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人生境界有大小(1 / 2)

第4章 人生境界有大小

世界上有許多人都覺得自己不快樂,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尋找著快樂,然而這些人卻越來越不快樂。這究竟為什麼?

老子認為"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生活是簡單的,快樂也是簡單的,然而這簡單的快樂卻不容易得到。唯有我們用心地做自己,才能觸及這些簡單的快樂。

有一隻老貓整日憂心忡忡,愁眉不展,想著自己的心事,它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福的貓。

有一天,它看到一隻小貓正轉著圈追趕自己的尾巴,玩得樂不可支。老貓問:"你怎麼會這麼快樂呢?"小貓們說:"我的尾巴上有快樂。"

老貓回到家,也轉著圈追趕自己的尾巴,果然覺得自己很快樂。老貓恍然大悟:"原來快樂全在尾巴上。"

"貓的快樂在貓尾巴上",多麼深奧又簡單的智慧呀!由此可見,快樂是可以製造的,我們同樣也有許多這樣快樂的"尾巴",隻是在紛雜的生活中,將它們遺失了而已。

如果你認為快樂是清早起來新鮮的空氣,一頓豐盛的晚餐,一個真誠的問候,那麼快樂就會隨時來到你的身邊。

曾經有過這樣一個調查:"世界上誰最快樂?"

在上萬個答案中,有四個答案十分精彩,它們分別是:吹著口哨欣賞自己剛剛完成的作品的藝術家;給嬰兒洗澡的母親;正在沙地裏堆城堡的孩子;勞累了幾個小時終於救治了一位病人的外科大夫。

這些快樂其實都在我們的生活周圍,除了這些,應該還有許許多多的答案,口渴時的一杯水,酷熱時的一陣風......隻要我們能夠做回自己。

羅馬尼亞,有這樣一個許多人都喜歡去的墓地。因為這墓地上有許多快樂的文字。

有一塊墓碑上寫著一篇文章:"村中我最老,生平喜舞蹈,彼得兄弟倆,放聲做伴唱......你們快來看看我,像我這樣能夠活到九十六,祝您活得比我老。"

這樣的墓誌銘在這片墓地上很多,吸引了許多遊客駐足,鮮有人跡的墓地成了遊覽景點,為墓地管理者始料不及。而這些快樂竟然是這些步入黃泉的農人、貧困者甚至是乞丐給世人留下的,他們活著為自己製造了快樂,死了又給世人帶來了快樂。

生活中的快樂有許多種,有錢的人,可能覺得他因為有錢很快樂;有權的人,可能覺得他有權而快樂。然而哪種是屬於我們自己的?

我們自己的快樂,正是我們所擁有的生活--看似簡單而充實的生活。

人生的快樂並不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複雜難覓,它其實就存在於我們喜歡做的每一件事當中,隻要我們細心體會這些、真正地做回我們自己,便不難從中找尋這種簡單的快樂。

有學者把人類社會橫向分為三個層次,即上、中、下,其中上層大約占整體的3%,中層大約占17%,下層大約占80%。當然誰都不想成為那80%的下層社會的人,可惜的是大部分人都是處於這個層麵中的。這不僅是指物質生活水平,也是指思想意識層次。

宣揚成功學的人們會主張,一個人若想成功,就要先向成功的人學習,然後和成功的人合作,這樣才能從已經成功的人身上學到他們成功的因素,並找到使自己成功的方法。同樣的,若是想成為上士,那麼就要掌握他們是怎麼思考問題,是有著什麼樣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有著什麼樣的人生觀和事業觀。如果你有著成功者的心態和思維方式,再加上自身的堅持不懈,那麼你前麵的終點就隻有一個:成功。如果不具備這種心態,即使擁有再多的物質,也不能算是上士,看看那些"富不過三代"的顯赫之家,就是因為子孫沒有先祖創業時的那種兢兢業業的態度,所以即使有了財富也守不住。所以才有人說"創業難,守業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