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琴】
病中發囈語曾說過許多讚美廣州的話
講述人生平不詳。
一、我的憧憬
不記得從什麼時候起,我的腦筋裏就被印上了“廣州”這兩個字,我知道在中國的南部有著這麼一個城市,那是陽光常照的地方。
有一天我和一個朋友談起去廣州的事情,這朋友就對我傾吐了他對於那地方的憧憬。據說在一次病中發囈語的時候,他曾說過許多讚美廣州的話。他說那是一個兒童的樂園。那裏是美麗得像童話裏的天堂,無數的兒童快活地生活在裏麵。他們自由地在街中遊戲,街中有各種的小販賣著各類的東西,讓小孩們自由取用。
自然,這朋友還告訴我說這不過是一些囈語,他和我都不會相信。但是,我自己對於廣州的憧憬卻也因此加深了。我常常想,如果能夠到廣州去,不管住多久,總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這個願望不久就實現了,似乎來得非常容易。
晚上從香港搭小火輪去廣州,第二天大早起船就靠岸了。那一天正是端午節。我本來早已把舊曆忘在九霄雲外了,然而小火輪一進廣州市,我就聽見鑼鼓的聲音,接著兩隻龍船遠遠地向著我們這麵劃過來。無數的手搖著無數的槳,一些人站在船上敲鑼打鼓和歡呼。兩隻船用最快的速度競賽著,但是不到一會兒工夫它們就消失在我們的後麵了。小火輪緩緩地前進,兩岸的街市在我的眼
前漸漸地展開來,於是我們就在長堤的碼頭旁邊停泊了。各種吵鬧的聲音和各樣裝束的人包圍著我,廣州的確是一個熱鬧的地方。
二、四層樓上
我的旅伴是一個廣東人,他時常來往廣州,對於這都市是十分熟悉的。他不需要挑夫的幫助,一個人提了兩隻箱子離了船,我跟在他後麵,我們的腳堅實地踏在長堤的土地上麵了。
兩部手車把我們拉到永漢路的一家小商店門前。我以為那朋友會進這間商店去,但他卻走進了商店旁邊的一條窄巷。巷子裏很黑暗,直到我走進去,我才知道那是樓梯。樓梯很高,走上去有些兒費力。我們走完一層,看見一個房間,從短門下麵露了一些男人和女人的赤腳。轉一個彎,我們又上了更高的一層。大半的路程都是在黑暗裏摸索著走的。到了第四層,我那朋友才走進一個房間去,那是一家廣告公司,裏麵堆滿著雜誌。朋友寬慰地放下了箱子,這時候我已經是汗珠滿額了。
中華路攝於1920年代
當我在那小商店門口下車的時候,我決不會想到第四層樓上會有這樣的地方。後來我才知道這種建築在廣州是很普通的,好些茶室、好些公司、好些人家都在這樣的建築的樓上。所以有時候我稍微不小心走過了那登樓的地方,就不知道怎樣才能夠上得樓去。自然,這樣的事也並不常有。
三、長堤
沿著珠江
的北岸,躺臥著長堤,這是最熱鬧的街市,在這街上車輛整日就沒有停止過。
每天晚上,從河南那麵看過來,長堤就燦爛地炫耀著一片燈光。我常常站在河南一家建築的樓上,用望遠鏡看對岸,那燈火輝煌的河北夜市和西堤一帶的高建築盡入我的眼底。
我有時也走過長堤,不過時間總在夜裏,而且我常走的是西堤一帶。西堤隻是長堤的熱鬧的一部分,是以永漢路為界的,永漢路以東的街市,那就屬於東堤的範圍了。
在西堤一帶有著不少大的商店、旅館、酒樓。演粵劇的海珠戲院在這裏,那時候正演著薛覺先和月團圓班的戲,這海珠戲院是個高等的戲院。薛覺先是廣東最時髦的伶人,據說有不少的大家小姐和姨太太愛著他。每晚上在海珠戲院的門口用電燈泡紮成了這一夜的戲目,如《夢斷秦淮月》《難忍相思淚》《華麗緣》之類,在行人的眼前閃光著。廳堂門外坐著一排收票的人在那裏談笑,表示著這一場的生意又不錯。
離海珠戲院不遠是明珠大戲院(在廣州影戲院的名稱是不同的,有的叫“有聲畫片院”,有的叫“有聲映畫院”等等),那是映美國影片的地方,有不少的華人走進那裏麵去,男男女女都穿著華麗的衣服,像在參加一幕時裝表演。
同時,在靠珠江一邊的路上,或者在海珠公園的廢墟上,站著好些中年婦人
和青年女郎,她們穿著普通的服裝,香雲紗的短衫,不擦粉,看見人就做一個媚笑,嬌聲問:“叫艇嗎?”
她們在那些地方常常徘徊到夜深,她們的笑容看得出來是勉強的,她們躺在半黑暗裏,就像一些鬼魂。
珠江到夜間就平靜了。在深夜江上隻有稀疏的星點似的燈火,許多隻篷船都睡在江麵上。
我向著東堤那方向走,一會兒就走到了海珠橋下麵。橋壓在我的頭上,許多人就在我頭上行走。我於是轉了彎,走上石級,到了海珠橋上,長堤就躺在我的腳下了。
我站在橋畔,扶著欄杆回頭去望長堤。西堤一帶還有許多顆明星在眨眼。東堤一帶就變得黯淡起來,隻有輛手車拖著微暗的燈光經過這橋下往亮的或暗的地方去了。
我再俯下頭去看江麵。在我的腳下,許多隻篷船靜靜地睡在那裏,排列得很整齊,隻有幾點星子似的燈光點綴了黑暗的江麵。
四、海珠橋
河南和河北雖然中間隻隔了一條珠江,但卻是不同的兩個世界。從前沒有海珠橋的時候,人就靠了篷船和電船往來兩岸。如今卻有一座大的橋梁把這兩岸不同的世界連接起來了。這就是新建的海珠橋。
這海珠橋恐怕是中國都市裏最大的鐵橋吧。聽說建築費是三千萬元,而進了經手人的錢袋裏去至少有十分之一。一切材料都是從德國運來的。據說這座橋本來是在德國某城市裏
,後來因為嫌它陳舊不適用,所以拆下來賣給中國。現在不管這說法是否可靠,海珠橋在中國總算是很新的東西。
海珠橋的形狀有些兒像上海的外白渡橋,可是比外白渡橋大了許多。在河北的一端直接著維新路,長堤還臥在它的下麵,橋下有汽車有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