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起,邊草衰,
秋水寒,雁南飛。
胡笳響徹秋風裏,
單於催動鐵烏騅。
烽火舔落日,
赤血染邊陲。
戰士百戰死荒漠,
君王愁雲鎖劍眉。
三軍扼腕歎,
百姓皆淚垂!
看官,你道這華夏對於匈奴就隻能忍受欺淩了麼?非也!華夏之所以鬥不過匈奴,關鍵是國力不夠強盛。華夏自春秋戰國以來,一直處在動亂之中,秦始皇統一全國,本可以對匈奴大加撻伐,可是統一之後對老百姓們壓迫太重,又加上國家初定,六國舊貴族都在暗中積蓄力量準備東山再起,國家並未真正穩定下來。所以,秦初對匈奴的入侵還是取守勢。到了漢高祖建立漢朝,自白登之役吃了虧,就一直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為的是積累物質力量,準備對匈奴做一番決鬥。呂太後薨後,陳平、周勃、灌嬰等老臣與劉章等高祖子孫,聯手平定了呂產呂祿之亂,將政權從呂姓手中奪回來,迎立代王劉恒為帝,漢朝進入了一個平穩的發展時期。以漢高祖庶子身份登上帝位的劉恒,果然賢明,繼了皇位後就提出與民休息的政策,輕徭薄賦,三十稅一,甚至有兩年竟然免了全國農村的賦稅,這可是亙古未有之事!他在宮中,不許嬪妃們穿綢緞,連皇後的裙子都短得不許曳地!對匈奴,盡管人家入侵不斷,盡管他也曾忍受不了屈辱而對著朝臣發火要禦駕親征,但最後還是忍了下來。這位勤政愛民的皇帝死後被諡為漢文帝。他的兒子劉啟繼位後,繼續執行與民休息的國策,對內平息了吳楚七國之亂,對匈奴繼續和親,你來入侵,燒殺搶掠,打碎了牙齒我往肚裏咽,不與匈奴計一日之短長。這位守成的皇帝,死後被諡為漢景帝。漢朝經過文、景兩代皇帝臥薪嚐膽,國力逐漸強大起來。據史書上說,國家糧庫裏的糧食陳陳相因,以致腐敗不可食,銀庫裏一貫一貫的銅錢,因為穿錢的繩辮糟爛而不可校。這樣雄厚的物質條件留給了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就是漢武帝劉徹。
這位漢武帝,可真算得上是亙古一帝!一說起中國帝王,人們愛說三皇五帝,其實那是傳說中的古代聖君,曆史學家找不到能證實其確實存在過的史料。接下來,就隻能數秦始皇了。秦始皇做了不少轟轟烈烈的事,如廢除諸侯分封製改行郡縣製,拆除六國之間的壁壘,統一度量衡,統一全國馳道,統一文字,都是令人不得不讚賞的。但是他卻太專橫,太殘暴,對老百姓橫征暴斂,誅求無已,峻刑苛法,動輒殺頭,焚書坑儒,以愚黔首,結果弄得僅二世而亡,至今中國老百姓提起秦始皇,沒有一個不搖頭的,倒是曆史學家還算公道,對他功過兩分,有一個客觀的評價。漢武帝在專斷方麵,絲毫不遜色於秦始皇,殺起人來,也從不眨眼睛。就說他任用的丞相,竇嬰、李蔡、嚴青翟、趙周、公孫賀、劉屈氂,都被他弄得殺頭的殺頭,自殺的自殺,有的甚至是誅滅三族,保住性命而善終的僅僅是田蚡、公孫弘、石慶三人而已。殺丞相都這樣隨意,殺起其他人來,那還不是小菜一碟!司馬遷說他:“素有眥睚不快,因公行誅,恣意所傷,以破族滅門者,不可勝數,以至百僚蕩恐”,那是說得不錯的。司馬遷本人就深受其害:李陵兵敗投降匈奴,司馬遷替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武帝隨隨便便就下令把他閹了,以致於司馬遷說:“每念斯恥,汗未嚐不發被沾衣!”武帝晚年,聽信江充的挑撥離間,殺了自己的親兒子太子據,逼得皇後衛子夫自殺,這場政治鬥爭中死了數萬人,甚至連武帝幼小的曾孫劉詢(後來的漢宣帝)也差點殺掉。他欲立其幼子弗陵為太子,又害怕將來弗陵之母鉤弋夫人行呂太後故事,就想在立太子之前殺了她,鉤弋夫人卸簪脫珥,叩頭請罪,武帝不為所動,令人將其押入庭獄。夫人邊走,邊回頭求饒,武帝鐵石心腸,賜死鉤弋夫人於雲陽宮。其殘忍如此,真是令人難以想象!
但是諸君!你若是聽信小子如此說話,以為漢武帝就是一個暴君,那就是小子以偏概全,誘你上當了。漢武帝文韜武略,彪炳史冊,功大過小,應該全麵評價。據小子所知,中國曆史上漢武帝做的開創性事業不少。如中國帝王以年號紀年,始於漢武帝。他即位第一年就詔令郡國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親自策問,任用為官,後來隋唐的科舉製度始肇於此。他接納東夷穢君南閭等二十八萬人歸降,置蒼海郡,開朝鮮始於此時。他派路博德等討南越,斬呂嘉,置南海、合浦、蒼梧、鬱林、珠崖、儋耳、交趾、九真、日南等九郡,如今的華南諸省區歸屬中原始於此時。他派將軍楊仆擊東越,斬餘善,開閩越始於此時,中國的西南夷(今雲南、貴州等省),也是從漢武帝起歸屬中央政權的。當然有些壞事,也是他首開先例,如以宦官參政,賣官鬻爵,對中國曆代政治影響極壞,可說是流毒百代。
漢武帝功績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是戡定外患,抗擊匈奴,鑿空西域,建立大一統之漢帝國,基本拓定我中華之疆界,這是從三皇五帝一直到秦始皇都沒有做到的。在此意義上說,稱漢武帝千古一帝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