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髒與髒之間的關係二(1 / 1)

(五)肺與脾的關係

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肺司呼吸,主一身之氣。脾主運化,為胃行其津液;肺主行水,通調水道。所以脾與肺的關係,主要表現在氣和水的關係。

脾和肺的關係主要表現於氣的生成和津液的輸布兩個方麵。

1、氣的生成方麵:肺主氣,脾益氣,肺司呼吸而攝納清氣,脾主運化而化生水穀精微輸於肺,兩者結合化為宗氣(後天之氣)。宗氣是全身之氣的主要物質基礎。脾主運化,為氣血生化之源,但所化生的水穀之氣,必賴肺氣的宣降才能敷布全身。肺的生理活動中所需要的津氣,又要靠脾運化的水穀精微來充養,故脾能肺益氣。因此,肺氣的盛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脾氣的強弱,故有“肺為主氣之樞,脾為生氣之源”之說。總之,肺司呼吸和脾主運化功能是否健旺與之盛衰有密切關係。

2、水液代謝方麵:肺主行水而通調水道,脾主運化水濕,為調節水液代謝的重要髒器。

人體的津液由脾上輸於肺,通過肺的宣發和肅降而布散至全身及下輸膀胱。脾之運化水濕賴肺氣宣降的協助,而肺之宣降靠脾之運化以資助。脾肺兩髒相互配合,共同參與水液代謝過程。如果脾失健運,水濕不化,聚濕生痰而為飲、為腫,影響及肺,則肺失宣降而喘咳。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之說。反之,肺病日久,又可影響於脾,導致脾運化水濕功能失調。

肺脾二髒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在於氣的生成不足和水液代謝失常兩個方麵,常表現為脾肺兩虛、痰濕阻肺之候等。

(六)肺與肝的關係

肝主升發,肺主肅降,肝升肺降,氣機調暢,氣血流行,髒腑安和,所以二者關係到人體的氣機升降運動。

肝和肺的關係主要體現於氣機升降和氣血運行方麵。

1、氣機升降:“肝生於左,肺藏於右”《素問.刺禁論》。肺居膈上,其氣肅降;肝居膈下,其氣升發。肝從左而升,肺從右而降,“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肝從左升為陽道,肺從右降為陰道,肝升才能肺降,肺降才能肝升,升降得宜,出入交替,則氣機舒展人體精氣血津液運行以肝肺為樞轉,肝升肺降,以維持人體氣機的正常升降運動。

2、血氣運行:肝肺的氣機升降,實際上也是氣血的升降。肝藏血,調節全身之血;肺主氣,治理調節一身之氣。肺調節全身之氣 的功能又需要得到血的濡養,肝向周身各處輸送血液又必須依賴氣的推動。總之,全身的氣血運行,雖賴心所主,但又須肺主治節及肝主疏泄和藏血作用的製約,故兩髒對氣血的運行也有一定得調節作用。

在病理情況下,肝與肺的生理功能失調,主要表現在氣機的升降失常和氣血運行不暢方麵,如肝火犯肺(又名木火刑金)之候等。

(七)肺與腎的關係

肺屬金,腎屬水,金生水,故肺腎關係稱之為金水相生,又名肺腎相生。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髒;肺主呼氣,腎主納氣。所以肺與腎的關係,主要表現在水液代謝和呼吸運動兩個方麵。

肺與腎的關係,主要體現於氣和水兩個方麵,但是,金能生水,水能潤金,故又體現於肺陰與腎陰之間的關係。

1、呼吸方麵:肺司呼吸,腎主納氣。人體的呼吸運動,雖然由肺所主,但需要腎的納氣作用來協助。隻有腎氣充盈,吸入之氣才能經過肺的肅降,而下納於腎。肺腎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呼吸的生理活動。所以說:“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2、水液代謝方麵: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髒。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肺與腎之間存在著標和本的關係。肺主行水而通調水道,水液隻有經過肺的宣發和肅降,才能使精微津液布散到全身各個組織器官中去,濁液下歸於腎而輸入膀胱。所以說,小便雖出於膀胱,而實則肺為水之上源。腎為主水之髒,有氣化升降水液的功能,又主開闔。下歸於腎之水液,通過腎的氣化,使清者升騰,通過三焦回流體內;濁者變成尿液而輸入膀胱,從尿道排出體外。肺腎兩髒相互配合,共同參與對水液代謝的調節。但是,兩者在調節水液代謝過程中腎主水液的功能居於重要地位。所以說“其本在腎,其標在肺。”

3、陰液方麵:肺與腎之間的陰液也是互相資生的。肺屬金,腎屬水,金能生水,肺陰充足,輸精於腎,使腎陰充盛,保證腎的功能旺盛。水能潤金,腎陰為一身陰液之根本,腎陰充足,循經上潤於肺,保證肺氣清寧,宣降正常。故曰“肺氣之衰旺,全恃腎水充足,不使虛火煉金,則長保清寧之體”《醫醫偶錄》。

肺腎之間在病理上的相互影響,主要表現在呼吸異常、水液代謝失調和陰液虧損等方麵,出現肺腎陰虛和肺腎氣虛等肺腎兩虛之候,往往須肺腎同治而獲效。故有“肺腎同源”、“金水同源”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