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計劃節約用水管理辦公 室賈鵬飛
摘要:第一次水利普查已經完成,為了最大效率地開發利用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必須與本地水資源實際結合。衡水市存在水資源短缺和水汙染的問題,為緩解這一狀況,必須以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為依據,研究相應的緩解對策:一是要開發新水源,建設雨水蓄積設施,調節降水的季節性差異;二是要防治水汙染,包括防治廢棄機井串層汙染和建設人工濕地汙水處理係統。
衡水市第一次水利普查通過全市6000多名普查工作人員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水利普查數據采集、錄入、審核、上報工作,基本查清了我市水利工程、經濟社會用水戶調查對象、河湖開發治理、水土保持、行業能力建設、灌區、地下水取水井的數量、分布和運行等基本情況。
今後將重點研討如何開發利用普查成果,如何把水利普查成果效用最大化發揮。針對衡水市長期存在的水短缺、水汙染問題,利用第一次水利普查的成果,主要是開發新水源和防治水汙染,現提出幾項緩解措施。
一、衡水市基本狀況
1.水資源狀況
衡水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地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隻有148m3,占全省人均水平的48%。
畝均水資源量76m3\\\/畝,遠低於農灌需水量,缺水問題不僅表現在水量上,還表現在水質上。境內河湖均有汙染,難以利用。近年來供水是通過調水、超量開采地下水、強化節水、控製用水總量等調控措施來實現的。水短缺、水汙染一直是製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水利普查是緩解這一問題的難得契機,要以水利普查為基礎,更加注重水利建設、水資源管理和改善民生,進一步加強水利工作,切實緩解突出的水短缺、水汙染問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
2.反映出的部分問題
第一次水利普查成果全麵、係統地反映了我市存在的問題:
(1)雨水未得到有效利用
衡水市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509.7mm。全市年際變化大。降水量年內分布也很不均勻,6~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5%,而整個汛期的降水又多集中在7~8月份的幾場暴雨。由於儲水設施不完善,在城鎮、居民小區、廠礦企業內,汛期降水白白流失,不能有效利用。
(2)地下水超采
目前全市年實際用水量遠大於現狀年水資源可利用量(包括深層地下水限采量),實際用水量遠遠超過了水資源承載能力,致使地下水嚴重超采。
(3)深層地下水受到串層汙染威脅
報廢機井在造成大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嚴重破壞了原有水文地質環境。由於報廢機井造成含水層串層汙染,使得在一些受到鹹水汙染區域,新建設的機井的成井深度一般都超過了400m,管材也相應地改成了鋼管,成本增加到了在20萬元\\\/眼。由於含水層的汙染,大大增加了受汙染區的機井設計和施工難度,提高了鑿井的成本。
(4)地表水汙染未得到有效緩解
上遊及本區工業廢水和生活汙水的排放在大量增加,而上遊及本市汙水處理率低,大量汙水直接排放,致使地表水受到嚴重汙染,降低了地表水的使用功能,引發一係列生態環境問題。
地表水體的嚴重汙染又導致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汙染,進一步加劇了水資源的緊缺形勢。汙水在河道裏滲漏和蒸發,周圍惡臭嚴重,滋生大量蚊子、蒼蠅,沿岸群眾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