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死”不明白 第二節缺乏論據的“兄終弟及”(3 / 3)

宮廷政治從來都是詭譎多變,充斥著陰謀、欺騙、謊言、殘忍得。趙光義的“兄終弟及”也不例外。就算缺乏根據,他也勝出了。站在了那個高位,而就算你有千萬怒火,也隻能自己發表下感慨而已,他依然“紋絲不動”地占有著那個眾人覬覦的位置。誰有本事誰掌權,這是規律。

現代啟示錄

家長對孩子的幹涉

如果“金匱預盟”是真的,那麼趙光義的皇位就是他哥哥應他母親的要求使他得到的。其實,“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往白了說就是,你的一切都是你父母“創造”出來的。但是,一生的“所有權”都歸父母的話,這樣人生似乎也太悲哀了吧?如果趙匡義的即位,是趙光胤尊囑了他母親的遺願的話,那麼我們不禁要想父母對孩子的幹涉真的要如此“無微不至”嗎?

現在這個社會,信息空前開放。孩子們可以從網上、電視上、報紙上等多種途徑看到許多新鮮名詞,比如“人權”、“自由”等他們還不能完全理解其中意義的詞彙。但這不影響到他們對這些的向往。一個10歲的孩子因為反感父母讓他不停地補習,狠狠地摔門而去,臨走前還摔下一句話:“我還有沒有點自由了!”對於這種追求獨立的孩子,家長們的“幹涉”就困難重重了。

其實,如果孩子聽話,大人說什麼做什麼,父母就又會擔心孩子沒有主見,以後無法獨立;如果孩子不聽話,凡事都想跟父母對著幹,家長們就又會害怕他變壞、無法無天。“可憐天下父母心”,尤其現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父母想轉移下注意力都沒得轉,從衣食住行,事無巨細地都想為自己的孩子打點好。

南南11歲,非常喜歡看書,一看到書就邁不開步,像是著了魔一樣。小小年紀已經讀了不少名著,閱讀量之大,讓老師們都吃驚。

南南極度偏科,喜歡語文,不喜歡數學。語文能考滿分,數學卻永遠徘徊在60~70分之間。他爸媽一看,覺得苗頭不對,認為他是看書時間太長耽誤了學習。因此便不準他看“閑書”,讓他集中精力學數學。

這“政策”出台沒多久,父母就發現他回家晚了一個多小時。問他幹什麼了,他回答說在同學家做作業。但每次爸爸要檢查作業時,他又常常說作業落在同學家裏了。後來有一天,老師打電話給南南的爸爸,說南南最近常常個別科目作業完不成。爸爸火冒三丈,狠狠地說了他一頓,並且說以後要天天監督著他寫作業。

可是沒多久,南南放學後又晚很久才回家。爸爸懷疑他在外麵上網,就出去找他。找了一圈沒找到,卻在小區旁邊的街心花園裏看到了他。他蹲在昏暗的路燈底下,捧著本書聚精會神地看。爸爸都快氣瘋了,上前提著他的耳朵就拽回了家。因為一時生氣,爸爸把他看的那本書撕成了碎紙。南南先是哭著求爸爸別撕,看到滿地的碎紙之後像是傻了一樣,一句話不說地就回屋裏去了,晚飯也沒吃。爸爸以為他隻是賭氣,過兩天就好了。沒想到從那以後,南南像是變了個人一樣。不愛說話,也懶得動彈,整天呆呆的。父母這才慌了,趕緊帶他去找當醫生的姑姑。姑姑看過後說,他沒病,是受了刺激。

像南南的爸爸這樣的家長,在現實生活中非常多見。作為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進行“幹涉”,既是責任也是義務,出發點都是好的。但孩子有他們自己的內心世界,如同大人一樣,有著可貴的尊嚴和驕傲。如果忽視他們的想法橫加幹涉,即使初衷是為了孩子好,可最後隻會給孩子帶來危害。孩子畢竟還小,遭到父母的過分幹涉後,會對自己的愛好產生懷疑,否定自己對事物的判斷能力,也就會變得沒有自信。另外,還會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嚴重的就會出現像南南這樣的情況。這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

作為父母都想把自己人生經驗經曆傳授給孩子,希望孩子不要重複自己人生路上的挫折、錯誤。但有些事情,孩子們還是需要自己去磨煉的。隻有讓孩子自己親身體驗之後,孩子才能成長,而這種效果是單純口頭傳授遠遠比不上的。

在生活中,父母對孩子的幹涉要加入引導、矯正的成分。聽聽他們的想法,多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充分溝通之後,再從對孩子成長有利的目的出發去解決問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