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恩傑爾大街被騷擾行為記述 第三十四章閱讀外著的切膚感受(2 / 2)

當然讀外著基本功是基礎,駕禦外文兩頭靈蛇一般前後呼應的長句的訣竅是,把握其語速和節奏以通觀全章全句,跟上它的思維的長度使氣度不要滯後,千萬不可一句話還沒讀完就想知道它的意思,這是不可能的,徒勞而無效。隻要是原汁原味的精到準確的語言,一定有它連貫和靈動的語脈在裏邊,語詞結構都銜扣得非常吻合整齊。以我的感覺有時候一句或一段話讀下來,領會了它的意思卻並未意識到它的結構所在和用詞得當之處,準確理解就是這樣連貫地形成的;而有時一句話隻注意了它結構的精細和用詞的微妙,而對其意義反倒籠統、不知所雲,這倒也不是走馬觀花而徒費嚼蠟之工,而是另一種理解的方式,大文字學家王力就曾極其推崇稱道這種不求甚解的讀書意境。我認為這兩種閱讀方式可以參差使用,前者用於讀小說和論著,後者用於讀詩歌和散文可也。當然詞彙量也是一個因素,至於我是什麼時候或如何獲得相應能讀懂第一本英文小說的詞彙量的,就知道這是一個漫長的並不輕鬆的過程但具體我說也說不清楚,在這裏我決不是又要增加那種感覺而賣關子,讓你說你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是在幾歲、是借助於什麼力量讀完的,你說得清嗎?總不會是老師逐詞逐句給你講解完成的吧,就是這個一樣的路數。

而我們可以非常有信心的一點是,那些人類共有的觸覺和語感,可以在閱讀當中幫助你以常情推之,需要理解的就去理解,理解不了的早晚會理解,沒有高深到那麼可以令人頭暈的地步,作者如果故意領著你繞圈子首先會迷糊的是他自己,他還會走得遠又走得回來嗎?即便那樣也不要上當,盡可在外麵袖手旁觀,我就經常在類似這樣的情形下悠然自得地作壁上觀,而且還經常是旁觀者清意外地化解了疑團。還有一點就是不要以為通俗的就一定讀得得心應手,而哲學著作讀進去了反倒更好消化一些。然而畢竟發明計算機並以此極致地延長了理性思維的腦袋,與我們掌握中醫脈理的手法、以不可抹除的中庸體和思想深遠影響為思維準則的頭腦有所區別和偏長。但是任何知識隻要形成了體係,任何素養隻要培養起了趣味,就會漸至佳境、步入異境、達到化境,離造詣也就不遠了,讀書吧!讀書就是這麼簡單,它既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更是自我完善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