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這是廣州的市花。
那時小姐們換上軟薄的衣裳了,露出黧黑的臂、黧黑的腿,兩頰仿佛紅棉花那樣鮮豔。
夏天,太陽像個火盆,照著馬路,照著屋頂,照著每個沒有戴帽子的行人。有時天邊移著一團黑雲,飛著,你還未來得及把傘拿出來,雨點已經滴碌滴碌地敲著你的窗門了。不一會,雲散天晴,空氣帶點潮濕,從屋裏出來的人吐了一口氣,自言自語著:“好在呢(這)場雨!好在呢(這)場雨!”
青年們,男的,女的,手裏是一個藤製的提夾,臉上是不斷的微笑,一對對、一隊隊向著遊泳場。在廣州,每個青年就是一條魚,他能夠在水裏浮沉跳躍,把他整天的時間消磨在那兒。
遊泳場,市的東西南北都有設備,私人的,團體的,公共的,每年由五月至九月,日夜開放著,日夜都是那麼擠擁著人。其中最宏大最熱鬧的,自然是東山水上遊藝會。遊泳棚建築在江上,人在江流中遊。那兒有跳台,有座椅,有小劃子,有飲食部,擔保你流連一日也不厭。如遇端午節,坐在棚上看看鄉人競渡,那才有趣呢。
晚上,市西荔枝灣是一個好玩的地方。你要往那邊去,得把晚飯提前一點,好早些起程;不然的話,小艇給人家租光了,你隻在岸上看看荔香園、荷香園、儒林園,那是不夠味的。要是坐在小艇裏麵,讓夾岸的綠樹在
你的身邊行走,讓南風輕滑的手在你的臉上撫摩,讓荔香、荷香和衣香在你的鼻孔流轉,你想想這是多快意的事。你盡這樣的享受罷,到了舍艇登岸的時候,你不要忘記吃碗“艇仔粥”,那是荔枝灣有名的食品,也許你吃一碗還不夠。
水果攤上掛著一球球的,是荔枝;街上小販挑著一筐筐的,也是荔枝;主人敬客捧出來一盤盤的,還是荔枝。這東西,外殼是粗澀的、殷紅的,果實是奶白的、鮮甜的,中間有個核子,小的要幾毛錢一斤,核子大的隻要一毛錢就成了。蘇東坡曾有這樣的一句詩:“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你們由此便可想見它的味道了,不一定要嚐過。
市麵上多的是水果,除了荔枝,還有桃子、李子、芒果、黃皮、番石榴、龍牙蕉……種種色色,一種完了,另一種又擺上,一年到頭,果子在告訴你時間的飛逝。
當你吃著沙梨、龍眼、楊桃、綠柚、柿子、椰子的時候,秋到南國了。南國的秋,沒有蕭索,也沒有冷落,日間天氣還是和夏季一樣爽熱,晚間熏著從海上來的風,使人得到爽快的睡眠。
中秋節前一個月,茶居的門口就掛上“中秋月餅”的招牌了。廣式月餅是全國著名的,你可曾吃過?那種餅,形圓而扁,外麵被火烘成赭黃色,裏麵的餡分鹹甜兩種:鹹的有所謂鹹肉、金腿、叉燒等等,甜
的有所謂甜肉、蓮蓉、豆蓉、豆沙等等。在街上,到處看見媽姐穿著渾身黑膠綢,拖著一條長長的辮子,手裏拿著一盒盒的月餅和綠柚、雞和鴨等,替主人送禮去。
中秋,在廣州是很熱鬧的。家家戶戶的天台或庭前擺著一桌月餅、水果和香芋,一家人坐在月下談笑著,小孩子放鞭炮,唱著“月光光,照地堂”的曲兒。如果你要夜遊,最好上荔枝灣去。站在海珠橋上看看“珠江夜月”也是很不錯的。
重陽登高,白雲山是市民最多的目的地。山在市的東北,高約三千尺,氣勢雄挺,仿佛是廣州的屏壁。你從倉邊路乘公共汽車先到沙河,再由沙河向北行去,坐在山麓休息一會,就用勁沿著石級往上登吧。石級有兩層,每層都有三百多級,你覺得疲乏的時候,不妨在兩旁的椅子上歇歇,一路盡是風景,你不要盡管登山吧,把九龍泉、鄭仙岩、濂泉寺、蒲澗寺、景泰寺、能仁寺、白雲寺等名勝放在眼後。羊城八景中的“蒲澗濂泉”和“景泰歸僧”就在這上麵,不過年湮代遠,已經今非昔比了。你可不要失望,更不宜觸發起懷古的幽情來,還得加點油,登到山頂的摩星嶺,遙望一回,所謂“白雲落日”,大約就是站在那兒看的,但是看得落日來,卻找不著路徑下去,你還是早點兒走好。
秋,菊花的季節,你要是有閑情,可以往公園
去鑒賞。廣州人不單賞菊,並且嚐菊。他們把鮮美的白菊花瓣剝開來,放在粥裏,放在湯裏,一口一口地嚼。
當“本號著名龍虎會”這樣的牌子掛在酒樓門前的時候,那是一年最後的一季了。所謂龍虎會,便是三種蛇和貓肉放在一起熬熟的食品,據說是非常滋補的。廣州的飲食,不隻以精美著名,奇異也是它的特點。蛇,那樣可怕而又有毒的東西,別地方的人連看也不喜歡,廣州人卻把它做成名貴的菜。貓和狗,許多地方的人也不吃的,廣州人又是例外。
冬的廣州,天空是明朗的,空氣是幹爽的,雖然有時早晨的地麵蓋滿白皚皚的霜,但是太陽出來,到了晌早時分,你也許感覺穿件棉襖有點燥熱,非得換上夾衣不可。偶爾也刮刮北風,華氏表降到四十度以下,但那樣的時間不會長久。雪,那兒是沒有的。人們沒有看見過雪,把一塊塊的冰誤做雪,所以冰淇淋在廣州叫作雪糕,冰凍汽水叫作雪藏汽水。皮裘在那兒也不多見,雖然有些時髦的緣故。如果你是個健康青年,你的棉衣夾衣和單衣一定是放在一個箱子裏,按照當天的寒暖來穿的。
市上多的是甘蔗、香蕉、橄欖、橘柑、橙;街頭巷尾的晏店門前,站著個夥計,大聲嚷叫:“糯米臘味飯!香滑嘅(的)臘味飯!”梅花早就開遍了。你要賞梅,黃花崗盡夠你盤桓一天。
黃花崗就是七十二烈士墳場的所在,位於東門外永泰村的東北。你到那兒去,先在潔淨的水門汀路上徘徊一會,看看蒼翠的樹叢,站在自由神下憑吊一番辛亥革命的先烈,其次鑒賞巍峨的碑碣,細看大大小小的碑記,熟讀黃克強先生的題聯:“七十二健兒,酣戰春雲湛碧血;四百兆國子,愁看秋雨濕黃花。”最後走出墳場閑看崗外的梅花,不光看還得嗅,在那香雪海中,你盡管陶醉,做你的白日夢吧。
溫暖的南國,連冬天也是溫暖的。生長在那兒,天天對著那迷人的景物的人物,心裏是多溫暖啊!
(《文化建設》一九三五年第二卷第三期,原題《廣州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