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時期:
心葉呈黃綠色,外葉稍有枯黃狀,根頭部稍露出土麵即可采收。
營養價值:
胡蘿卜素有“小人參”的美稱,富含糖類、脂肪、揮發油、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花青素、鈣、鐵等營養成分。有健脾和胃、補肝明目、清熱解毒、順氣止咳等功效。
食用方法:
胡蘿卜的食用部位為其肥大的肉質直根。可生食、炒食和煮食,還可脫水加工,做蜜餞,製飲料等。
紅薯:
紅薯又名地瓜、番薯、山藥、甜薯,原產於南美洲及大安的列斯、小安的列斯群島,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
為旋花科番薯屬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葉片形狀、色澤因品種而異,常為寬卵形,全緣或三至七裂,基部心形或近於平截形。聚傘花序腋生,鍾狀或漏鬥狀。蒴果。按紅薯皮色劃分有紅薯、白薯和紫薯等。
光照:
紅薯喜光。光照充足,塊根產量高,陰雨天多、光照不足產量低。
溫度:
喜溫暖、耐熱、不耐寒。塊根生長適溫28℃~32℃;蔓葉生長適溫21℃~26℃,低於15℃或高於38℃生長停止或受抑製。
土壤:
喜疏鬆、肥沃及排水良好的壤土。
水分:
紅薯耐旱力較強。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生長前期需水量不多,分枝結薯至蔓葉生長高峰期間,需水較多,此時應供應充足水分。
肥料:
栽培土壤中可適當加入有機肥,並於生長期追肥2~3次,可隨水澆施。
栽培容器:
大型花盆、泡沫箱等。
繁殖方式:
家庭栽培多采用扡插方法,選取長度20~25cm的紅薯苗分枝作為扡插苗,一般留7~8片葉,栽插時地上留3~4片葉左右,其餘4~5片葉可剪掉,扡插後應澆足水,並適當遮陰,以利插苗成活。
栽培時間:
北方春季,南方春、秋、冬三季均可栽培。
采收時期:
薯苗栽插成活後20~40天,可開始采摘嫩莖尖,適宜采摘的莖尖長度為10cm左右,可連續采收多次。待地下塊根充分膨大時再把塊根挖出。
營養價值:
紅薯含有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鈣、鉀、鐵、銅、硒等十餘種微量元素。其含有的膳食纖維,可增強腸道蠕動,通便排毒;紅薯還能降低血膽固醇,防治心腦血管病、防治癌症。紅薯葉含較多的礦物質、維生素、纖維素,有提高免疫力、降糖、解毒、預防便秘、防治夜盲症等保健功能。
食用方法:
紅薯最好煮食。紅薯葉可炒食,開水燙熟後做成涼拌菜,也可燒湯或在熬粥時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