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絢昉:西關小姐生長於有錢的人家,每天食五次,晚上還要消夜(1 / 1)

【莫絢昉】

西關小姐生長於有錢的人家,每天食五次,晚上還要消夜

講述人生平不詳。

仿佛在不久以前,有人將廣州分成三個不同的社會:東山為最洋化、最摩登的區域,城內次之,而西關則仍保持古舊之風。雖然這樣的劃分法帶有點滑稽,但事實也非形容過甚。

在這三個不同的環境中,東山與西關之間,不論在房屋、人物及生活情形都有明顯的差異。例如日常的稱呼,東山大多數稱先生、君、姑娘、師奶等,而西關則叫老爺、少爺、小姐、太太、少奶等,所以把兩個區域的生活來分析一下,實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現在我就把西關居住的人物來說一下:在西關居住的人物非常複雜,而帶有點神秘氣味的,包含有老爺、太太、小姐、少爺等各種角色。在這幾種人中,都有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其中最使人注意的就是小姐,因為在這過渡時代中,她們的生活,多少有點變化,而轉變中的花樣實在層出不窮,所以值得一談。

一、生活方式

生活當然包括了住、食、衣三個要素。就以住來說,住在西關的人,多數是有錢的,但沒有像東山那樣新式的、所謂Ameri style、French style等華麗的洋樓,他們都住在舊式的大屋裏,所以小姐們的生活,雖然沒有住洋樓,但也夠舒服的。至於食,小姐們

生長於有錢的人家,食的當然是好東西,食的次數比平常人家要多,每天食五次(有些例外),晚上還要消夜。說到衣服問題:因為時代的轉變、潮流的趨向,她們也跟著放足(這已經是許久以前的事了)、剪發,但樣式很舊,每天塗上生發油,梳得滑滑的;近年來,她們也穿起漂亮的旗袍來,但裏麵還穿上綠色或紅色的、和旗袍一樣長的褲子,大多數還束胸,不穿高跟鞋,穿的是繡花的薄底繡鞋,走起路來,當然沒有曲線可言了。

小姐們大多數是有閑階級,不須工作,她們的消遣都是抹牌、看大戲(即粵劇)、逛遊樂場……每天從十時起床,梳好了頭,塗上胭脂,撲了厚的粉,早飯後整天都消費在無聊的事情上,晚上還集合了許多人,在家裏打麻雀,到深夜才休息。

二、教育問題

近年來因為廣州的教育發達,西關小姐們也逐漸地進學校了,在以前——到現在還存在著——教育的方法,就是由幾家人,同時出資,聯同請一個專家先生來教授,這專家先生當然是八股佬啦,無論少爺們、小姐們,都同在一個館子裏受教育,小姐們大約讀上三年或五年,能夠讀一部木魚書,或是寫一封通順的信,那就算了,所以她們沒有自己謀生的技能,唯一的出路,便是出嫁,靠丈夫過活。

西關一景攝於1900年代

三、婚姻與戀愛觀念

上麵已說過,西關還保持古舊之風,西關小姐們的婚姻問題,也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解決了;近年來太太們也歎息著:“女大女世界!”戀愛的問題便由此發生了,固然其中原因,是一小部分受學校教育小姐的鼓吹,但大部分是為“性欲”與“樂樂”才去追求異性的。在過渡時代的廣州,新不十分新,舊也不算舊,戀愛的花樣便多了,例如女學生愛體育家,女工愛剪發佬等,而西關小姐愛什麼呢?她們所愛的就是(因為與)做大戲的戲子們接觸機會特別多,在戲中著名的角色如薛覺先、馬師曾等,實有不少的小姐為他們傾倒。

四、尾巴

關於廣州西關小姐的生活,大概是這樣。中國革命了二十多年,而在革命策源地的廣東,尤其是在廣州,尚存有這封建製度的殘餘勢力,由此可知革命隻是一部分人罷了!這是值得注意的事情。完了!

一九三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十日談》一九三四年第十六期,原題《廣州的西關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