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記不清是哪半個學期了,但有很大概率是初二上半個學期,學校良心發現,大發慈悲地給每間教室都更換了多媒體設施。
記得好像就是上半個學期,因為賀炎記憶中是他們睡完午覺上學校進教室後才發現的神奇一幕,雖然他們從不睡午覺。
當時每一間教室的門口都大大小小地堆放著紙箱子,泡沫盒子,長條子,小螺絲,各種散落的零件,一地狼藉,邊棱角落裏也都是塵土。
進入教室,煥然一新的講台黑板十分自覺換了身份“高人一等”了,肆意地勾著同學們的眼球,引得同學們一陣陣地激烈討論,總要是不是地裝個樣子好像是有什麼事情要從講台前麵走過去,然後再走回來理所應當地細細觀賞著新玩意。
新黑板的大小與原來的一般無二,隻不過是從左到右被平均分成了四塊,最兩邊的黑板是最靠近它們身後的牆壁的,中間的兩塊黑板就挺身而出,擠在了前麵,並且這兩塊“挺身而出”的黑板還能從中間向兩邊拉開。
等到有同學去“一探究竟”時,一聲驚歎轉了十七個調,拐了五個彎,真真可謂是“‘哎’轉久絕”。
“哇——”
黑板打開,一張巨大的黑色屏幕十分大膽且張揚地衝進了所有同學們的眼眶中。
而當它啟動時,從屏幕亮起來的那一刻,驚歎聲一直伴隨到整個電腦徹底打開,隻感覺同學們要缺氧了。
這就是學校“引進外來科技”的最新成果——白板電腦,賀炎他們是這麼叫它的,而且這個“外來科技”和原本的多媒體還不一樣。
首先就是它不用投影了,從此再也沒有老師用PPT講課時,不敢從講台上直接穿行而過的煩惱了,因為那樣會擋住投影,影響投影的效果。
其次,就是這個白板電腦新增了一個投影放大功能,在講台的最右邊,有一個白色小箱子,它其實也是一塊板子,把它放下來,然後將攝像頭抬上去,同時打開電腦的投影軟件,就能成功實現投影了。
最後就是它能夠讓人驚掉下巴的“特異功能”——萬物皆可觸屏功能,原本老師的手放在上麵能有反應就足以讓同學們吃驚了,結果老師們還用比去點它,有那種白板電腦自己配備的電容筆,也有平時寫字用的比。
原本同學們以為,這就是這個白板電腦的奇特之處時,一隻蒼蠅來“發現新大陸”了。
隻見它悠哉遊哉地在屏幕上爬行了幾步,一連串的白色感應圓圈的展開又縮小,就像一道長長的漣漪,不絕斷。
如果不是老師及時把蒼蠅趕走了,恐怕它會直接把老師打開的應用都關了的。
而且這白板電腦的反應速度賊快,真的是一不留神就能給關了的程度。
因此,每次打開白板電腦授課時,老師除了要專心致誌地講課,還要分神來驅趕蚊子。
就這一點,讓老師們在使用時也是無比抓狂,自己使用時不僅要擔心衣服袖子不小心碰到不說,還要跟蒼蠅蚊子鬥智鬥勇,一節課又多了五分鍾的整理衣冠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