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啼笑皆非 第二節瘋癲“梃擊案”(3 / 3)

直到年底時,老總讓員工們例行地做年底總結,並且與每個員工做簡單的談話。在與老總談話時,直爽的小趙就坦率地問老總:“您認為我目前的工作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和提高的?”老總聽到她這個問題,好像吃了一驚的樣子,但還是不動聲色地說:“你應該在下一年中學會獨立策劃項目,成為一個比較成熟、有獨立想法的員工。”小趙很不解,因為她記得,好多個項目她都是獨立策劃,客戶也認可了。於是,她也誠實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還詳細地列舉了她獨立策劃的項目的各種細節。

但是,那天小趙一說出來,老總有些詫異,不由地追問她,某某公司的推廣方案是你做的?小趙肯定地說是。從老總的神色看來,小趙幾乎可以斷定:他根本不知道那個方案是她做的!

其實,他們公司的工作流程是每個部門下屬的員工都直接向直屬上級彙報工作。你完成了任務,要直接拿到部門主管那裏。他看過之後,再由他轉交給相關上級。也就是說,你的工作成果需要主管幫你整理彙報,而老總一般不會直接看到員工的工作。拿到小趙部門來說就是,他們所有人寫的方案都是先交給大劉,大劉看過之後,再由他拿到老總那裏去。老總會直接跟大劉溝通,然後再把意見傳達下去

總之,那天老總又問了她一些問題之後就結束了談話,但是氣氛就變得很奇怪。她感覺到大劉好像隱瞞了什麼!於是,回到辦公室,小趙忍不住問大劉:“難道我們所有人的工作,都以部門的形式呈報給老總嗎?這樣是不是不太公平?”大劉解釋說:“風險和榮譽均攤,大家的作戰力才會提高,進而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小趙覺得哪裏不對,但又說不上來,總之很奇怪。

後來,小趙通過一個比較可信的渠道得知:大劉“盜用”了她的方案。老總看過方案後覺得很好,就問他點子是誰出的,大劉就回答是他自己出的,但其他同事也參與了意見,所以是“集體”的方案。如是再三,小趙就成了沒有獨立作品、隻有參與意見的“不成熟”員工。

小趙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生氣,就直接跑去質問大劉,大劉堅決不承認。還說,對她的懷疑非常失望。

大劉斬釘截鐵,而消息來源也是可靠的,年輕的小趙非常疑惑。衝動之下,她竟然直接找到了老總,跟老總“對質”。老總沉默了一會兒,坦白地跟她說:“就算事情是真的,又能怎樣?”是啊!大劉是公司的元老,站在老總的立場上,不會因此而把大劉怎麼樣的。倒是她,跟大劉撕破臉皮的結果隻能是兩敗俱傷。所以,公司無法為她“討回公道”,但是可以承諾在以後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

小趙思考再三,終於忍了下來。她看好這個公司的資源,又沒有發現更好的下家。而她作為一個新人,還是希望在一個比較好的平台上得到提升。對於以前發生的事,她隻能當作失去了一個“朋友”,長了點經驗。說實話,小趙非常痛心,因為她是真的把大劉當朋友,可是卻被他“騙”了。

很多朋友為小趙不值。有的還讓她直接把事抖出來,然後辭職算了,好歹給自己出口氣。小趙拒絕了,她反複權衡過,如果真那麼做,後果隻能是她帶著一份平庸的履曆走到別的公司,而她在這裏的努力差不多就算白費了。小趙覺得她還是不能那麼衝動,她選擇了妥協。而之後,公司也出台了一項新政策:所有員工的作品,都可以一式兩份同時發給部門主管和總監。

小趙是個有悟性的姑娘,在後來的幾年成長得很快,時機成熟時,她風風光光地離開了那家公司。

其實,這種情況,在現實中經常會遇到,隻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妥協,在很多種情況下,是人為了保護自己而采取的必要手段。在你不能承受“不妥協”的後果時,隻能做出適當的讓步。但是,妥協不是毫無原則的,因為一旦妥協過火就成了“無能”了。

職場上畢竟存在很多潛在的規則,像大劉這樣的行為,確實屬於偷盜無異。但如果隻為爭一口氣,掉頭就走,顯然對一個涉世不深的新人是毫無益處的,此時就需要暫時的妥協。“忍”字頭上一把刀,如果你權衡利弊之後,仍然覺著無法妥協,那再由你的心說了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