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條準則塑造新的企業運營戰略 4.企業規模擴張戰略
韋爾奇說過,“企業化不太像個創舉,更像是一種本能的反應”。因此,現代企業在規模經濟的刺激之下,青年管理者應該做出不斷擴張發展的反應。企業的成長應成為重要的經營策略。成長戰略也稱企業發展戰略,主要是指企業抓住有利機會,充分發揮自身在產品、市場和技術方麵的競爭優勢,使企業得以快速發展。
當企業確定了目標之後,就要考慮如何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步實現總體戰略目標。在當今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情況下,環境越來越複雜,企業成長策略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問題。如果企業在一定時期內不能實現快速成長,無法建立起新的競爭優勢,甚至可能導致原有的競爭優勢喪失殆盡。
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提出了經濟成長階段理論,他認為經濟成長階段的核心內容是把經濟發展分成六個階段:傳統社會階段、為起飛創造前提階段、起飛階段、向成熟推進階段、高額消費時代階段、追求生活質量階段。
羅斯托認為,在許多不同的產業部門,每一個成長階段都有與之相適應的起主導作用的部門,即主導部門。這種主導部門具有較高的增長率,能帶動其他部門的經濟增長。
他認為經濟成長階段的更替往往表現為主導部門序列的變化,現代經濟成長實質上是部門的成長過程,是新主導部門代替舊主導部門的過程。同時,一個主導部門同與它聯係的若幹部門一起,構成一個主導部門綜合體係或產業群。另一方麵,主導部門對經濟具有較大的拉動性。
美國、日本、西歐的一些跨國公司從它們的成長過程來看,有以下表現:從單一產品到多種係列產品,再到不同業務領域;由國內市場到海外市場,再到國際市場,與國際經濟相融合;由適用技術到技術引進,再到研究開發新技術,搶占技術製高點等。美國杜邦公司的成長過程,就是現代企業規模不斷擴張的成功典範,對青年管理者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美國杜邦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學製品企業。1988年,美國《財富》雜誌從世界500家大公司和美國500家大公司的名單中選出了世界50家最大的工業公司,杜邦公司排名第14位。它在1987年的銷售額為304.68億美元,利潤額為17.86億美元,資產總額達282億美元。今天的杜邦集團涉獵的領域包括銀行業、保險業、資本投資業、化學與橡膠業、石油業、航空業、武器與計算機業、房地產業、食品業、新聞業等多種產業。
西方經濟學家認為,一般企業的壽命是50年左右。而杜邦公司從1802年創立至今已有200年的曆史。在漫長的企業發展過程中,杜邦公司從一個小型的火藥工廠變成世界聞名的跨國大企業。它的成長也經曆了漫長的成長過程。
第一階段:產品單一,以當地市場為主。杜邦公司初創階段以生產炸藥為主要業務,通過努力,企業日益壯大。到1903年,組成了一個家族企業,在美國炸藥製造業中占主導地位。
第二階段:產品出現多樣化,以國內市場為主。1901年以後,杜邦公司開始從事多樣化的生產與經營,通過采取多樣化的經營策略,使企業不斷擴大、迅速發展。首先進入了人造革和低氮化纖維素行業,之後進入油漆與塗料行業。1918年,吞並通用汽車公司,這是杜邦公司第一次大規模對外投資。到1992年,杜邦公司仍擁有通用汽車公司全部可控股的37%。
第三階段:以多樣化產品麵向海外市場。從1919年開始,杜邦公司向海外拓展。首先,購得加拿大炸藥公司40%的股權,又同諾貝爾工業公司組成“杜邦帝國化學公司聯盟”。杜邦公司還不斷拓展國內其他領域,曾先後涉及石油化工、攝影膠片、玻璃、顏料、燃料以及輕武器等領域。
企業的發展過程也是一個由小變大、由弱變強、由單一向多元化轉變的過程。要想讓企業不斷壯大,就必須在發展企業原有產業的同時,涉足其他行業,而這些其他行業會在公司某一行業出現問題時伸出援助之手,幫企業渡過難關並恢複生機,杜邦公司的成長過程是青年管理者應當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