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繁華的商業,完全出於國人自營(1 / 1)

【吉】

繁華的商業,完全出於國人自營

講述人生平不詳。

到了廣州有二十多天,繁華的商業,雖亞於上海、香港,可是並非得到外人一絲一毫的助力,完全出於國人自營,真是大可替廣州自豪了。

“食在廣州”,所以廣州的酒樓茶店,特別來得多。可是廣州人請吃飯叫作“飲茶”,茶店兼賣飯食。吃有兩種:“小吃”,隻在茶樓裏飲茶吃飯,至多花四毫錢,已是很夠了;“大吃”,那便是原桌的菜席,那至少非二三十元不辦。

一切的進出,完全毫洋,而且隻有廣東雙角子,正麵是中山先生的小像,反麵是雙穗嘉禾,一塊錢便是五個角子。如果用港洋和大洋,那就得照市價伸縮;現在的市麵,一塊港洋抵十三毫左右,一塊大洋抵十一毫左右。要是到香港,那麼市麵上隻用港洋和港毫,隻有大洋的人,便須先在兌換店兌換了港洋方可使用。所以香港的兌換店,也就特別多了。

廣州最時行“宵夜”。這“宵夜”並不是上海人冬天在廣東店叫來的一隻炭盆幾碟生魚的宵夜,卻是隨便小吃的稱謂。更有的在晚上十一二點鍾吃二三十元的酒席,也叫宵夜。“食在廣州”,亦可見廣州人對於“吃”的厲害了。

廣州人不但重吃,並且重娛樂。在六點鍾晚飯之後,十一點鍾宵夜未上市之前,便要緊看大戲(粵戲)和映畫(影戲)。在廣州

的大戲館,現在頂有名的便是長堤的海珠戲院。有名的戲班,如果到廣州,便以一到海珠為榮。粵班之覺先聲(薛覺先)即在滬之章非所組織,配角有花旦騷韻蘭、生角陳錦棠林坤山等。特等海珠位售價三元。日月星、人壽年、京班之梅蘭芳、歌舞班之梅花歌舞團,皆曾在此出演。其次便是太平戲院(張慧衝魔術曾在此出演)和河南戲院。映畫院更多至不可勝數,近來更爭先恐後地裝置有聲機械,其已將有聲的有中華、新國民、模範、明珠、永漢、南關等六院,所映聲片,以中華、永漢、明珠為佳。無聲畫院多至八家,映片多是國產。所以有聲畫院的營業,也就更見真產了。

廣州的報紙,多至二十餘家。消息的來源,除了專電探訪,也常登申、港各報的材料。銷路較大的有《國華》《民國》《公評》等三家。《國華》編製頗新,《公評》頭腦很舊,銷數皆在一萬左右。附刊編製,好的資料很少。有的附刊登了一篇從香港報上轉錄來的文字,誰知香港報上這篇文字都是在本談上轉錄得來的。諸如此類的笑話,很多很多。市麵最繁盛的要算在長堤,其次永漢路、維新路、西堤等等,都還不差。大旅店像東亞、中山、新亞、亞洲等,都在長、西兩堤,而晚上的夜景,也要算這兩堤為最好看了。

對於研究戲劇的學校,隻有廣東

戲劇所一家,是由省政府主辦的,委的所長是歐陽予倩先生。裏麵的教員如唐槐秋、嚴工上、胡春冰諸位先生,多是對戲劇很有研究的。六月一日,他們的第一劇團成立,在省教育會大堂公演十天,所演的節目有《茶花女》《賣買》《有家室的人》《熊》等。我曾經和同事施叔明前去看過幾次,其中表演的學生,最好的有高偉蘭、彭國華兩女士,章正凡、李晨風、趙如琳、陳有各諸君,其次的便是區愛女士。而盧敦君因為表演時脫不了“武”氣,所以終於不及章、李諸位,否則卻也是表演之材呢。

(《申報》一九三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原題《廣州之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