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白的糯米飯滲入鮮潤絳紅的棗色,和暗紅色的赤豆泥混合在一起,賣相誘人。還有撒葡萄幹和多加一層棗泥的甜糕,味道更香甜,但林稚沒錢,所以沒買。
甜糕棗香濃鬱,軟糯黏甜,又很飽腹,有先前的生煎包墊肚打底,林稚吃了一小塊就飽了。
一路看下來,除了茶酒多了些,剩下的和早市大差不差。
本朝賣吃食的店鋪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賣小吃的攤販;一類是賣正餐的食店;另一類則是酒樓,既賣小吃,又賣正餐,還順帶賣茶販酒。
林稚想都不用想,以自己現在的經濟實力,能開一個小吃攤就不錯。
再往前走就是勾欄瓦舍,他禮貌地止住腳步,轉身往回走,置辦了些開小吃攤必備的食材物什,慢慢推著走回了客舍。
見他推著一大攤子東西回來,趙二娘連忙放下手中活計,過去搭手:“小郎君這是想好以後的營生了?”
她笑著問,林稚也笑著答:“想好了。”
這一天早市夜市轉悠下來,林稚覺得,若是賣本朝小吃,他毫無競爭力,根本比不過土生土長、世代生活在此的宋朝居民。
不如發揮作為穿越人士的主觀能動性,賣些後世常見,而這裏還未出現的食物。
作者有話要說:
直男(目前)小林:你禮貌嗎
第3章 雞蛋灌餅
天還沒亮,林稚推著爐車來到早市。
春寒料峭,乍暖還寒,初春的氣候忽冷忽熱,擔心薄寒侵入肌骨又要花上不少銀錢治病,他特意披了件外衣用以保暖。
時間太早,別說是客人,連同行都沒瞧見一兩個,林稚打了個哈欠,擼起袖子,百無聊賴地開始做餅。
麵團是前一天和好的,第二天拿出來就能直接用,省時省力。
包好油酥的麵團慢慢擀成餅,鐵鐺加熱,抹油,放入麵餅,蓋上蓋子烙幾秒,翻麵煎另一麵。
等到餅皮冒泡鼓起,拿筷子在上麵戳個洞,把提前攪散的雞蛋灌進去,煎熟,刷上用茱萸做成的辣醬,卷入生菜,一張色澤金黃、外酥裏嫩的雞蛋灌餅便算大功告成。
本朝還沒有引入辣椒,對於無辣不歡的林稚來說算得上一大遺憾。
好在這片土地上能提供辣味的食材有很多,除了辣椒,還有薤、胡椒、辣蓼、茱萸、芥末和芥菜。宋朝人吃的辣主要得自生薑、胡椒、芥末和辣菜。①
譙樓聲至,到了上朝的時辰,早市上的人陸陸續續多了起來,沒過太久,林稚迎來了今日第一位客人。
“這餅瞧著挺新鮮。多少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