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出乎意料的棄城(3 / 3)

“你是說清軍並未全撤,而是準備趁我軍追擊時,再從城內殺出伏兵,前後夾擊?”朱永興也是不好確定,思索著說道:“那城中動靜如何?”

“回殿下,城中倒還未顯異常。”臨國公李來亨說道:“多半是假撤退。按以往舊例,清軍要撤退的話,必是要劫掠一番,或是焚燒輜重。城中定然大亂。”

“有道理。”朱永興輕輕頜首,“天色黑暗,情況不明時確要謹慎。嗯,多派斥候打探情況,再至江邊派快船通知下遊的征朔軍,讓他們多加注意漢水上的情況,如清軍真是撤愛,便相機截殺。”

“殿下。”陽城侯馬翔雲躬身請命。“不如由末將帶一支兵馬近城試探,若是假撤。城上防守定然嚴密;若是真撤,守軍豈能有死戰之心?”

“末將願與陽城侯一道前去。”宜都侯塔天寶也上前附和。

朱永興想了想,點頭道:“那便多加小心,先押住陣腳,再行試探。”

“請殿下放心,末將這便點兵前往。”馬翔雲和塔天寶領命而去。

“命令各軍做好出戰準備。”朱永興繼續一道一道命令發了下去。“水師準備炮火射擊,陸戰隊登岸逼近南城,殄朔軍第一師和**一師向城北迂回,準備切斷出城清軍的退路,靖朔軍第一師迂回城南。**二師接應陽城侯和宜都侯……”

做好了應變準備後,各將回去各自整軍,大帳內隻剩下有些焦灼不安的朱永興。一會兒起身踱步,一會兒又坐回沉思,一邊揣測著清軍的真實目的,一邊急等著回報。最後是實在憋悶,索性走出營帳,要爬上哨樓瞭望,被親衛好聲勸阻才算作罷。

“報殿下,城西火把密集,我軍正向前逼進。”

“報殿下,我軍停止前進,正排列陣勢。”

“報殿下,我軍開始攻城了……”

朱永興站在哨樓下,來回踱步,聽著哨兵在“現場解說”,不時抬頭,催促之意明顯。

“報殿下,我軍——我軍似已登上城頭……”

“這麼快?”朱永興停下腳步,有些迷惑。

“報殿下,城門開了,我軍正在進城。”

這?朱永興心中埋怨馬翔雲和塔天寶,太不謹慎了,城中若是有埋伏怎麼辦?電影電視上經常看見,箭如雨下,中伏的軍隊傷亡慘重,進退失據,城門處屍體枕籍……

“回殿下,我軍——我軍還在進城……”瞭望的早已換上了朱永興的親衛隊長,向下一看,朱永興正仰臉等著“播報”,隻好說些廢話,“城頭火把又多了,城門應該已被穩固控製……”

朱永興輕輕吐出一口長氣,隻要城門被牢牢控製在手,即便在城中有埋伏,部隊也損失不大,可以安然撤出,或者繼續由城門進行增援。

“回殿下,我軍繼續進城——源源不斷,城外的陣勢依然,依然嚴整。”

清軍真的棄城了?朱永興有些醒悟過來,但謹慎的習慣還是讓他耐住了性子,等著馬翔雲和塔天寶派人回報具體情況。

哨樓上的“現場講說”依舊在持續,但已經沒有什麼值得注意的情況。看來,馬翔雲和塔天寶確實輕鬆地拿下了城池。

一陣急促的馬蹄聲由遠而近,十幾騎明軍喊著口令奔進營寨,在憲兵的指引下直馳哨樓。

“報殿下,我軍已輕取荊州,正在控製全城要點。”一個軍官甩蹬下馬,急著報告道:“清軍確已撤離荊州,陽城侯命屬下帶來兩名俘虜,以便殿下了解具體情況。”

朱永興點了點頭,目光一轉,直盯著兩個用布裹頭的清軍俘虜。

“罪將拜見殿下千歲,千千歲。”兩個俘虜慌忙跪倒磕頭。

“快說具體情況。”朱永興有些不耐煩地擺了擺手。

“是,是。”其中一個俘虜趕忙說道:“回殿下,清,不,韃虜害怕敵,不,害怕皇明大軍放水淹城,決意向武昌撤退。留下罪將虛張旗幟,待天明後再焚燒多餘輜重,並在城中放火,然後趁亂再走。罪將早已悔悟,心向皇明,得此機會,便……”

勒爾錦雖然膽小,但撤退時還是懂得用假象蒙騙明軍以便爭取更多的時間。所以,清軍在城中隻是劫掠了少數大戶,並讓這個降將留守。因為滿蒙眾將誰也不願意承擔這個危險的任務,便派了河南綠營的一個參將和百餘兵丁,用來監視留守城中的炮灰部隊——湖廣綠營。沒想到湖廣綠營平日看著膽小怯戰,卻敢在關鍵時刻反正投誠。

“就是這廝——”投誠的湖廣綠營副將把腰上一顆血淋淋的人頭擺在地上表功,“死忠韃虜,帶著一群河南佬抗拒皇明,被罪將帶兵砍殺,並保得輜重未燒,城中百姓未受火殃……”

“很好,你立了一功,所屬兵將自有獎賞。”朱永興已經不想再聽這個家夥囉嗦了,擺了擺手,轉頭對傳令兵說道:“傳孤王命令,韃虜已向漢水撤退,令各部奮勇追擊,痛殲敵軍。另,水路急信,命令征朔軍向漢水急進,截殺逃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