悟語:
坦然麵對,積極進取,任何艱難陷境都不會威嚇住你。
永遠都坐前排
20世紀30年代,在英國一個不出名的小城裏,有一個叫瑪格麗特的小姑娘。瑪格麗特自小就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父親經常向她灌輸這樣的觀點: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力爭一流,永遠走在別人前麵,而不落後於人,“即使在坐公共汽車時,你也要永遠坐在前排”。父親從來不允許她說“我不能”或者“太困難”之類的話。
對年幼的孩子來說,父親的要求可能太高了,但他的教育在以後的年月裏證明是非常寶貴的。正是因為從小就受到父親的“殘酷”教育,才培養了瑪格麗特積極向上的決心和信心。無論是學習、生活或工作,她時時牢記父親的教導,總是抱著一往無前的精神和必勝的信念,克服一切困難,做好每一件事情。
瑪格麗特上大學時,考試科目中的拉丁文課程要求五年學完,可她憑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在一年內全部完成了。其實,瑪格麗特不光是學業出類拔萃,在體育、音樂、演講及其他活動方麵也都是名列前茅。當年她所在學校的校長評價她說:“瑪格麗特無疑是我們建校以來最優秀的學生之一,她總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因為如此,40多年以後,英國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才出現了一顆耀眼的明星,她就是連續四次當選為英國保守黨領袖,並於1979年成為英國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壇長達11年之久,被世界媒體譽為“鐵娘子”的瑪格麗特·撒切爾夫人。
生命悟語:
“永遠都坐前排”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在這個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並不少。而能夠坐在前排的人是有限的。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坐到“前排”,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敢“坐在前排”。
一位哲人說過:無論做什麼事情,你的態度決定你的高度。“永遠坐前排”,不僅可以激發追求成功的願望,更重要的是,它還可以培養一個人追求成功的信心和勇氣。
不停地走
特技團來了個新的弟子,教練從走鋼絲開始教起,這個弟子在練習的時候,總是沒走幾步就掉下來,反複練習還是如此,最後沮喪地坐在地上。教練走了過來,拍拍弟子的肩膀說:“掉落,是走穩的先決條件。”弟子聞言,又重新爬上去練習。教練在旁叮嚀著:“走,不停地走,直到你忘了那條鋼絲的存在,忘了掉落這件事,你就算真正學會了。”
生命悟語:
人生處處充滿意外,我們必須像練習走鋼絲一樣,帶著微笑、抬頭挺胸,若是不慎掉落,就重新再站起來,當我們不再在意“意外”,不再在意“掉落”。我們就可以走得比別人穩。
我們對命運的態度可以改變
來華16歲那年夏天,他心愛的哥哥死於車禍。傾刻,他的大腦裏一片空白;自此精神崩潰了,失去親人的痛感壓迫著他的心,他沉默寡言,不再有歡容笑顏。在他看來,歡樂是別人的,悲傷哀苦如柵欄一樣,牢牢地圈定自己;孤寂如同衣衫一樣裹著他。他沒有朋友,沒有任何交往的欲望。在靜默中,他想到過死。
終於有一天,他驀然回首,才明白自己為什麼活得如此累,如此苦。這一切又是多麼幼稚。逝者如斯,對待死者最深切的慰藉,除了在墳上哭啞喉嚨,還有更重要的,那絕不是人為地構築堡壘,製造憂傷,而是躬身前行。
後來,他交上了女朋友,不久又分手了。來華沒有痛不欲生的感覺,他已經學會了不再封閉自己的感情,不再封閉自己的世界。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可能遇到這樣或那樣的不幸,諸如親人不幸死亡、朋友分手、身患重病……你一定要注意,這一切於你都不重要,於你都不會構成致命的創傷。
最致命的創傷來自我們自己心靈深處,是我們的心靈導致我們絕望。隻要我們放棄絕望的思想,而是換一個角度想問題:
親情阻斷黃泉路,難道還能尋回來麼?
有情有緣而不能相伴終生,莫若及早走開,痛碎心這樣想,就會豁達起來,發現陽光依舊照耀著你,月光仍然撫愛著你。
生命悟語:
如果你背對著整個世界,整個世界也會背對著你。命運是不可改變的,可改變的隻是我們對命運的態度。然而,隻要我們能夠以恰當的態度對待命運,命運也就不是那麼可怕的東西了。
這是件好事
從前,一位國王非常信任自己手下的一位充滿智慧的大臣。這位大臣的口頭禪是:“很好,這是件好事。”
有一天,國王在擦拭寶劍時,不小心將自己左手的小指頭割斷了,智慧大臣聞訊趕到皇宮。見到國王正在包紮鮮血淋漓的左手,智慧大臣的口頭禪又來了:“很好,這是件好事。”國王的傷口正疼得厲害,聞言頓時大怒,下令將他關進大牢。智慧大臣仍然說:“很好,這是件好事。”
幾個月後,國王到森林裏狩獵,國王著迷於追逐一隻羚羊,無意間竟然穿越了國界,進入了食人族的地盤。食人族將國王及隨從的大臣全都抓了起來,見到國王服飾華麗,巫師便決定用國王來獻祭。正要舉行祭禮的時候,巫師突然發現國王左手少了一根小指頭。根據食人族的規矩,肢體不健全的人是不能用來獻給祖先的。當下酋長大怒,將國王逐了出去。而那些跟隨的大臣,一個也沒有活著回來。
九死一生的國王回到宮中,想起了智慧大臣的話,連忙下令將他從牢裏釋放出來。國王深覺在他割斷小指頭時,智慧大臣所說的話頗有道理,並為了這幾個月的冤屈向他道歉。智慧大臣還是那句口頭禪:“很好,這是件好事。”
國王說:“你說我少了小指頭是件好事,我相信。但是我關了你這麼久,讓你受了這麼多苦,難道對你也是件好事?”智慧大臣笑著點點頭:“當然是件好事!如果我不是在牢裏,一定會陪您去打獵,那麼我今天就回不來了。”
生命悟語: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好事當中,有壞的因子,壞事當中,有好的契機。就像故事中的那位智慧的大臣一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隻要保持積極的心態,一切都會苦盡甘來。
衡量一個人健康與否,不僅要看他的身體,還要看他的心理是否健全。心理健全的人總能找出快樂的理由——不論你遭遇到了多麼大的不幸,記住:你還活著,活著能做多少事情。
樂觀,是促使一個人克服困難的良藥,也是使一個人在苦難麵前永不低頭的精神支柱。
傑裏中彈後
生活永遠有兩個選擇,傑裏是一個永遠充滿快樂的人,他不僅自己生性樂觀,並且善於激勵別人。他有一套獨特的人生哲學,他堅信:任何時候人都有兩種選擇,那麼你應該去選擇積極的那一種。
一次,傑裏遭人搶劫,腹部被三顆子彈擊中,他住進了醫院,很多人都為他擔心,可是不久他便痊愈了。同事們關切地問他:“中彈的時候,你想些什麼呢?”傑裏拍了拍同事的肩膀,哈哈一笑:“在那一瞬間,我想到我有兩個選擇,一個是選擇生,一個是選擇死,而我選擇了生。所以我認定我去的那家醫院,是全國最好的,那裏的醫療技術更是一流的。”傑裏喝了點水繼續說,“可是,他們在手術時,好像是把我看成一個垂死的人。我向醫生們做了個鬼臉,使勁地喊了起來:‘啊,我過敏呀!’當他們問我對什麼過敏時,我說:‘我對子彈過敏!還對冷漠過敏!’醫生們都大笑起來,我的手術順利地做完了。”
一天,一個朋友問傑裏:“我不明白,你怎麼可能一直都保持積極樂觀呢?你是怎樣做的呢?”傑裏笑著回答說:“每天早晨醒來,我就對自已說:傑裏,今天你有兩個選擇——你可以選擇一個好心情,也可以選擇一個壞心情。而我選擇了好心情;每當有壞事發生的時候,我可以選擇受害者的角色,也可以選擇主宰者的角色,而我選擇了後者;每當有人向我抱怨時,我可以消極地聽取抱怨,也可以給他們指出解除煩惱的方法,而我總是選擇主動幫助別人,向他們提出好的建議。生活永遠是由兩個選擇構成的,你要永遠選擇好的那一個。”
生命悟語:
失去了陽光還會擁有大地的親吻;
失去了雨水還會擁有白雪的撫慰;
失去了金錢還會擁有愛情的滋潤;
失去了愛情還會擁有親情的關愛;
失去了所有你還有自己的信心。
任何一種選擇都將有新的機會誕生——失去了一些以為可以長久依靠的東西,自然會難過,但其中卻隱藏著無限的祝福和機會。失去的時候,向前看,永遠向前看——過了黑夜就是黎明。
這是我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阿根廷著名的高爾夫球手羅伯特·德·溫森多是一個非常豁達開朗的人。
有一次溫森多贏得一場錦標賽。領到支票後,他微笑著從記者的重圍中走山來,到停車場準備回俱樂部。這時候一個年輕的女子向他走來。她向溫森多表示祝賀後又說她可憐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許會死掉,而她卻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貴的醫藥費和住院費。
溫森多被她的講述深深打動了,他二話沒說,掏出筆,在剛贏得的支票上飛快地簽了名,然後塞給那個女子,說:“這是這次比賽的資金。祝可憐的孩子早點康複。”
一個星期後,溫森多正在一家鄉村俱樂部進午餐,一位職業高爾夫球聯合會的官員走過來,問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一位自稱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輕女子。
“是停車場的孩子們告訴我的。”官員說。
溫森多點了點頭,說有這麼一回事,又問:“到底怎麼啦?”
“哦,對你來說這是一個壞消息,”官員說,“那個女子是個騙子,她根本就沒有什麼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還沒有結婚哩!你讓人給騙了!”
“你是說根本就沒有一個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這樣的,根本就沒有。”官員答道。
溫森多長了一口氣,然後說:“這真是我一個星期以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
生命悟語:
無論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我們都要以平常心及讚美心去麵對,這是很重要的。隻要我們對一切事抱以讚美而不抱以痛苦的歎息,那麼,無論我們麵對的環境是悲或是喜,我們的生活及我們的態度都會改變。
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
美國西部的一個鄉村,有一位清貧的農家少年。每當閑暇的時間,他總要拿出祖父在他8歲那年送他的生日禮物——一幅已被摩挲得卷邊的世界地圖。他年輕的目光一遍遍瀏覽著地圖上標注的城市,飄逸的思緒亦隨之縱橫馳騁,渴望抵達的翅膀,在幻想的風景中自由翱翔……
15歲那年,這位少年寫下了他氣勢不凡的計劃——《一生的誌願》:
“要到尼羅河、亞馬遜河和剛果河探險;要登上珠穆朗瑪峰、乞力馬紮羅山和麥金利峰;駕馭大象、駱駝、鴕鳥和野馬;探訪馬可·波羅和亞力山大一世走過的道路;主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樣的電影;駕駛飛行器起飛降落;讀完莎士比亞、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著作;譜一部樂曲;寫一本書;擁有一項發明專利;給非洲的孩子籌集100萬美元捐款……”
他洋洋灑灑地一口氣列舉了127項人生的宏偉誌願,不要說實現它們,就是看一看,就足夠讓人望而生畏了。難怪許多人看過他設定的這些遠大目標後,都一笑置之。所有人都認為:那不過是一個孩子天真的夢想而已,隨著時光的流逝,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然而,少年的心卻被他那龐大的《一生的誌願》鼓蕩得風帆勁起,他的腦海裏一次次地浮現出自己漂流在尼羅河上的情景,夢中一次次閃現出他登上乞力馬紮羅山頂峰的豪邁,甚至在放牧歸來的路上,他也會沉浸在與那些著名人物交流的遐想之中……沒錯,他的全部心思都已被自己《一生的誌願》緊緊地牽引著,並讓他從此開始了將夢想轉變為現實的漫漫征程。
毫無疑問,那是一場壯麗的人生跋涉,也是一場異常艱難、簡直無法想像的生命之旅。他一路豪情壯誌,一路風霜雪雨,硬是把一個個近乎空想的夙願,變成了一個個活生生的現實,他也因此一次次地品味到了搏擊與成功的喜悅。44年後,他終於實現了《一生的誌願》中的106個願望。
他就是著名的探險家約翰·戈達德。
當有人驚訝地追問他,是憑借著怎樣的力量,把那麼多的艱辛都踩在了腳下,把那麼多的險境都變成了登攀的基石?他微笑著如此回答:“我總是讓心靈先到達那個地方,隨後,周身就有了一股神奇的力量。接下來,就隻需沿著心靈的召喚前進。”
生命悟語:
我們的生命中,除了“勝過別人”、“壓倒別人”、“超越別人”這些尋常的素質之外,是否也應該同時有“堅持自己”的決心呢?
如果你能堅持下去,總有一個時候,連上帝都會屈服。
你沒有看見,成功永遠對能堅持的人敞開著大門?約翰·戈達德44年前得到了127項宏偉的人生計劃,44年後得到了令人羨慕的美麗人生。
任何抱怨都無濟於事
一條魚厭倦了大海裏枯燥的生活,它總想找個機會離開大海。一天,它被漁夫打撈上來,放養在一口破舊的水缸中。
每天,漁夫總會往水缸裏放些魚蟲,魚大口地吃著,累了則可以停下,打個盹。魚兒開始慶幸自己的美妙命運,慶幸現在的生活,慶幸自己一身花衣。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魚兒一天一天地遊。它似乎有些厭倦,但再也不願回到海中了。“我是一條漂亮魚。”它總是這樣對自己說。漁夫要出遠海,十天半月才能回家。魚兒隻好吃漁夫兒子的殘羹剩飯,心情極糟。
終於,消息傳來,漁夫出海遇難了。漁夫兒子收拾東西搬走了。什麼都帶上了,隻忘了那條漂亮魚。魚很悲傷,想到昔日漁夫待它實在不薄,現在卻遇難身亡,它十分悲傷。魚開始抱怨,抱怨水缸太小,抱怨夥食太差,抱怨漁夫的兒子對它無禮,抱怨漁夫輕易出海,甚至抱怨它決意離開大海時夥伴們為何不加勸阻,抱怨它所認識的一切,隻忘了抱怨它自己。
時間靜悄悄地過去了,破水缸裏的這條魚看上去的確很漂亮,但它卻是一條死魚。
生命悟語:
任何抱怨都是無濟於事的,如果我們不能去改變,那就去適應,學會適應環境,順其自然,與其焦慮未來莫測的前途,不如踏踏實實地做好眼前的事情,然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擺脫現狀。
好與壞的轉化需要的是一個豁達的心態,寬闊的胸襟。當所謂的壞事已經發生且於事無補時,應該想想它還有沒有值得挖掘珍惜的地方,即使隻有一小部分,也可以讓你打開一扇窗。
不要抱怨生活
秋天的黃昏,比爾信步走向郊外。他發現秋天的足跡在鄉村所烙下的景象遠比城市美好。
在城市裏,生活即使舒適,但有時仍感貧乏;工作即使忙碌,但有時也覺空虛;有快樂也有彷徨,有希望也有失望,總是難得如意。因此,尋訪鄉野便成為解決煩惱的一種途徑。鄉間,正是豐收的季節,田壟上堆著已收割的稻子,農人提著鐮刀正將歸去,他們鬆鬆鬥笠,用頸上的毛巾擦著汗,然後嬉笑地走向冒著炊煙的家。
幾個黑黝黝的鄉童,用竹竿打著番石榴樹上的果實,在溪水裏清洗一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來。
比爾在溪邊的一棵樹底坐下,皮鞋上沾滿泥巴。一個鬢發已白的老農走過來和他搭訕。老者的態度純樸而友善,使人不必存有絲毫顧忌。聽了他的談話,比爾更加羨慕鄉村的生活了。
老農說:“我們農夫感覺快樂,是因為我們能夠適應田間的工作,而且喜歡它。”
比爾不禁自問:如果我到鄉下長久生活,也能適應嗎?我能忍受風吹日曬?能放棄城市裏一些現代的享受?能吃得消使手磨出繭的工作嗎?
老農又說:“我很樂觀,我對生活從不曾抱怨過,我吃自己種的蔬菜和水果,覺得那是世上最好的食物。”
比爾似有所悟地點點頭。
生命悟語:
鄉下人進城感到好奇,城裏人下鄉覺得新鮮,這都是短暫的。如果你不能適應生活,不能調整心態,你永遠都會有煩惱,不論在鄉下或城裏。
孿生兄弟
父親欲對一對孿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為其中一個過分樂觀,而另一個則過分悲觀。一天,他買了許多色澤鮮豔的新玩具給悲觀孩子,又把樂觀孩子送進了一間堆滿馬糞的車房裏。
第二天清晨,父親看到悲觀孩子正泣不成聲,便問:“為什麼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會壞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親歎了口氣,走進車房,卻發現那樂觀孩子正興高采烈地在馬糞裏掏著什麼。
“告訴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親宣稱,“我想馬糞堆裏一定還藏著一匹小馬呢!”
生命悟語:
樂觀者與悲觀者之間,其差別是很有趣的:樂觀者看到的是油炸圈餅,悲觀者看到的是一個窟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