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生命有限,知識無窮
學習是一個人真正的看家本領,是人的第一特點,第一智慧,第一長處,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學習的結果,學習的恩澤。
——作家王蒙“論學習”
每天都有進步
1986年,美國職業籃球聯賽開始之初,洛杉磯湖人隊麵臨重大的挑戰。在前一年湖人隊有很好的機會贏得冠軍,當時所有的球員都處於巔峰,可是決賽時卻輸給了波士頓的凱爾特人隊,這使得教練派特·雷利和所有的球員都極為沮喪。
派特為了使球員相信自己有能力登上冠軍寶座,便告訴大家:隻要能在球技上進步1%。那個賽季便會有出人意料的好成績。
1%的成績看來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如果12個球員都進步1%,整個球隊便能比以前進步12%,湖人隊便足以贏得冠軍寶座。結果,在後來的比賽中,大部分球員進步不止5%,有的甚至高達50%以上,這一年居然是湖人隊奪冠最容易的一年。
一粒種子的收獲
有一位畫家,在三年之前被檢查出身患絕症,但他並沒有因此而倒下。三年來,他除了治療,仍舊天天作畫,還舉辦過十幾次個人畫展。即使在平時,他的臉上也總是掛著開心的微笑。有人問他為什麼生活得如此開心,他講了兒時的一件事情:
他讀中學的時候興趣十分廣泛,不但參加各種活動,還常常為了自己感興趣的事而曠課。有一次因為連續曠課,學校給予他嚴厲的記過處分,通知了他的父母。
父親知道這件事後,並沒有責怪他。晚飯之後,父親找來一個塑料漏鬥和一捧玉米種子。他迷惑不解地看著父親,父親溫和地說:“孩子,來看我給你做一個實驗。”
父親讓他把雙手放在漏鬥下麵接著,然後自己撿起一粒種子投入到漏鬥裏,種子便順著漏鬥那細小的縫隙滑到了他的手裏;父親連續地投了十幾次,他的手中就有了十幾粒種子;父親再抓起滿滿一把玉米粒一起放到漏鬥裏麵,那個狹窄的縫隙被玉米粒相互擠住了,竟一粒也沒有掉下來。父親意味深長地說:“這個漏鬥就代表著你,假如你每天都做好一件事,每天你就會有一粒種子的收獲和快樂。可是,當你想把所有的事情都擠到一塊來做,反而連一粒種子也收獲不到了。”
生命悟語:
我們也許沒有能力一次就取得一個大成功,但我們可以累積無數個小成功。
一個小成功並不能改變什麼,但無數的小成功加起來就可以讓我們成為巨人。
一滴焊接劑節省5萬美元
有一位年輕人,幾經周折,終於在一家石油公司裏謀到一份工作,他所做的工作是最低檔、最機械、最沒有創造性的巡視並確認儲油罐蓋有沒有自動焊接好。
這是公司裏最簡單枯燥的工作,凡是有出息的人都不願意幹這件事。盡管這份工作來之不易,但這位年輕人還是覺得,天天看一個個鐵蓋太沒有意思了。他找到主管,要求調換工作。可是主管說:“不行,別的工作你幹不好。”
年輕人隻好回到焊接機旁,繼續檢查那些油罐蓋上的焊接圈。既然好工作輪不到自己,那就先把這份枯燥無味的工作做好吧!
有一次,他突然發現石油罐子每旋轉一次,焊接劑滴落39滴,焊接工作便結束了。
為什麼一定要用39滴呢?少用一滴行不行?在這位年輕人以前,已經有許多人幹過這份工作,從來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這個年輕人不但想了,而且認真測算試驗。結果發現,焊接好一個石油罐蓋,隻需38滴焊接劑就足夠了。年輕人在最沒有機會施展才華的工作上,找到了用武之地。他非常高興,立刻為節省一滴焊接劑而開始努力工作。
原有的自動焊接機,是為每罐消耗39滴焊接劑專門設計的,用舊的焊接機,無法實現每罐減少一滴焊接劑的目標。年輕人決定另起爐灶,研製新的焊接機。經過無數次嚐試,他終於研製成功了“38滴型”焊接機。
這個小夥子節省的隻是一滴焊接劑,但“一滴”卻給公司帶來了每年上億美元的利潤。
許多年後,他成了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有人問洛克菲勒:“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他說:“重視每一件小事。我是從一滴焊接劑做起的,對我來說,點滴就是大海。”
生命悟語: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一點一滴的積累。
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一位武術大師隱居於山林中。人們都千裏迢迢來跟他學武。
人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穀裏挑水。他挑得不多,兩隻木桶裏水都沒有裝滿。
人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麼道理?”
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
眾人越發不解。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看去,桶裏劃了一條線。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超過這條線,否則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開始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後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眾人又問:“那麼底線應該定多低呢?”
大師說:“一般來說,越低越好,因為這樣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猴子捕魚
猴子坐在很高的樹上玩耍,看到漁夫們在河裏用魚網捕魚,它感到很好奇,就仔細觀察他們的做法。不久之後,漁夫們去吃午飯,把魚網留在原處。
猴子看到漁夫走了,就從樹上下來,模仿漁夫的動作,可是猴子碰到魚網以後,就被魚網纏住跑不掉了,淹死前,猴子很懊悔地對自己說:
“事到如今,也隻能怪自己了,誰要我沒學過捕魚卻偏要去做呢?”
生命悟語: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總想一次多做幾件事,往往一件事也做不好。每天做好一件事,每天就有收獲一粒種子的快樂,這樣日積月累,在生命的旅程中回望時,就會看到我們手中裝滿了豐厚的回饋。
欲速則不達
一天,海馬做了個美夢,夢中有七座金山在呼喚它。為了這個冥冥中的召喚,它決定去尋找屬於自己的財富,並且變賣了它全部的家當,帶上了換來的七個金幣。
但是它覺得自己遊得太慢,後來它看到了鰻魚背上的鰭,於是就用四個金幣買了下來。盡皆速度提高了許多,但是海馬還是沒有看到夢中的金山。
半路上,它又看見了水母的快速滑行艇。為了提高自己的速度,海馬忍痛用剩下的三個金幣買下了這個小艇。這次它的速度提高了五倍,但是金山還是沒有出現。
一條大鯊魚出現在它的麵前,熱情地說:“要是有我的幫助,你想有多快就有多快,我本身就是一艘風馳電掣的大船,你上船吧!”大鯊魚一臉的友好和善,張開了大嘴。
小海馬高興地說:“謝謝你!我就要找到金山了!”說完鑽進鯊魚的口裏……
生命悟語:
在現代的高節奏生活壓力下,無論幹什麼都在提醒自己:快一點,再快一點。盲目求快,欲速則不迭。急功近利,不顧自己的實力,必將能源耗盡一事無成。
在腳下多墊些石頭
大學剛畢業那會兒,小馬被分配到一個偏遠的林區小鎮當教師,工資低得可憐。其實他有著不少優勢:教學基本功不錯,還擅長寫作。於是,他一邊抱怨命運不公,一邊羨慕那些擁有一份體麵的工作、一份優厚的薪水的同窗。這樣一來,不僅對工作沒了熱情,而且連寫作也沒興趣,他整天琢磨著“跳槽”,幻想能有機會調一個好的工作環境,也拿一份優厚的報酬。
就這樣兩年時間匆匆過去了,小馬的本職工作幹得一塌糊塗,寫作上也沒有什麼收獲。這期間,他試著聯係了幾個自己喜歡的單位,但最終沒有一個接納他。
然而,有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卻改變了他一直想改變的命運。
那天學校開運動會,這在文化活動極其貧乏的小鎮,無疑是件大事,因而前來觀看的人特別多。小小的操場四周很快圍出一道密不透風的環形人牆。小馬來晚了,站在人牆後麵,翹起腳也看不到裏麵熱鬧的情景。這時,身旁一個很矮的小男孩吸引了他的視線。隻見小男孩一趟趟地從不遠處搬來磚頭,在那厚厚的人牆後麵,耐心地壘著一個台子,一層又一層。不知道他壘這個台子花了多長時間,不知道他因此少看到多少精彩的比賽,但當他登上那個自己壘起的台子時,衝小馬粲然一笑,那成功的喜悅和自豪,卻是那樣的清楚。
刹那間,小馬的心被震動了——要想越過密密的人牆看到精彩的比賽,隻要在腳下多墊些磚頭。此後,他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很快便成了遠近聞名的教學能手;編輯的各類教材接連出版,各種令人羨慕的榮譽紛紛落到他的頭上。業餘時間,他不輟筆耕,各類文學作品頻繁地見諸報刊,成了多家報刊的特約撰稿人。如今,小馬已被調至他頗喜歡的中專任職。
生命悟語:
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河上的橋梁。一個有理想的人隻要不辭辛苦,默默地在自己腳下多墊些“磚頭”,就一定能夠看到自己渴望看到的風景,摘到掛在高處的那些誘人的果實。
每天寫兩頁
幾年前,肯尼斯與書商簽訂合同寫一本書,這可是他第一次寫書。肯尼斯總共有6個月的寫作時間,所以,在這半年的工作日程表上,他每天都寫著“寫書”兩個字。
但是6個月很快就過去了,肯尼斯的書並沒有寫出來。這樣,書商隻好再給他3個月的時間。在這3個月的時間內,肯尼斯的工作日程表上仍然天天寫有“寫書”兩個字,但書卻還沒有寫出來。最後,書商無可奈何地又給了他3個月時間,不過這次要是再寫不出來,那可就要撕毀合同了。肯尼斯發愁:“這可怎麼辦呢?”
幸運的是,肯尼斯遇到了《服務於美國》一書的作者卡爾·阿爾布雷希特,他給了肯尼斯一個建議——要化整為零。阿爾布雷希特問肯尼斯:“你總共要寫多少頁書?”
肯尼斯說:“180頁。”
阿爾布雷希特又問:“你總共有多少寫作時間?”
“90天時間。”
阿爾布雷希特說:“很簡單,隻要你在工作日程表上寫上‘今天寫兩頁’就行了。”
從此,肯尼斯每天寫兩頁,要是順利的話,他一天可寫上四五頁,但不管是哪一天,他至少會寫出兩頁來。就這樣,在阿爾布雷希特的指導下,肯尼斯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寫出了這本書。
傑作大衛像
公元1500年,意大利佛羅倫薩采掘到一塊質地精美的大型大理石,它的自然外觀很適於雕刻一個人像,寶石在那裏放了很久,沒有人敢動手。後來一位雕刻家來了一下,但他隻在後麵打了一鑿,就感到自己無力駕馭這塊寶貴的材料而住手了。
後來大雕刻家米開朗琪羅用這塊大理石雕出了曠古無雙的傑作大衛像。沒想到先前那位雕刻家的一鑿打重了,傷及了人像肌體,竟在大衛的背上留下了一點傷痕。
有人問米開朗琪羅:“那位雕刻家是否太冒失?”
“不,”米開朗琪羅說:“那位先生相當慎重,如果他冒失輕率的話,這塊材料早已不存在了,我的大衛像也就無從產生,這點傷痕對我未嚐沒有好處,因為它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每一刀一鑿都不能有絲毫的疏忽,在我雕刻大衛的過程中,那位老師自始至終都在我的身邊幫我提高警惕。”
生命悟語: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每天用心做好你該做的一件事,總有一天你會成就大事,否則你這輩子不可能有所作為。
經驗是從失敗中汲取的
“我在這兒已做了30年,”一位員工抱怨他沒有升級,“我比你提拔的許多人多了20年的經驗。”
“不對,”老板說:“你隻有一年的經驗,你從自己的錯誤中,沒學到任何教訓,你仍在犯你第一年剛做事時的錯誤。”
美國著名的鑽石天地公司當初成立的目的是從事鑽石開采,但由於公司地質勘探人員犯了一個錯誤,結果他們沒找到鑽石,但卻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鎳礦之一。公司決策人員及時調整了經營方向,結果,公司的股票價格直線攀升。今天,盡管公司仍在沿用以前的名稱,但其真正的業務卻是製造鎳幣。
李維·斯特勞斯起初想在加州靠開采金礦發財。然而,他發現這個行道似乎並不適合於他。最後他不得不放棄金礦開采,轉而開始用帆布縫製礦工穿的褲子。如果當初他沒有做出這一重大決策,那麼今天我們也不可能在全世界幾乎每個角落都能聽到“李維斯”牛仔褲的名字。
不耕田,怎能下田?
村裏有位捕魚的老人,因為捕魚技術特別好,人們都稱他為“捕王”。令漁王傷心的是,他兒子的捕魚技術卻十分平庸。
一次,漁王向一位路過他家的客人抱怨自己的苦惱:“從小開始,我就手把手地教他怎樣撒網,怎樣捉魚。我把一個捕魚人所有的本領全教給了他,以及我自己多年總結的經驗一點不漏地傳授給他。可令我想不通的是,他的技術還不如其他一般漁民的兒子。”
客人聽了,想了一會兒,問:“他每次出海都跟著你嗎?”
“那當然!”漁王說,“為了不讓他走彎路,我一直在他旁邊教導,親自指揮他捕魚。”
客人點點頭,說:“這就是了。你雖然教給他一流的捕魚技術,卻忘了讓他自己去吸取經驗和教訓。要知道,無論幹什麼事情,經驗教訓和知識技術同樣的重要。”
生命悟語:
聰明的人會從失敗中學到教訓。失敗者卻不能從其中獲得任何經驗。能從失敗中獲得教訓的人,就能建立更強的自信心。直麵錯誤,積極改正,繼續努力,你就可能獲得成功。
我們總是對別人的失敗嗤之以鼻,卻不知從中吸取教訓。許多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別人的失敗之上的,借鑒別人失敗的經驗,才能使自己少走彎路,順利地達到成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