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條準則適當授權,管理會更有效 7.確立事業部製,實施分權管理(1 / 1)

第2條準則適當授權,管理會更有效 7.確立事業部製,實施分權管理

“事業部製度”是一種“分權管理”的方式,基於企業不斷發展的需要,青年管理者不可能事必躬親,而且員工的責任和權力之間的關係也應隨著事業的發展,重新進行定位。大膽給部下以權限與責任,不僅使工作進度快、效率高,而且能夠快速地上傳下達,既有利於明確權力、責任的範圍,又能夠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從而使企業的整體與局部緊密相連,促進公司的發展。

與其指揮千人,不如指揮百人;與其指揮百人,不如指揮十人。帥才善點將,將才善點兵。作為管理者,要善於管理手下。

1933年,鬆下電器出現超常規的發展勢頭,員工已增加到1400多人,這在製造業中已算中等企業,在電器界更是屈指可數的大企業。

鬆下深深知道,任何企業在規模較小時,管理者能單槍匹馬、有效地駕馭整個企業的大小事務。然而,隨著企業的擴大、員工的增多,管理者就會逐步感到力不從心,造成企業整體或局部處於失控狀態。

鬆下電器的經營狀況雖然良好,但也出現過短期的局部失控現象。雖然及時扭轉了局麵,但給鬆下的教訓是極為深刻的。

鬆下曾把工廠的日常管理交給得力的人去負責,因工廠尚未相對獨立,管理者仍不敢大膽行使權力,事事還得向鬆下彙報,請鬆下裁定決策。在這種責任、權限劃分不明的情況下,出現問題,在所難免。但鬆下卻不原諒自己,而是自咎反省,尋找新的途徑:一定得下放權力,一定得相對獨立。雖然各工廠都勤勉盡力,但實際效果卻有好壞之分。各工廠的待遇都是一樣的,這是不公平的。長此以往,必然會滋生懶惰、保守、不思進取的陋習。

第二年,鬆下采取驚人之舉,大刀闊斧地推行“事業部製度”,將企業分成若幹事業部。這樣一來,每一個事業部就像一個小型企業,在生產、銷售、財務、研究開發等方麵都相對獨立,擁有一定的自主權。部長負該部門盈虧的全部責任,對各部的檢驗是以盈虧為第一標準。

鬆下認為“事業部製度”實際是一種“分權管理”的方式,部長對客戶負責,各廠長對部長負責,員工對廠長負責。從表麵看,每個事業部都是獨立的經濟實體,合起來又成為一個大企業。相互之間又是固定的子公司與母公司的關係。

鬆下認為,集權與分權並存得適度。為此,應製訂若幹措施並加以有效的管理:

(1)各事業部部長全盤處理日常事務,但必須定期向總公司彙報;

(2)各事業部雖然財務獨立,但盈餘須交總公司統籌管理,要想增資擴充事業部,均須向總公司申請;

(3)日常教育由各事業部獨立進行,但職業性的教育訓練由總公司集中推行。每一名員工均需要接受鬆下經營哲學的熏陶,以培養出同心協力、目標一致的鬆下人;

(4) 員工的日常人事管理由各事業部負責,但人事的升遷必須由總公司統一裁決。另外,高中學曆以上的員工,未經總公司的認可,一律不得任用;

(5)各事業部麵向市場競爭,但開發的新產品如與另一事業部的經營範圍重疊,必須報總公司審批並裁決。

“事業部製度”包括以下優點:

(1)企業順利擴大,解決了自己力不從心的問題。

(2)每個事業部都是一個責任中心,產品劃分,責任分明,盈虧明朗,便於考核。

(3)各事業部都具有小型企業的特點:產品較單一,致力於技術研究與產品開發,因此能培養出許多專業技術人員。

(4)由於各事業部部長承擔產品盈虧的全部責任,他們自然而然會產生強烈的消費導向——非常重視並竭力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5)一個事業部贏利,絕不分利給另一個虧損的事業部。每一個事業部都必須靠自己想辦法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