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八: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幾點 談進補:同樣是補,該如何補(2 / 3)

何時進補最好?

關於進補的時間問題,中醫強調人與天地相應的原理,因為“冬至一陽生”,自冬至之日開始,日漸長而夜漸短,於此時進補,可以助長陽生之氣。故一般中醫常常勸人於每年冬至開始進補。再從人體實際的生理變化規律來看,人到冬季的消化吸收功能要比夏天好,如於此時服補藥,效果更加顯著。而夏天因為陽盛濕熱重,此時進補溫熱之品容易化熱傷津,如進滋補血藥,則又易致濕熱滯留體內,阻礙脾胃發揮其運轉功能。如果掌握不好分寸則會引起一定的副作用。

冬季進補好,這是對於一般人而言,但是,對於那些素體虛弱之人,什麼時候見不足之象,即可進補。

補藥更須對症補

我們拿人參為例。人參含有人參炔醇、胡蘿卜幽醇和蛋白質合成促進因子等,有興奮中樞神經、改善免疫機能、促進造血和消化的功能的作用。有人認為,人參能夠“有病治病,無病強身,人人適用”。其實這一說法非常片麵。如果不論有病沒病,也不管是什麼病,就長期不恰當地服用人參及人參製品,這會很容易出現 “人參濫用綜合征”,象鼻出血、體溫升高、血壓升高、眩暈頭痛、煩躁不安等。還有的家裏給小孩也吃,這樣很容易讓小孩出現性早熟、抽搐、驚悸、晨瀉等的特征。

人參其實和其他中藥一樣,有其嚴格的適應症和禁忌症,氣虛者服之可愈,氣不虛者服惡則易形成氣鬱化火之症。而補藥雖有補益的性服,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偏性,使用不當易導致人體的陽陽失調,髒腑功能紊亂。服人參等補藥的目的是為了協調人體忱血陰陽的偏衰,使之趨於平衡。但健康人就沒必要服用,病者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對症服人參。所以這一說法是非常片麵的。

對於西洋參也是這樣,如果搞不清體質是陰虛還是陽虛,就不能亂吃西洋參。

現在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大家越來越重視補養了。象西洋參就備受大家的青睞,很多的西洋參成品花樣繁多,如洋參衝痢、洋參丸、西洋參蜂皇漿等。的確西洋參在治病健身方麵雖有獨到之處,它有補氣養陰、清火除煩、養胃生津之效。

但它也有禁!胃有寒濕者忌服。陽氣不足的人服用後,還會人四肢浮腫、畏寒怕冷、心跳緩慢、惡心嘔吐、男子出現早泄、滑精,女子出現性欲淡漠、痛經,均忌用西洋參。

還有很多人認為西洋參的療效比人參好,這也是一種誤解。雖然兩者均有補氣作用,但藥性方麵卻有寒溫之別,而且西洋參的藥力不及人參,如對休克或低血壓等病的治療,仍以人參為佳。由此可見,西洋參隻適宜於氣陰兩虛有熱度的病人。

小提示:

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了,用在健康上的投資也相應增加了。這是好事,但是呢,凡事都講究個適量,針對不同情況,補就要補充進去,達到效果,且不可不分青紅皂白,就開始亂補一氣,那樣反而達不到什麼好的效果,還會引來不必要的麻煩,給身體造成負擔。同樣是補,就要知道該怎樣去補,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身體越來越棒。

同病同藥不同效

前一段,感冒在許多家庭中暴發,在大家交流抗感冒經驗的時候,不少人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是一個家庭的成員,得的是同一種病,吃同樣的藥,但效果卻大不相同。有的人療效顯著,另一些人毫無效果,一部分人甚至會出現藥物劑量過大,而導致不良反應。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是由患者性別、年齡、體重、肝腎功能,及病情等綜合因素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