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類病人,用中醫辯證,認為同屬“虛證”,而西醫診斷後分屬不同係統,有免疫係統、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呼吸係統、消化係統、泌尿係統、生殖係統、皮膚係統等,粗看起來,它們之間沒有關係,診斷出的名稱有免疫係統的係統性紅斑狼瘡,有神經係統的失眠,有心血管係統的粥樣硬化,有呼吸係統的哮喘,有消化係統的過敏性腸炎,有泌尿係統的腎功能衰竭,有生殖係統的性功能減退,有皮膚係統的過敏,還有水土不服等等。西醫會“頭痛醫頭”,用不同藥物治療;而中醫認為:它們同屬於虛證,可以采用同一的補益方法治療,因此,“異病可以同治”。
舉個例子,在臨床上,乳腺增生和乳腺纖維瘤同屬中醫的“乳癖”範疇。根據髒腑經絡學說,衝任二脈、上能濡養乳房,同時能溫煦胞宮。所以腎陽不足衝任失調,既可出現乳腺增生、乳房結塊,經前脹痛的症狀,又可表現月經不調,婚後不孕的症狀,可以說乳癖和不孕是一根滕上的兩隻瓜。臨床上,對乳癖和不孕的治法用藥也可采取異病同治的方藥,選用散結丹丸溫補腎陽。散結靈膠囊調攝衝任及外用乳腺治愈膏,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方法,經過治療後,乳癖的症狀得到好轉,乳房腫塊消失,疼痛解除的同時,月經不調的症候也得到了糾正,有的甚至已婚多年不孕,伴有乳癖的婦女,治療後還受孕得子。臨床用藥治療驗證也充分說明乳癖和不孕的相互關係,它們確實是一對孿生姐妹,虛則同虛,實則同實。二者異病同治的道理就在於它們的根是一條。
這種異病同治是基於由一種發病原因引起的一類疾病,使用能治療發病原因的藥物,達到異病同治,中醫的偉大就在這裏。
“異病同治”,就是針對不同疾病表現出的相同病理結果,采取相同的治療方法。隻要臨床檢查清楚,辨證準確,運用得當,均有事半功倍之效。諸如臨床合並病症的綜合治療:用補中益氣法同時治療脾虛泄瀉、胃下垂、腎下垂、子宮下垂的病症;用清熱解毒法同時治療喉蛾、癰、癤、瘡毒等病症;用清熱利濕通淋法治療膽囊炎、膽結石、腎結石、尿路感染等病症;或用一種抗生素治療合並性的炎症;一味中藥的多功能主治;肝囊腫合並膽結石的外科手術,等等,皆是“異病同治”的運用。
小提示:
所謂異病同治,則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發展過程中,由於出現了相同的證候,因而可以采用同一方法治療。由此可見,中醫治病主要不是著眼於病的異同,而是著眼於證的異同。不同的證就必須用不同治法,而相同的證可用相同治法,即“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
小病為何被治成了大病
人吃五穀雜糧,難免有不生病的時候。可一旦生了病,有時因為種種原因,卻讓小病成了大病,大病成了重病,令人苦不堪言,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幾點:
1.病急亂求醫
大學剛畢業的許強被醫院確診為乙肝“大三陽”。在醫院的精心治療下,“大三陽”雖然轉為了“小三陽”,但他的生活還是被改變了:報考公務員因體檢沒過關被拒之門外,談了三年的女朋友也離他而去……他認為,這一切都是疾病造成的。於是他開始了“專業治病”的生涯。在大醫院未能如意之後,他把目光投向了“民間高人”,有時候是聽熟人介紹,有時候是跟著廣告走,凡是認為合乎自己“感覺”的,他都要試一試。從那時到現在,他用在買“特效藥”上的錢達六七萬元,但遺憾的是,不僅原有的病情未見好轉,連本來正常的肝功能也出了問題。類似範小強這樣的心態,是典型的病急亂投醫。
2.難言之隱
現在,很多性病並不難治愈,但是由於中國人一直把性病視為“道德病”“髒病”,患者一旦感染性病,疾病以外的壓力總是遠遠大於疾病本身。而且,很多人對性病不了解,認為很快就會傳染給配偶或家人。大醫院醫療條件雖好,但容易“泄密”,容易碰見熟人,不少人感染了性病之後既焦急又無措,為“大病”的乘虛而入打開了心理缺口。
一位漂亮的女翻譯,因為一次迷戀上了了遊泳,經常去公共泳池、溫泉等地玩。誰知一段時間過後,她老覺得下身奇癢,一些症狀讓她覺得自己得了見不得人的性病。為此,她專門來到位於市郊的一個“小診所”,經“專家”確診為“淋病”,並按8折優惠價收了一千多元醫藥費。然而,一周過去了,不但沒見任何好轉,她還出現了尿頻、尿痛,難道“淋病”加重了?懷著沮喪、恐慌的心理,她又一次去找“性病專家”。“專家”認為上次藥量太輕,這次要加大藥量,一下子又開了兩千多元的“秘方”草藥。
為了治這個“淋病”,她到了晚上睡不著覺,白天吃不下東西,喉嚨直冒火,還便秘。盡管加大了藥量,可“病情”絲毫不見減輕,眼看著出差的丈夫就要回來了,她眼冒金星,神思恍惚,開始發燒、頭痛,躺在床上直冒冷汗……住進了醫院。
在醫院,經醫生詳細的檢查後,確定她得的隻是成年婦女最常見的念珠菌性陰道炎。用藥一個月後,這個把她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性病”就輕而易舉地化解了,而這前後的醫藥費卻連一百塊錢都不到。
由於種種原因,目前中國的性病人口很多,疑心自己感染了性病的人也不少。而那些江湖騙子看透了性病患者的心理,為了牟求暴利,他們不僅會無中生有,更會小病大治,隨心所欲,對患者的治療方案不由病情決定,而是有多少錢開多少藥,放長線吊大魚,一切圍繞著“利潤”轉。
3.可恨的“醫托”
騙子和“托兒”是一對孿生兄弟,“醫托”騙人由來已久,但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格外的多。
在全國很多城市的著名醫院的周圍,整天都有“醫托”出沒。為了防範“醫托”,很多正規醫院在掛號處、候診大廳設立了“警惕醫托,小心上當”之類的提示牌,設立了導診小姐,甚至聘請保安專職驅趕“醫托”,但上當受騙的患者依然不少。
“醫托”主要衝著從偏遠小城鎮或農村來的病人下手,尤其是疑難雜症患者格外受“青睞”:這些患者和家屬,身在外地人生地不熟,醫療知識少,防範意識差,又急著治療,再加上經濟不寬裕,潛意識裏往往期待著“小錢辦大事”。摸透了這種心理,“醫托”就會用假扮老鄉、“同病相憐”等套路誘他們入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