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11-169年),字辟疆,號巢民,明末清初的文學家。他出生在如皋城一個世代仕宦之家,幼年隨祖父在任所...這一切在他思想上產生了激烈的變化,第二年他從鹽官回歸故裏隱居。董婉與
冒辟疆...
董宛和冒辟疆
一探董宛和冒辟疆這對才子佳人婚後在水繪園的生活。水繪園是如皋的著名園林,是冒辟疆的祖傳物業,規模宏大,綠樹成蔭,樓台亭閣建得精巧,處處是橋流水,看來世代為官的冒家是當地屈指可數的大富豪。
陪同采訪的水繪園前院長徐琛是南通市政協委員,地方史專家,對冒辟疆與董宛研究了0年,他:“現在看到的水繪園占地70多畝,但隻是明代水繪園的一部分,是曆盡戰火和時代變遷保存下來的一部分。”水繪園旁有幢宏大的明代建築,叫“水明樓”,是清代鹽商汪之珩為紀念冒辟疆而興建的,一個大鹽商為一介平民的冒辟疆建如此宏壯的紀念館,可見他在江蘇鹽商心目中的地位相當崇高。
“水明樓”如今成為如皋市博物館。
6次鄉試次次落第
冒辟疆的先祖是個驍勇善戰的蒙古騎兵軍官,約在十三世紀從蒙古大漠來到中原,據專家考證,冒辟疆的祖先還是元朝丞相的後裔,管理過蘇北4座鹽場,相當於明朝的“兩淮鹽運使”。朱元璋起兵把蒙古人趕回大漠深處,冒辟疆的先祖和漢民相處得很好,在摯友郭通甫的勸下沒有再回蒙古草原,而是留在江蘇如皋,加入了漢籍改姓為冒,學習儒家文化,成了完全漢族化的蒙古人。冒辟疆的祖父叫冒夢齡,是明代進士,曾任四川豐都、江西會昌知縣、雲南寧州知府,對他的孫子冒辟疆非常喜愛,兩歲時就帶在身邊。冒夢齡有個好友是明兵部尚書郭子章,前來看望時見到冒辟疆,對這個虎頭虎腦、聰明活潑的男孩異常喜歡,就給他起名為冒襄,希望他能襄助下,字辟疆,希望他能為國開拓疆土。冒辟疆的父親叫冒起宗,是明崇禎元年的進士,曾任山東按察副使、湖南衡陽知府、督理七省漕運。冒辟疆生活在這樣的官宦之家,從受到嚴格儒家教育,詩文寫得很好,但他的官運實在太背,6次去南京參加鄉試,次次落第。
耐得住寂寞的夫妻
164年,0歲的董宛就嫁給冒辟疆,隨丈夫來到如皋水繪園。董宛嫁到如皋後,過的不再是燈紅酒綠、賓客如雲、受人追捧、清歌曼舞的名妓生活,也不是“闊太太”、“少奶奶”的貴夫人生活,素裝淡雅,一心一意做良家婦女。但好景不長,國破家亡、戰亂流離的苦難接連落到這個弱女子身上,清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兵大舉南下,董宛隨冒辟疆為避戰火而逃難,流離顛沛,曆盡磨難,途經安徽馬鞍山時,行李和財物遭亂兵搶劫,家丁奴仆0餘人被殺,董宛回到水繪園時,冒家已一落千丈,冒辟疆又身患重病,此時的董宛是苦不堪言。
冒辟疆也遭受著痛苦和折磨,他力挽明朝頹勢的政治願望完全破滅,他是個有強烈民族氣節的人,寧願終生甘受寂寞,淡泊度日。記者在水繪園看到,冒辟疆的客廳叫“壹默齋”,意思是一直保持沉默,不事清朝,顯得極有骨氣。到晚年,冒辟疆的生活更加清貧,貧窮到賣字換酒的地步,他在《自述》中這樣寫道:“陋巷獨處,仍手不釋卷,笑傲自娛。每夜燈下寫蠅頭楷數千,朝易米酒。”
董宛性情淡泊,隨冒辟疆過著清貧的隱居生活,兩人都耐得住寂寞。冒辟疆隻能在寂寞清貧中度過一生,董宛也在寂寞中積勞成疾,8歲就早逝。
董宛已算幸運
如何評價冒辟疆與董宛這對才子佳人的婚後生活?水繪園前院長徐琛:“冒辟疆與董宛在寂寞中度過一生,卻受到世人的敬慕,清代大鹽商汪之珩為冒辟疆建‘水明樓’就是明證,當代有不少作家為冒辟疆和董宛寫了許多懷念的作品,足見他倆人品之高。董宛嫁到如皋蒙受一係列苦難,確實不幸,但這些不幸是社會大變動造成的,是國破家亡帶來的不幸,董宛也不能避免。在秦淮八豔中,就數董宛的命好,比陳圓圓、李香君、柳如是、寇白門要好得多。”
在“秦淮八豔”中,董宛作為一個青樓女子能得到夫家接納,不僅不受歧視,不受排擠,而且敬重有加,僅此一點就很幸運了。在封建社會裏,妓女的地位卑微而低賤,妓女從良也不可能為禮法森嚴的大家庭所接受。“秦淮八豔”之一的李香君隨丈夫回到商丘就遭到侯家拒絕,侯朝宗和李香君在南京愛得死去活來,一回家鄉就無力保護李香君。董宛就不同,其婆婆對她很喜歡,冒辟疆的正妻蘇元芳對她的美豔不妒忌,對她的青樓出身不輕視,能和諧相處,互相敬重。冒辟疆對董宛沒有始亂終棄,感情始終如一,這在他寫的《梅影庵憶語》中已表現得很充分,對她的賢慧與美德大加讚揚,他的一生清福在與董宛九年生活中全部享盡,董宛得到名士的立傳褒揚,美名流傳下來,也是幸運的。
如今如皋人還在懷念董宛,餐廳裏推出一種“虎皮肉”,如皋人稱之為“董肉”,是董宛發明的美食,街頭出售一種酥糖,如皋人稱為“董糖”,也是董宛的發明。
故事越編越神奇
有些作家張冠李戴,移花接木,把董宛的故事一再戲,越編越神奇,最後成了順治皇帝的寵妃,叫董鄂妃,又和順治皇帝演出了一出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徐琛:“這是作家戲,從曆史學的角度來看沒有任何依據,董宛和董鄂妃是互不搭界的兩個女人。董鄂妃是滿族人,是內大臣鄂碩之女,生於168年,後來成為順治皇帝的妃子,倆人愛得死去活來,順治皇帝演出了不要江山要美人的活劇。董鄂妃死於1660年,《清史稿後妃傳》有明確記載。董宛是生於蘇州長於南京的漢人,生於164年,死於1651年,冒辟疆在回憶錄中,對與董宛相識相愛、完婚、蒙難,最後到董宛病死,都作了比較詳盡的記錄,這是最有服力的證據。
鹽商王之珩為冒辟疆建的水繪園,“瞻古”兩字意瞻仰冒辟疆的氣節。水繪園前院長徐琛是南通市政協委員、地方史專家,對冒辟疆與董宛研究了0年,他:“現在看到的水繪園占地70多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