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水利普查檔案工作中易出現的問題

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時間緊、任務重、普查範圍廣,由於人員少、經驗不足等因素,難免在初次普查工作中及檔案管理工作中遇到諸多問題。

在曆時三年的水利普查過程中,由於工作調動、身體健康情況等因素,普查人員時常更換,而在交接過程中沒按要求進行工作及資料的移交,導致歸檔資料不完整、不齊全。

基礎資料非常重要,能夠為水利普查成果提供重要的依據。水利普查有大量基礎資料。例如林業、農業、環保、統計等部門已有的成果,有的普查人員缺乏重視,使用後隨手一放,而不是及時上交給檔案管理人員,也會使檔案資料不完整。

第一次水利普查最終的成果經過了千百次數據分析演算而來,無數次修改記錄也隨之形成。

僅縣級自審、市級審核、省級審核、流域機構審核、國普辦審核等,就形成十幾次審核意見及修改記錄、修改說明。由於任務重、時間緊,普查人員在水利普查台賬係統裏按要求修改後,沒有及時填寫修改記錄,待後補時修改前的數據已無法查證。

普查初期的基礎資料及普查過程中的修改記錄、演算手稿等應完整的記錄和保存並歸入檔案中,這些資料年代越長、越原始,價值越大。如果由於人為因素導致初始缺失或中途遺失將無法再補充完整。

4.1建立健全檔案管理製度,明確責任,落實到人從檔案收集、整理、立卷、歸檔以及安全、保密、保管、借閱等方麵,製定和完善一係列規章製度,使檔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將檔案管理工作規範化、製度化。建成單位一把手參與,分管領導負責,配備檔案專職人員的一套水利普查檔案管理班子。建立專門的檔案室,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改變各部門、各科室分散管理模式,以確保歸檔文件的及時、完整、安全、保密。

4.2加強學習,搞好培訓,增強檔案人員的專業素質及綜合素質出台的《辦法》為水利普查檔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製度保障和十分規範的要求。所有普查人員應學習《辦法》並能熟知有關要求和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切實擔負起水利普查檔案管理的職責。檔案管理人員自身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檔案成果的質量,為了進一步提高水利普查檔案管理的質量,達到收集齊全、整理規範、歸檔及時、保管安全的目的,應開展階段性培訓,強化檔案意識,普及檔案工作知識,有關單位及科室主動配合上交應歸檔的文件資料,集中統一歸檔。

4.3定期檢查、抽查,檢查結果與獎懲機製相結合水利普查檔案管理與水利普查工作同步進行,就要做到檔案資料的收集與各項普查工作一同布置,定期組織人員進行督促、檢查檔案工作,並把檔案資料收集歸檔的具體內容分解到有關部門和工作人員的職責範圍內,實行目標管理與責任考核相結合,將考核措施、獎勵辦法與部門職工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形成有約束力的規定,隻有這樣才能確保檔案資料的收集歸檔工作有效開展並確保檔案管理質量得以順利驗收。

4.4重視軟件開發,利用現代化手段加強檔案管理工作為了發揮水利普查作用的最大化,將普查成果更廣泛更高效地可持續利用,傳統的檔案保存及管理方法已不合時宜,實現現代化的檔案管理是必要的。加大力度開發現代軟件,使檔案資料可進行全文自動檢索、閱讀、拷貝、利用。通過計算機網絡建立網絡檔案信息平台,使普查檔案資料和檔案管理過程可通過平台進行傳輸,有效利用,最終實現各級普查檔案信息資料的共享,為國家和各級水利部門研究出台水利政策、組織製定水利事業發展戰略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