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恩傑爾大街被騷擾行為記述 第二十九章讀出愛默生的境界(2 / 2)

愛默生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也是整個宏大的景觀裏,那完美和諧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所起的作用放在文學史的長河之中,無論是貫通曆史傳承、還是協調文學氛圍、以及傳達精神氣息,與他來說都是不可分割、不能代替的,這也是創造,這也是奉獻,這也是曆史,這也是風景。

最後在這裏說一點愛默生個人的情況,幼年的他家境不好,他也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在踏上社會的初期那段時光,遭逢各種難以想象的挫折和打擊,喪親失偶一連串的厄運幾乎使他喘不過氣來,也留給他一生抹不掉的陰影。他一生的追求和付出,在於他的演講,在於他的抒寫,在於他的豪情。他最感到欣慰和自豪的,是他能以一個詩人的身份麵世,這給了他一生追求的力量和自豪的滿足,盡管他的詩相較於文章和演講來說並不多。

一個人的一生,就是到最後的時光,也依然能挺立成風景,晚年的愛默生是狀似一株枯樹了,而就象他自己形容的那棵冬日裏繁華過盡的老樹一樣,其美好的感受也令人驚歎,最後的愛默生老得都失憶了,演講中怎麼都想不起雨傘(Umbrella)這個詞了,就說是客人走後落下的東西,但他依然堅持沒有走下講台,這是文學最深刻的經驗,這是人生最動人的糊塗,在這樣的情形裏,冬天最荒疏的那棵樹,它的氛圍還有耀眼的美在那裏,隻要你帶著感情用心地去看。

愛默生的文章都是散文,他說柏拉圖是哲學的探求者,蒙田是生活的描繪者,莎士比亞是詩歌的代表者,完整和諧的大千世界因為他們的創造而完美、生動、有力量,生活的得以靈活呈現,各個因素充分集合發揮,這要你的胸襟要有足夠的容納,高山大川無所畏懼,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盡管生活裏我常想著了結、私下裏真要放棄、不覺中蛻變忘形,但是由此並沒有卸掉包袱,打算逃避是達不到效果的,倒不如放心走進大自然的懷抱裏去,把所有的風景都看在眼裏,把自然的協調真正引進靈魂的領域,注視城市的一角,放眼山村的遠景,都能透析出人生滿意的信息,當然這是需要力量的,生活本身就是沉重的磨擦糾纏阻礙阻力,能夠瀟灑得脫逍遙自在的能有幾人?但是你可以被淹沒,可以被扭曲,隻是不要畏縮,更說不得放棄,在這裏也隻有你自己是真正起作用的,而不是環境和勢力。每個人都應該由此找到自己在生活裏準確的地位,以自己的方式為世界的和諧增添一點完善,化為一分子更加有一份力量,人生目的基於此就可以有始有終,可以永不枯竭、長綠長青,永遠煥發身心的朝氣和蓬勃的性情。

春天來了,枯木就該逢春,哲學也要脫骨換胎,文學更要煥發青春,置身風景的你有了新的麵貌,不能忍受的冬天已經忍受過去了;風景是你的眼睛創造的,隻有放眼遠望才能找到遙遠的地平線。對於寫文章的詩人來說,紛亂複雜的隻是外部環境,強力集中的卻是性靈和豪情,完美無缺的是文筆在放縱。不要刻意抑製自己的衝動,正如萬物正在不停地生長、春草漸行漸遠還生。

不要忽視一個細節,不要抹殺一個符號,不能漏掉一絲精神,不會放棄一種心靈。風景和你一樣,都是不可缺少的,有你而成世界,世界轉生生命,生命締造文學,文學抒發精神,精神貫注世界,生生不息的精神,完全感悟了人生。誰說人已老,滄桑更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