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堂課 無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我們不能簡單地說中國人缺少終極關懷或者缺少宗教觀念、宗教情懷,在老子的“道”裏頭,實際上寄托了中國先秦時期人們對終極的一種追尋、一種敬畏、一種讚頌、一種歌頌、一種依靠。有了“道”的觀念,非常有利於提升我們自己的精神境界,使我們站得更高,能夠超越嘀嘀咕咕、超越流言飛語、超越小名小利、超越自我。我們可以看看老子的境界,我隨便舉一個他的論述的例子,我們想想他的境界是什麼樣的。比如他說:“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就是說我這個人與世無爭,尤其是爭名奪利的事我絕對不幹,可是越是這樣就越沒有什麼人能夠和他爭。因為你想和他爭,他說我不爭,他說你要爭名和利,那麼名和利就歸你。但是我對道的體悟歸我,你搶不去;我的學問歸我,你搶不去;我的人格歸我,你搶不去;我的水準歸我,這個你搶不去。所以一個真正有自信心的人是不願意和人爭名奪利的,他,是不願意蠅營狗苟的。老子的“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這個話讓人真是受用無窮。
——王蒙(中國當代作家、學者,曾任教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