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能建如此豐功偉績,與他重用人才有極大關係。漢武帝用人才特點是不拘一格。人有一技之長,他不管其出身是否高貴,不管其年齡資曆,不管其有沒有什麼短處和缺憾,都能用其所長,授之以官。桑弘羊十三歲,就被他任用為郎,後來主管全國經濟,是個傑出的理財專家。衛青出身奴隸,被他用為大將軍,七擊匈奴,立下蓋世殊勳。汲黯每每直刺他,以致於他不穿戴好衣冠就不敢見汲黯,他還是隱忍不發,讓這位憨直的大臣在朝堂上暢所欲言。卜式是個牧羊的“羊倌”,竟被他用作禦史大夫(管全國的監察,位列三公)。金日磾(“日磾”讀音如“密地”)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竟被他任用為托孤大臣……所以,班固在《漢書》中寫道:“漢之得人,於茲為盛。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東方朔、枚皋,應對則嚴助、朱買臣,曆數則唐都、洛下閎,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率則衛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日磾,其餘不可勝紀。是以興造功業,製度遺文,後世莫及。”班固的這個評價確實不是溢美之詞。
小子此處單單說說衛青與霍去病。提起這兩個人物,可真叫可歌可泣!原來這兩位將軍都是奴隸出身。衛青的母親,乃是漢武帝姐姐平陽公主家的家奴,其母在史書上是無名無姓之人,因其嫁給一個姓衛的男人,史書上就稱她作衛嫗。嫗者,老太太也。衛嫗,其意就是一個丈夫姓衛的老太太。這叫什麼名字?所以小子在這本小說中為這位衛氏老太太杜撰了一個小名兒,叫蕊兒,萬望諸位看官見諒,莫當真在史書上查此“蕊兒”。蕊兒嫁給姓衛的丈夫後生了四個兒女:老大是個兒子,史書上寫作衛長君。這衛長君三個字也不是個名字,以其是衛家的老大,後來跟著衛青大將軍沾了光,人家尊稱他為衛長君。接上來是三個女兒,大女兒叫君孺,二女兒叫少兒,三女兒叫子夫。衛嫗生了四個兒女後,大概是死了丈夫,又回到平陽公主家當奴仆,與平陽公主家的家吏鄭季私通,生下一個私生子,此人就是衛青。衛青六歲時被送到鄭季家,鄭家的人虐待他,從小受盡苦難。後來又回來跟其母過活,不願姓鄭,就隨著幾位姐姐冒姓了衛,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衛嫗的二女兒少兒,從小也是在平陽公主家當奴仆,與平陽公主家吏霍仲孺私通,生下一個私生子,叫霍去病。所以,霍去病與衛青乃是甥舅關係。衛嫗的三女兒子夫在平陽公主家當歌奴,平陽公主把她送進宮中,受到武帝的寵愛,最後竟然當了武帝的皇後。愛屋及烏,武帝破格提拔衛青,任用他當建章宮的侍中,不久提拔為太中大夫,後來竟用他為車騎將軍,派他出征匈奴。奴隸出身的衛青真是好生了得,到了疆場,連打勝仗,就在衛青擊敗匈奴凶悍的右賢王之後,武帝派人於軍中拜他為大將軍。在那個時代,大將軍的職位是高過丞相的,衛青此時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霍去病十七歲首次隨舅父衛青出征匈奴就立了功,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後來他三踏祁連山,收降匈奴渾邪王歸漢,又與其舅父衛青組織指揮了漠北之戰,大敗匈奴大單於伊稚斜和左賢王,封狼居胥山(今在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帶),禪於姑衍,登臨瀚海(今俄羅斯的貝爾加湖),功蓋其舅父衛大將軍!自甥舅兩人率軍將匈奴王庭掃蕩,單於遠遁,漠南無王庭,漢朝邊境一度出現了牛羊遍野,夜不閉戶的和平安謐之狀。小子有詩稱讚這兩位奴隸將軍道:
兵車動,滾驚雷,
鐵騎出,草上飛。
橫掃邊庭三萬裏,
將軍鐵劍指幕北。
戰旗舞狂飆,
金甲映朝暉。
雄師十萬臨瀚海,
慷慨悲歌鼓笳歸。
勒石狼居胥,
英名萬古垂!
然而,西漢與匈奴的戰爭,前後進行了百餘年,人民飽受戰火的熬煎,上百萬男子死於疆場,多少婦人年紀輕輕地就作了寡婦,多少兒童失去了父親,多少老人失去了兒子!在西漢進行了漠北之戰後,北方確實安穩了下來,但是國庫已經空虛,文景兩代積累的家底已經折騰光,中原農田荒蕪,生產力遭到嚴重破壞,連犁田的牛馬都成了罕物,人力挽耕的景象竟然出現在文景盛世之後,無以為生的農民大批流亡,在山東出現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國家的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漢武帝仍然拓邊未已,為了幾匹汗血馬不惜派貳師將軍李廣利率軍遠征,一味地窮兵黷武。若非是晚年悔悟,下了輪台悔詔,下決心結束戰爭,漢朝就有陷入動亂以至滅亡的危險。對於武帝無休止進行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小子有《征人歎》《嫠婦怨》兩段詩歎道:
十五從軍征,
萬裏如轉蓬。
鐵馬踏冰河,
霜刃割秋風。
血沃大漠肥邊草,
白骨如劍刺蒼穹。
骨骸枕藉沒蒿萊,
擎起將軍萬古名!
十三做君婦,
閨房十年空,
有淚田中灑,
無牛挽犁耕。
夢中郎君歡笑聲,
卻是骷髏鳴悲風。
堪羨前朝孟薑女,
猶能萬裏哭長城!
小子囉裏巴嗦說了這一大堆老話,為的是諸位看官明白曆史的真實是怎麼回事,小子在這本書中胡謅的故事,與史實相去甚遠,如果哪位看官要弄清曆史真相,還是去看《史記》與《漢書》,小子這本《大漢將軍》,不過是供茶餘飯後談笑的佐料,當不得真的,閑言碎語就此打住,書歸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