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輯 生命有限,知識無窮(3 / 3)

瓦特的父親笑著答道:“你仔細看看我兒子畫什麼吧!”客人走進一看,原來瓦特在地上畫著許多圓圈,還在上麵標著計算的數據和文字。客人問了他幾個問題,瓦特答得又快又好,客人感到很吃驚,瓦特的父母也為他感到高興。

瓦特從小愛觀察,習慣獨立思考。有一次,瓦特在姑媽家吃晚飯,吃到一半,廚房傳來“噗噗”的聲音。他跑到廚房一看,原來爐子上的水燒開了,蒸汽把壺蓋頂得噗噗直響。這一現象吸引了他,這是怎麼回事?他覺得太奇怪了,便目不轉睛地盯著壺蓋,在爐子旁邊看了很長時間,忘了吃飯。姑媽看見了,說他是“傻孩子”。可誰能想到,這個“傻孩子”後來發明蒸汽機,就是從這件事受到啟發的呀!

生命悟語:

觀察是人們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主要手段。它在人的一切實踐活動中,具有重大的作用。人們通過觀察,獲得大量真實的、詳盡的材料,獲得對事物具體而鮮明的印象。達爾文曾對自己做過如下的評價:“我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隻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並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

觀察是一種獲取事物信息的學習活動,與日常生活中的隨便看看、聽聽不一樣。

對於生活,我們常常沒有仔細而認真的觀察過,許多小問題輕易地從我們眼皮底下溜過。如此不認真的生活態度,往往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障礙,也會帶走我們等待已久的機遇。

大笨鳥

在一間無人居住的房子的窗戶處,一隻不知名的鳥兒總是每日準時光顧,遠遠望去,隻見它站在窗台上,不停地以頭撞擊玻璃窗,然後總被撞得落回窗台,但它堅持不懈,每日總要撞十來分鍾,爾後又跌回窗台,隨即離開。人們好奇心大發,紛紛猜測它大概是為了進那間房間,而就在這鳥兒站著的窗台邊,另一扇窗戶是大開的,於是,得出結論:這是一隻大笨鳥。

直到有一天,好事者帶來望遠鏡,一切才真相大白:窗玻璃上粘滿了小飛螢的屍體,那鳥兒吃得不亦樂乎。眾人嘩然。人們總喜歡將自己的思維方式強加於別人,而且自以為是。

生命悟語:

多思多想,不要聽到些什麼或看見些什麼就妄下結論。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的行動是不會有大多的收獲的。

草與秧苗

孔子東遊,見田裏放著農具,而農人已去,便拾起鋤頭,圍著一棵秧苗,費力地鏟了起來。

不一會兒,農人歸來,一見大怒,憤憤地說:“你為什麼鏟我的秧苗?”孔子感到很奇怪,便指著秧苗說:“你看,我鏟的明明是草啊。”沒想到農人更加惱火地說:“我種的就是喂馬的草!”

孔子不禁目瞪口呆。

在皮鞋上演奏

一位著名的小提琴家,最擅長演奏旋律複雜多變的樂曲,他高深的琴技很受喜愛古典音樂者的欣賞。

有天晚上,這位小提琴家舉行音樂演奏會,有位聽眾聽了他出神入化的演奏之後,認定他的小提琴是具魔琴,便要求一看,他立即答應了。

那人看看小提琴,發現跟普通的琴沒什麼兩樣,心裏覺的很奇怪。小提琴家看出他的心事,便笑著問:“你覺的奇怪是嗎?老實告訴你,隨便什麼東西,隻要上麵有弦,我都能拉出美妙的聲音。”

那人便問:“皮鞋也可以嗎?”

小提琴家回答:“當然可以。”

於是那人立刻脫下皮鞋遞給他,他接過皮鞋,在上麵釘了幾根釘子,又裝上幾根弦,準備停當,便拉了起來。令人驚奇的是,皮鞋在他手上,演奏起來旋律竟然也很美,不知情的人在聽了這個美妙的旋律之後,還以為是用小提琴拉的。

生命悟語:

做任何事情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原委,就算是幫助別人要恰到好處。

天下第一關

清朝在整修長城的過程中,發現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已年久失修,其中“天下第一關”題字中的“一”字早已脫落多時。朝廷募集各地書法名家,希望恢複山海關的本來麵貌,但是沒有一個人的“一”字可以與其他四個字相配。於是朝廷再下昭告,允許所有人來寫這個“一”字,隻要能夠中選的,就可以得到重賞。經過篩選,最後中選的竟是山海關旁一家客棧的店小二。

更令人驚訝的還在後邊:題字當天,那個店小二舍棄了狼豪大筆不用,而拿起一塊抹布往硯台裏一沾,揮臂一抹,立刻出現絕妙的“一”字。大家都感到奇怪,有人忍不住問他,為何能夠如此輕鬆的寫出令眾多書法家汗顏的字?店小二久久無語,後來勉強答道:“其實我也沒什麼秘訣,隻是在這裏當了三十多年的店小二,每當我在擦桌子時,就望著牌樓上的一字,一揮一擦,僅此而已。”

原來,那家客棧正對著山海關的城門,每當店小二拿起抹布清理桌上的油汙時,他的視角正對準“天下第一關”的一字,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擦。久而久之,熟能生巧、巧而精通,這就是他能夠把這個“一”字臨摹到微妙微肖的地步的原因。

生命悟語:

如果你富於天資,勤奮可以發揮它的作用:如果你智力平庸,勤奮可以彌補它的不足。

——(英國)喬·雷諾茲

任何一種技藝達到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境界,一定要經過長時期的苦練,這是絕對沒有偶然也沒有捷徑的。經過努力奮鬥得來的成功,無論大小都是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

勤學苦練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隻做風的生意

1956年,鬆下電器與日本生產電氣精品的大阪製造廠合資,建立了大阪電氣精品公司,開發製造電風扇。當時,鬆下幸之助委任鬆下電器公司的西田千秋為總經理,自己任顧問。

盡管這家公司的前身是專做電風扇的,而且後來還開發了民用排風扇。但是相比而言,產品還顯得很單一。西田千秋準備開發新的產品,試著探詢鬆下的意見。鬆下對他說:“隻做風的生意就可以了。”

當時鬆下的想法,是想讓鬆下電器的附屬公司盡可能專業化,以圖突破。可是鬆下精工的電風扇製造已經做得相當卓越,頗有餘力開發新的領域。盡管如此,西田得到的仍是鬆下否定的回答。

然而,西田並未因鬆下這樣的回答而喪氣。他的思維極其靈敏,他緊盯住鬆下問道:“隻要是與風有關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嗎?”

鬆下並未細想此話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問的與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回答說:“當然可以了。”

四五年之後,鬆下又到這家工廠視察,看到廠裏正在生產暖風機,便問西田:“這是電風扇嗎?”

西田說:“不是。但它和風有關。電風扇是冷風,這個是暖風,你說過要我們做風的生意,這難道不是嗎?”

後來,西田千秋一手操辦的鬆下精工關於“風”的產品,已經是非常豐富了。除了電風扇、排氣扇、暖風機、鼓風機之外,還有果園和茶圃的防霜用換氣扇,培養香菇用的調溫換氣扇,家禽養殖業的棚舍換氣調溫係統……

隻做風的生意,西田千秋為鬆下公司創造了無數的輝煌。

放棄擁有的優勢

一家公司在招聘時出了這樣一道測試題:

你在一個暴風雨的晚上,開車經過一個車站。有三個人正在車站等公共汽車:一個是生病快要死的老人,十分可憐;一個是醫生,他曾救過你的命,你做夢都想報答他;還有一個女人(男)人,她(他)是那種你做夢都想嫁(娶)的人,也許錯過就沒有了。但你的車隻能坐一個人,你會做何選擇?

老人快要死了,你首先應該先救他,然而,每個老人最後都隻能把死作為他們的終點站;也許你會先讓那個醫生上車,因為他救過你,你認為這是個好機會報答他;但還有些人認為,一旦錯過了這個機會結識她(他),可能永遠不會再遇到一個讓你這麼心動的人了。

這也許太讓人為難,相信麵對這種問題誰都有無從選擇的感覺。不過,還是有一個人給出了這樣的答案:“給醫生車鑰匙,讓他帶著老人去醫院,而我則留下來陪我的夢中情人一起等公車!”

所有看到這個答案的人,都認為這個回答是最完美的,但是一開始,大家卻都沒有想到。或許是因為我們從未想過,要放棄我們手中已經擁有的優勢——車鑰匙。

生命悟語:

看到別人未曾看到的,想到別人未曾想到的,這就是創新。它需要一個人敏銳的眼光和過人的膽識,並理智地附諸於行動,下一個奇跡也許就是你創造的。

我們總以為偉大的事業是那麼遙不可及,殊不知無論多大的事業都是從小事做起,從最簡單,最容易,最微小的事做起,這是每個成功者的必修課。

在廢墟上建造莊園

保羅·迪克的“森林莊園”使每個到過那兒的人都讚歎不已:蔥鬱的樹木參天而立,各色花卉爭香鬥妍,鳥兒在林間快樂地歌唱。可又有誰知道,這竟是在從前燒成廢墟的老莊園上重建的呢?

5年前,一場雷電引發了山火,將保羅剛從祖父那兒繼承下來的“森林莊園”燒毀。保羅對此心痛不已。但若要重建莊園,需要很大一筆資金,這對剛遭受火害損失的他來說自然是不可能拿得出來的,他茶飯不思,閉門不出,熬紅了雙眼。

祖母獲悉此事,意味深長地勸他說:“孩子,莊園被燒毀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自己也因此毀掉。”

保羅回味著祖母的話,一個人走出莊園靜靜地思索。忽然,他發現很多人排在一家店鋪前,像在搶購什麼。他連忙走上前去看,原來是一些家庭主婦在買木炭,而商店的木炭供不應求。保羅望著一箱箱木炭,突然有了一個好主意。

他雇傭了幾名燒炭工,在接下來的兩星期裏,把莊園裏那些燒焦的樹木加工成了優質的木炭,送到集市上的木炭店出售。

結果他的木炭供不應求,保羅獲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他用這筆錢買了樹苗、樹種,重新種在莊園的廢墟上,於是便有了現在綠樹成蔭的“森林莊園”。

生命悟語:

麵對急需解決的難題,如果永遠固守著自己所謂的優勢,就很難想到適當的辦法,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打破思維的桎梏,適時的舍棄;也許會發現事情遠非想象中那麼難以解決。

有時候創造性的思維會令你的視野更寬闊。

賣畫

在北美經濟大蕭條時期最嚴重的時候,加拿大多倫多的一位年輕的藝術家斯帕克急需要錢,因為他的全家都要靠救濟過日子。斯帕克精於木炭畫。他畫得雖好,但時局卻太糟了。他怎樣才能發揮自已的潛能呢?在那麼艱苦的日子裏,哪有人願意買一個無名小卒的畫呢?

斯帕克可以畫他的鄰居和朋友,但他們也一樣身無分文。唯一可能的市場是在有錢人那裏,但誰是有錢人呢?他怎樣才能接近他們呢?

斯帕克對此苦苦思索,最後他來到多倫多《環球郵政》報社資料室,從那裏借了一份畫冊,其中有加拿大的一家銀行總裁的肖像。斯帕克靈機一動,決定在這上麵“做點文章”。回列家裏,他開始畫起來。

斯帕克畫完了像,然後放在相框裏。畫得不錯,對此他很自信。但怎樣才能交給對方呢?

他在商界沒有朋友,所以想得到引見是不可能的。但他也知道,如果想辦法與他約會,也肯定會被拒絕。寫信要求見他,但這種可能通不過這位大人物的秘書那一關。斯帕克對人性略加一二,他知道,要想穿過總裁周圍的層層阻擋,他必須投其對名利的愛好。

他決定另辟蹊徑,采用獨特的方法去試一試。斯帕克梳好頭發,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來到了總裁的辦公室。

斯帕克提出見見總裁的要求時,秘書告訴他:“事先如果沒有約好,想見總裁不太可能。”

“真糟糕,”斯帕克說,同時把畫的保護紙揭開,“我隻是想拿這個給他瞧瞧。”秘書看了看畫,把它接了過去,她猶豫了一會兒後說道:“坐下等會兒,我馬上通知一聲總裁。”

她馬上就回來了。“他想見你。”她說。

當斯帕克進上時,總裁正在欣賞那幅畫。“你畫得棒極了,”他說,“這張畫你想要多少錢?”斯帕克舒了一口氣,告訴他要50美元,結果成交了 (那時的50美元約相當於現在的1000美元)。

生命悟語:

我們應該相信,不了解的東西總是可以了解的。今天心理知道的事,明天頭腦就明白了。隻要我們持續不斷的思考,就會看到希望的曙光。巴爾紮克曾說過:打開一切科學之門的都毫無疑義的是問號,而生活的知識大概就在於逢事問個為什麼。請不要忘記,所有的真知灼見都來自於多思善疑。

自我推銷

有一位大學畢業生畢業很久了還沒有找到工作。一天,他跑到一家報館自我推薦。

他找到一位經理問道:

“你們需要一個好編輯嗎?”

“不需要!”

“那麼記者呢?”

“不,我們這裏現在什麼空缺也沒有!”

“那麼,你們一定需要這個東西。”大學生拿出一塊精致的牌子,上麵寫著:

“額滿暫不雇用。”

經理感到眼前的這位小夥子很有意思,便立刻打電話把這件事情報告給老板,隨後,他笑嘻嘻地對大學生說:“如果願意,請到我們廣告發行部來工作。”

這位青年用幽默推銷自己,終於打破了僵局,找到了工作。後來,他成了那家報館出色的經理,使報紙的日銷售量從5萬份左右提高到40多萬份。

生命悟語:

無可否認,創造力的運用、自由的創造活動,是人的真正的功能;人在創造中找到他的真正幸福,證明了這一點。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個想象力就比知識更重要,其他許多能力,如觀察力、思維力、創造力,更是比知識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