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不爭才是最大的爭(3 / 3)

設立軍機處將"生殺之權,操之自朕"的雍正推向了封建專製權力的頂峰。軍機處由於在皇上的直接監視下開展工作,所以處處謹小慎微,自知自律,奉公守法,營造了一種清廉的官場形象。軍機處的設置,保證了中央集權的順利實施,維持了社會的相對穩定和統一,避免了社會的動亂和民族的分裂,推動了社會的繁榮和發展,具有一定的社會積極意義。

無論在雍正的正史和野史的記載中,雍正帝都是一個喜歡秘密行事的皇帝,然而這也正是他高明、智慧的一方麵,故而在他死後的乾隆年間,才會繼續康乾盛世的局麵。

無論是做人還是處事,若想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首先不要過分暴露自己的意圖和能力。唯有這樣,事情辦起來才不會出現眾多人為的障礙和束縛,辦起事來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我們將會受到許多意想不到環節的人為阻撓,事情辦起來就會很難成功了。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人們往往認為作為人來講,站得越高越好,所以有"節節高"的祝願,至於處低處下,那是水的事情。如果有哪一個人說:"我願意像水一樣'善下之'。"那隻怕會被別人當成是沒出息、沒理想的懦夫。

但事實上,隻有真正能夠效法於江海,善於處下的人,才能夠真正豐盈起來,會聚力量,成為百穀王。

晉文公是春秋時期的一位霸主,未即位時曾因爭權而逃亡在外,曆盡艱危險阻,吃盡苦頭,幾乎連命都丟掉,流亡了19年,最後才複國。

在晉文公成為春秋霸主之時,翟(在今山東)這個地方有人進獻給他一件很大的狐狸皮和豹皮,都是普通百姓穿不起的名貴之物。晉文公收到後,就十分感慨,長歎說:"狐狸和豹子活得好好得,也沒犯什麼過錯,就這樣被人給殺了,隻是因為它的皮毛長得太漂亮,所以引來災禍。真是可憐可歎啊。"

晉文公身邊有一個叫架枝的大夫,曾經跟隨他流亡多年,聽到晉文公的感慨,就說道:"一個國家擁有廣大的土地,可是分配得不夠平均;君主的內府裏財帛那麼多,可是並沒有分配給百姓,所以百姓仍然沒飯吃。這豈不是和被殺死的狐狸、豹子一樣的可怕嗎?"他的意思是說:我們國家的土地很多,你私人的財富也很多,這就像狐狸和豹子的皮毛一樣,華美而惹人惦記,說不定哪天就要因此招來災禍啊。

晉文公是個聰明人,他聽了架枝的話以後,就說:"你說得很有道理,請把話都講出來,不要含含糊糊有所顧忌了。"

架枝就接著說:"地廣而不平,就會引來百姓的怨恨,將來他們會為了爭奪土地而起來替你分配的;你宮廷中財產那麼多,隻是聚斂在一起供自己享樂,而不是給社會謀福利,將來沒飯吃沒錢用的百姓就會來將你宮中的寶貝都拿走了。"也就是說,隻有君主富有,而百姓窮困,那麼當百姓生活過於困苦的時候,人們就會起來造反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到時候君主就會被百姓給推翻,什麼都將要失去了。

晉文公說:"你說得很對。"於是馬上實施政治改革,"列地以分民,散財以賑貧"。

這也就是"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的道理。

能處下,也就能吸納,能會聚,能豐盈。

關於晉文公還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叫咎犯的人,和架枝一樣是跟隨晉文公流亡過的親信,有一天晉文公和他討論施政上的事情。

咎犯說:"分熟不如分腥,分腥不如分地,地割以分民而益其爵祿,是以上得地而民知富,上失地而民知貧。"

意思就是說:比如我們要分配一塊肉,煮熟了來分,不如生著的時候分給人家好。因為生著的時候分,別人拿到了可以炒著吃,可以燉著吃,這都很方便。如果一定要煮熟了再分,那人家就隻能吃煮熟的,不能按自己的口味來吃了。這就是有著強迫別人順從自己意誌的傾向了。而且,分肉給人又不如分地給人自己去耕種好,想吃什麼就種什麼。不但分配給他土地,使之生活安適,而且給他適當的職務,使他有事情可做。這樣一來,雖然表麵上是把自己的財產都分給百姓了,好像自己什麼都沒有了。但其實百姓富了,也就是王室國家的富有。因為國家的土地和財富都分給百姓了,那麼萬一有人想侵略我們,百姓不用號召自己就會起來作戰,保衛自己的財產,這是因為百姓的命運和國家是聯係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