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2 / 3)

卻說這倭仁,逞一時口快,焉能尋得甚人才來。數日間,屢上書請辭,兩宮不許。這一日,倭仁心生一計。及乘馬來到總署時,忽墜馬落地,眾人忙來相扶,倭仁佯作苦痛之狀,親隨急將其抬回家中。倭仁遂上書以足疾請辭,兩宮允之。恭王聞之,笑曰:“此不過苦肉之計耳。”恭王遂將同文館擴至九館:英文館、法文館、德文館、俄文館、天文館、化學館、算學館、格致館、醫學館。英法德俄四館,更分前後兩館,蓋已有九科係,十三班級矣。

卻說東洋之日本國,前文雖表,此處複題,以示重視。這日本國,古稱倭奴國。其地在大海之東,凡有三大島,曰本州、曰四國、曰九州。其國主曰倭王,自漢以來臣事中夏。隋朝時,其國主曰聖德太子者,改正朔,定典章,製禮樂,國號曰大和,又曰邪馬台。唐鹹亨時,改國號曰日本,以其近東海日出而名也,國主自號曰天皇。爾後三百年間,大權旁落,外戚幹政,武家勢起。自南宋淳熙時起,日本有武臣曰源賴朝者,官拜征夷大將軍,大權自握,天皇不過一傀儡耳。源氏開府攝政於鐮倉,自是曰鐮倉幕府,國祚一百五十歲。蒙古滅宋亂中華後,再侵日本不得,自是日本朝野皆以中土陷落,而漢唐典章、中華禮樂獨存於日本,遂自稱神州,號曰皇國。鐮倉幕府亡後,足利尊氏稱將軍,開府掌權,曰室町幕府,二百年間,天下太平。

傳至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時,不修德政,耽於酒色,天下大亂,諸侯紛起,是乃日本之春秋戰國也。其間有一人曰豐臣秀吉者,掃平諸藩,一統三島,自號關白。北略蝦夷,西侵朝鮮,妄圖中土,為中國所敗,秀吉憂悶而亡,日本又複亂。有一名大諸侯曰德川家康,撫平諸侯,定鼎江戶,開府攝政,自是曰江戶幕府。

卻說德川家康稱將軍以來,上挾天皇於京都,下封諸侯於列藩。共分大小諸侯二百家。其間,又封其第九子義直於尾張藩、第十子賴宣於紀州藩、第十一子賴房於水戶藩,此三大諸侯曰禦三家,若後世將軍無子嗣,則從此三家擇賢入繼將軍位。這江戶幕府傳至十五世將軍慶喜而止,享國二百六十五歲。其間正逢西人東來,幕府鎖國不與交通,僅開長崎一口與中、韓、荷蘭通商。

卻說江戶幕府傳至十二代將軍德川家慶,昏庸無道,終日不理朝政,以至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清鹹豐三年、日本孝明天皇嘉永六年六月初,忽有美國人曰佩裏者,率兵船四隻至浦賀港,鳴炮示威,令日本開港通商,朝野稱之為‘黑船’。幕府驚恐無策,征諫於諸侯,諸侯紛紛不一。日本享得二百年太平不知刀兵,黑船之來,猶靜水投石,三島鹹驚。怎見得,有詩證曰:

“名茶上喜選,隻消喝四碗;

驚醒太平夢,徹夜不能眠。”

幕府設計俄延,約次年答複。佩裏遂往中國上海去矣。佩裏去不久,家慶憂憤成疾,七月二十七日薨於大阪。其四子家定繼將軍位,家定有腦疾,不能主政,幕府老中阿部正弘攝政。(看官:老中乃官名也,若中國之宰輔。)正弘性柔弱,不敢專擅,遂廣征眾議,由是諸侯勢起,幕府勢衰矣。次年,佩裏複來,軍次江戶灣,幕府震恐,與其簽訂《神奈川條約》,開口通商,洋貨湧入,事比《南京條約》故事。美人去後,泰西諸國悉至,幕府皆與訂約。自此國門大開,民生凋敝,貧者十八九,幕府內榨萬民,外媚洋夷。怎見得,有詩諷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