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隨機應變的幽默(3 / 3)

有腸無腸

尤袤,字延之,南宋詩人,與陸遊、範成大、楊萬裏並稱“四大家”。他因身材長得矮小,被楊萬裏戲稱為“蝤蛑”,這是一種小蟹,音諧其名。尤袤則把楊萬裏稱作“羊”。有一天,大家在一起吃燉羊腸。尤袤望一眼楊萬裏,笑著說:“沒想到秘書監的錦心繡腸,也被人吃了。”楊萬裏當時任秘書監。他見尤袤又把自己比作“羊”,笑著當即吟出兩句詩:“有腸可食何須恨,猶勝無腸可食人。”古人稱蟹為“無腸公子”。眾人又衝著尤袤大笑。

天為清客

王時敏,字遜之,明崇禎初以蔭官太常,後歸隱,熱衷山水繪畫,為清初畫壇領袖。他的子孫眾多,均有出息。其中兩孫於康熙九年同中進士,喜報相繼至家。適逢吳偉業在座,他開玩笑說:“老天啊老天,難道你是王家的清客嗎?”王時敏很驚奇,問吳偉業何出此言。吳說:“所謂清客,就是善於了解主人的嗜好,巧妙地加以奉承,而使主人稱心滿意。如今你的兩個愛孫同中進士,正像老天有意討好你。”王時敏聽後,不覺失笑。

巧辭拒賄

呂蒙正,字聖功,北宋時曾任宰相。有人獻上古鏡一麵,說此乃稀世珍寶,可照二百餘裏。呂蒙正大不以為然,說:“我的臉不過碟盤大小,要它照二百裏幹嘛?”後又有人送來古硯一方,說此硯不同凡響:“隻要對硯麵嗬氣,便自有水珠生出,磨墨寫字,則用不著另外注水了。”呂蒙正又說:“這有什麼,即便一天能嗬出一擔水,也隻有十文錢而已!”呂蒙正一向清廉自守,此又以不識寶物為由,令諂媚者無所適從。

取笑

蘇東坡與佛印和尚處得最好,經常在一塊談詩論對,攜手共遊,有時還互相取笑作樂。

有一次,蘇東坡的腳扭了,不便跑路,騎了一匹沒有頸毛的驢子去找佛印。一見麵,兩人交談起來,蘇東坡突然問道:“禿驢何在?”

佛印知道他是有意捉弄自己,就向東一指道:“呶,在東坡吃草。”

蘇東坡被反將一軍,沒有說話,隻好笑了笑。

隨後,兩人到江邊乘船遊玩。在船上,佛印有意伸手把東坡的詩稿丟到水裏去,兩眼望著東坡笑著說:“水流東坡詩(屍)。”用諧音來罵東坡。

蘇東坡看岸上恰好有一條狗叨了根骨頭跑過來,便靈機一動,笑著說:“狗咬河上(和尚)骨。”同樣用諧音回敬了佛印和尚。

莊子拒聘

莊子在濮水岸邊釣魚,楚王讓兩位大夫去見他,說:“我們國君希望麻煩你幫我們治理國家。”莊子手拿著魚竿仍在釣他的魚,連頭也不回地說:“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已經死了三千年了,楚王將這隻死龜用布包好放在匣子裏收藏在祖廟中。請問,這隻龜願意讓人將它的屍骨視為珍品收藏呢?還是願意自由自在地活著拖著尾巴在泥水裏去爬呢?”二位人夫回答:“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時裏爬了。”莊子說:“二位可以走了!我也願意拖著尾巴在泥水裏爬。”

偏心

莊子臨死時,弟子們準備隆重地給他辦喪事。莊子說:“我用一地作自己的棺槨,將太陽和月亮作為我的兩塊璧玉,將群星作為陪葬我的珍珠,把天下萬物都看作我的殉葬品,葬我的東西還不豐盛齊備嗎?你們何必再增添呢?”弟子說:“我們擔心空中的烏鴉老鷹會來啄食你的遺體。”莊子說:“放在地麵上會被烏鴉老鷹吃掉,可埋在地下也會被螻蟻吃掉呀,你們要將我從烏鴉老鷹的嘴裏奪過來,再送給螻蟻去吃。你們幹嘛這麼偏心呢!”

借石表白

劉楨因在宴席上直視曹丕之妻甄夫人,被曹操斥為大不恭,罰做苦工。這天,曹操見劉楨頭也不抬地磨石頭,問:“所磨之石如何?”劉楨趁機借石表白自己,跪下說:“此石出自荊山懸岩之頂,外有五色花紋,內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瑩,雕之不增文。這都是稟性堅貞,自然形成的緣故。雖然看上去它的紋理彎彎曲曲,有點不合規矩。”曹操聽了大笑,當下就將劉楨赦免,讓他官複原職。

鄭板橋送賊詩

清代書畫家鄭板橋年輕時家裏很窮。因為無名勢,盡管字畫很好,也賣不出好價錢。家裏什麼值錢的東西都沒有。

一天,鄭板橋躺在床上,忽見窗紙上映出一個鬼鬼崇崇的人影,鄭板橋想:一定是小偷光臨了,我家有什麼值得你拿呢?便高聲吟起詩來:

大風起兮月正昏,

有勞君子到寒門!

詩書腹內藏千卷,

錢串床頭沒半根。

小偷聽了,轉身就溜。鄭板橋又念了兩句送行:

出戶休驚黃尾犬,

越牆莫礙綠花盆。

小偷慌忙越牆逃走,不小心把幾塊牆磚碰落地上,鄭板橋家的黃狗直叫著追住小偷就咬。鄭板橋披衣出門喝住黃狗,還把跌倒的小偷扶起來,一直送到大路上,作了個揖,又吟送了兩句詩:

夜深費我披衣送,

收拾雄心重作人。

畏法而至

司馬景王東征,令召李喜做從事中郎。

司馬景王問他說:“從前,先公也請過你,你卻遲遲不肯出來,現在我召你來,你卻很快就來了,這是何故?”

李喜笑道:“先公以禮相待,故我也就以禮進退。而您明公以法令為繩,我怕法,所以隻能來了。”

思道訪陳

隋時,盧思道受命出訪陳國,陳主得悉,恐國情外泄,即下令:“在盧思道所經之地,任何人不得跟他講話。”

盧經過一寺廟,和尚招待他,但都不敢講話,隻囑咐盧自己吃罷了。過了一會兒,和尚又端來蜜茶請飲,並介紹說這種放蜜的茶多吃,大腦會變聰明。盧思道故意嚐了嚐,笑道說:“法師久服蜜茶也未顯效,怎麼還用來勸他人服用呢?”和尚頓覺已違主令,又慚又懼。

盧到國都後,拿著隋主的信去見陳主,陳主就故意用《觀音經》中的語句來捉弄他說:“是哪來的商人?還帶著貴重的寶物。”

盧思道立即也用《觀音經》中語句應道:“突然間遇到惡風,故漂墮到了羅刹鬼(惡鬼名)國。”

陳主反被人譏笑,羞慚不已。

貴者先斟

蕭瑤有一次赴宴,與唐太宗等同桌。太宗身旁的臣子說:“自來有個規矩,同桌中最顯貴的人,才能先斟酒。”

當時在座的有許多地位顯赫的人,大臣長孫無忌、房玄齡聽後都隻是相互看看,不敢取杯。蕭瑤卻伸手取過杯來。太宗止住問:“你憑什麼資格。可以先斟酒啊?”

蕭瑤笑了笑說:“臣是梁朝史,隋室皇後弟,唐朝左仆射(仆射為官名,與中書令、侍中同為宰相)、天子親家翁。”太宗為蕭瑤的妙答拍手大笑。

囊中包淚

許應逵作東平郡守時,很有清正廉明的讚譽,但為同事所中傷。某年,上司偏聽饞言,給許定罪,把他調離東平。

百姓送行時哭泣不絕,許應逵晚上到旅舍,對仆人說:“我在東平一無所有,隻不過落得百姓幾滴眼淚罷了!”

仆從歎道:“您囊中沒有分文,如今也可將這眼淚包去權作禮物送親友啦!”

不能請喝

宋時,王景文正在江州與友人下棋,突然接到宋明帝的敕令:“賜死。”王景文神色自然,仍認真不苟地下完棋,然後把棋子收斂進盒內。舉起一杯毒酒對友人說:“很遺憾,這種酒不能請你們喝了。”說完一飲而盡。

吳均上策

齊朝的吳均寫的文章充滿著慷慨激昂情調。梁武帝被侯景圍困在台城時,朝廷請吳均出謀抵敵,他嚇得不知怎麼回答,開口就說:“我的主意,趕快投降是上策。”

竊雞之狸

鬱離子住在山裏,夜間有狸子來偷他家的雞。起來追趕,也未追上。

第二天,仆人在狸子鑽進的地方張設捕獸工具,並放上雞誘餌。狸子果然上當,被繩子捆住了。它雖然被捆住,但嘴和爪子都死死地不肯放開雞。仆人一邊打,一邊奪,狸子仍不肯放開。

鬱離子感歎道:“為錢財利祿而死的人們,大概也像這隻狸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