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趙人真的聰明,那麼他們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拿下上黨之地,哪怕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與大秦拚死一搏,也會在所不惜,因為他們明白一旦上黨之地落入大秦手中,那麼趙國所麵對的壓力將是前所未有的,劣勢也會更加明顯,他們目前還能勉強與大秦抗衡,但是當大秦得到上黨之地後,還能不能做到這一點,便一切皆未可知了。
其實是做不到的,很多人都清楚這個道理,因為隻要是真正的聰明人,眼界和胸襟足夠開闊,便一定能夠發現,趙國的國力雖然一直在上升,但其實瓶頸和上限也十分明顯。
此時的趙國國力上升,說是提升不如說是恢複,因為他隻是在恢複曾經的實力,可是曾經的巔峰,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至少以目前的趙國,別說打破這個限度便是提升到接近這個限度,也根本做不到,頂多就是能夠恢複一部分實力。
因為趙國的潛力一開始就注定比大秦要低得多,但是若能得到上黨,趙國的潛力將會急劇擴大,而後爭霸之戰中,也會多一份底氣。這種時候是堅決不能退的,一步退,步步退,到那個時候趙國所麵臨的境地,其實與韓也相差無幾。
……
大秦的兩支軍隊依舊在極速向上黨,野王兩地奔行,速度不快不慢。
陳凡從來沒有想過要搞什麼清極速奔行,趁敵人還沒反應過來之前占據上黨之地,因為他很明白,根本就做不到。因為上黨之地,無論是地形還是疆域麵積都注定了,那根本不是一塊可以以極快速度占據的地方。
陳凡之前在秦王嬴稷麵前說要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將上黨之地握在手中。但其實他知道,這根本無法達成,這一點其實白起也明白,但他默契的並沒有戳破這種說法。
或者說此次大秦出兵,他們兩人都很明白,他們的敵人根本不是什麼韓。且不說韓有沒有勇氣發兵抵抗,即便是有勇氣,在他們麵前也隻是烏合之眾,根本形成不了任何威脅,隻要他們想,隨手都可以將那些韓卒滅殺。
他們的目光始終隻有一點,那便是趙國。趙國可以拿到上黨之地,但他們卻不能給趙國留下任何經營的時機,一旦趙國真的在上黨之地,紮下根基,且經過數年的經營,讓此片地方變成鐵桶一塊,那個時候大秦就要難受了。
如今即便是上黨之地落入趙國手中,但他們立足未穩。而後兩軍交戰隻要擊敗趙國,那麼上黨之地終究還是會回到大秦手中。
陳凡和白起從一開始便知道,不過同樣的,若是韓王同意將上黨之地割讓給秦國,而上黨之地又極為配合,那倒是能夠省去他們不少麻煩。但這種可能性其實很低,至少他們兩人從內心深處根本沒做過指望,他們之前所說的那些話都是糊弄秦王嬴稷的。
這些年大秦雖未出兵,但白起和陳凡卻不約而同地針對上黨之地,做了諸多準備,仔細研究了包括上黨郡太守馮亭在內的許多人,馮亭,這絕對不是一個軟骨頭,想要馮亭降秦,可能性太低了,此人極度厭秦,從一開始就注定這件事不會按照他們的計劃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