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乃祖氣憑陵,叱吒風雲卷地興;
今日不能除外釁,‘征夷’二字是虛稱。”
幕府之勢衰,天下鹹知,武士豪傑皆以媚洋為恥,紛紛舉事。而各藩諸侯皆懷詭計,或有以將軍不智而陰懷廢立者,或有尊天皇而欲除幕府者。家定無嗣,又無壽相,故惟有從禦三家中擇立一人為嗣。朝野於立嗣之事分有兩派:一則曰一橋派,擁立水戶藩主德川齊昭之第七子慶喜為嗣;另一則曰南紀派,擁立紀州藩之慶福為嗣。越四年,英、法、俄、荷、美五國威逼幕府與其訂立新約,欲增開商埠、領事裁判、挾製關稅等。阿部正弘病篤,遺左右曰:“將軍非壽,宜早立嗣。一橋慶喜聰明溫恭,如能入繼,則可保德川氏。若得慶福小兒,天下必危矣。”言訖而亡。幕府以井伊直弼為大老,位在老中之上。直弼乃南紀派,性又剛,不待天皇下旨,便與美國訂立新約,又先後與英法俄荷訂約,稱之曰《安政五國條約》。一時豪傑蜂起,直弼彈壓之,廣興大獄,天下怨聲載道。
清鹹豐八年,日本安正五年七月六日,將軍家定薨。直弼立慶福為嗣將軍,改名家茂,是年十三歲。又二年春,直弼入朝晉見將軍,途徑櫻田門,早有水戶藩武士十餘人伏於莽中,直弼未及防,已為刺死,是為櫻田門之變。直弼死後,各路諸侯盡舉義旗,曰“尊王攘夷”,德川氏氣數將終矣。
話說清同治元年,日本文久二年,各路諸侯入都晉見天皇。朝罷,各歸己藩。卻說薩摩藩權臣曰島津久光者,率眾路經生麥村,百姓皆依禮伏於道旁。其間有英商四人,亦從此來,英人不知倭禮,竟縱馬欲過。薩摩武士大怒,揮刀斬死一人,傷二人。聲至泰西,諸強憤然。英國問罪於幕府,幕府許以賠償。夷人又欲令薩摩藩懲治殺人者,薩摩藩乃是攘夷派強藩,焉肯屈聽於夷,遂叱退來使,英國大怒。次年七月,英兵船自橫濱來,軍次鹿兒島,遣使問罪於薩摩藩,其藩主島津忠義叱退之。卻說其間有一人,名喚大久保利通,時三十三歲,生於薩摩藩武士家,自幼聰明,熟讀兵法,嚐懷大誌。及長成,出仕藩吏,黑船來後,利通甚慕西學。是時,忠義拜利通為總兵官,知藩國兵馬事,令謀守禦之策。利通率藩兵守海岸炮台,英夷兵船來,利通與之戰,互有勝負。此戰之後,天下皆敬薩藩之忠勇,孝明天皇亦嘉之,而幕府則飭之。是時,本州西南隅有一諸侯國曰長州藩,藩主乃外樣大名毛利氏,亦是誌在攘夷,炮擊法美船隻,互有勝負。
卻說薩長兩藩雖與夷人數戰,皆知夷人之強,始與列強交通,師西人之學,欲強己技。幕府號令不行,眾諸侯多有倒幕之心,德川氏天下大有將傾之勢。將軍家茂派兵進討長州,戰不利。其間有一倒幕誌士,名曰阪本龍馬,遊說於薩長兩藩,二藩遂告天盟誓,共襄義舉,尊王倒幕。將軍大怒,再發大兵討長州,數戰不利,幕府大敗,家茂憂憤成疾。清同治五年,日本慶應二年七月家茂病篤,腳氣衝心,薨於大阪。又二十日孝明天皇崩,一時天下無主,各路諸侯皆按兵不動。這正是:黑船來航夢初醒,德川幕府氣數終。欲知後事如何,且見下回分解。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