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時間:
除冬季嚴寒季節外,其他季節均可栽培,但以春、秋季栽培為主。
肥料:
生長期內每隔10天隨水施肥1次,以氮肥為主。
栽培容器:
各種大型花盆、木箱等。
采收時期:
厚皮菜播種後30~40天即可剝葉采收,每株每次剝葉3~5片,可多次采收,也可一次性收獲所有嫩莖葉。
營養價值:
厚皮菜葉片富含還原糖、粗蛋白、纖維素、維生素C及鉀、鈣、鐵等微量元素。具有清熱解毒,行瘀止血的功效。
食用方法:
以肥厚的葉、梗或嫩苗供食用。可炒食、煮食或稍燙煮後涼拌,做餡。
菠菜:
菠菜又名波斯草、赤根菜,原產於波斯(現伊朗地區),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為藜科菠菜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50cm。主根發達。葉簇生於短縮莖上,呈蓮座狀,深綠色,橢圓形或戟形。花單性,雌雄異株。胞果。
光照:
菠菜喜光,但不耐強光直射,栽培時應給以充足陽光。
溫度:
菠菜喜冷涼,耐寒。冬季氣溫-10℃地方也可露地越冬。發芽適溫5℃~20℃,生長適溫20℃左右,25℃以上生長不良。
土壤:
對土壤要求不嚴,喜疏鬆肥沃、保水保肥的沙壤土。
肥料:
除培養土內施入足夠基肥外,如果生長期小苗發黃,瘦弱,可結合澆水施1~2次液肥。
栽培容器:
花盆、各種箱子。
水分:
不耐幹旱。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生長前期生長較慢,需水量少。溫度較高時應早晚澆水,雨天容器內積水應及時排除。
栽培時間:
家庭栽培以圓葉菠菜好,多以秋播為主。如果夏天栽培則應選用耐熱和不易抽薹的品種。
繁殖方式:
菠菜依其種子的外形分為有刺種和無刺種。有刺種葉戟形或卵形,先端尖,一般稱尖葉菠菜,成熟較早,葉片較薄,品質較差。無刺種葉片卵圓形,先端鈍圓,成熟晚,葉大而厚,品質好。菠菜一般采用直播,以撒播為主,可幹種直播。也可事先對種子進行處理,方法:將種子浸涼水約12小時後,放在4℃低溫的冰箱裏處理24小時,然後在20℃~25℃的條件下催芽,經3~5天出芽後播種。培養土澆透水,種子均勻撒於土麵上,播種後覆一層1cm厚的培養土,保持土壤濕潤。
幹種直播出苗需1~2周,經催芽的播種後約3~4天可出苗。出苗後及時間苗,3~4片真葉可定苗或移栽,苗距20~25cm。
采收時期:
菠菜播後30天可陸續采收,冬季種植收獲時間延後半個月左右,可采收2~3次,也可一次采收完畢。
營養價值:
菠菜含有豐富維生素、胡蘿卜素、蛋白質,以及鐵、鈣、磷等礦物質。有促進骨骼發育、保護視力、預防便秘等作用。
食用方法:
菠菜以其葉片及嫩莖供食用。可炒食、涼拌或做湯。
空心菜:
空心菜又名蕹菜、通菜,原產於我國熱帶多雨地區。為旋花科番薯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蔓性草本。株高30~60cm。莖扁圓形或近圓形,中空,匍匐生長,節上生根。單葉互生,橢圓狀卵形、披針形或長三角形,頂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心形,戟形或箭形,全緣,綠色,具長柄。聚傘花序,腋生,花冠漏鬥形,花白色。蒴果卵形,種子近圓形,黑褐色。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不嚴格,但充足光照有利於生長。
溫度:
喜高溫多濕環境,耐熱,不耐霜凍,遇霜凍則莖葉枯死。生長適溫25℃~30℃,能耐35℃~40℃高溫,10℃以下生長停滯。
水分:
耐濕,有些可在水中栽培。空氣幹燥,土壤水分不足,易導致空心菜纖維增多,影響產量和品質,空心菜宜濕不宜幹。夏季,氣溫高,植株生長快,要勤澆水,澆大水。
土壤:
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在濕潤而肥沃的黏壤上栽培較好。
肥料:
底肥以有機肥、磷肥為主,可撒施一定量的草木灰。生長期內隨水澆施2~3次速效氮肥。
栽培容器:
各種花盆、箱、栽培槽等。
耐濕,有些可在水中栽培。空氣幹燥,土壤水分不足,易導致空心菜纖維增多,影響產量和品質,空心菜宜濕不宜幹。夏季,氣溫高,植株生長快,要勤澆水,澆大水。
栽培時間:
春、夏、秋三季均可栽培。
繁殖方式:
可用播種、分株、扡插方法種植。家庭第一次種植一般采用播種的方法,空心菜種子的種皮厚而硬,最好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方法是:用30℃左右的溫水浸種15~18小時,然後用紗布包好放於容器內,置於28℃~30℃溫度下催芽,當種子有一半以上露白時即可進行播種。空心菜多撒播,撒播後用培養土覆蓋1cm厚左右,播種後保溫、保濕。一般2~3天可出苗。分株:空心菜生長期間會從側麵生出新的分蘖,將新的蘖株帶根拔出,另行栽種即可。扡插:生長期間摘取長15cm左右的頂梢扡插繁殖,隻要扡插土壤濕度適宜,插條就會很快長出不定根,並抽出新梢。播種苗要不斷間苗,最後定苗的行株距25*20cm。
采收時期:
一般在苗高25~35cm左右時即可采收。在進行第一、二次采收時,莖基部要留足2~3個節,以利采收後新芽萌發,促發側枝。可多次采收。
營養價值:
空心菜中的大量纖維素,可增進腸道蠕動,加速排便,有防治便秘及減少腸道癌變的作用;空心菜中有豐富的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有助於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空心菜還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止血等藥用價值。
食用方法:
空心菜的食用部位為其嫩莖葉。可炒食、做湯。
散葉生菜:
散葉生菜又名散葉萵苣,原產於歐洲地中海沿岸。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為菊科萵苣屬二年生草本植物,常做一年生栽培。株高20~40cm。淺須根係,莖短縮,葉互生,葉圓或橢圓形,葉麵光滑或皺縮,葉色黃綠或綠色,全緣或具波狀。
頭狀花序,花冠黃色。瘦果,披針形,黑色或灰白色。
散葉生菜栽培品種極多,以高產玻璃王生菜為例說明栽培過程,該品種是經提純複壯的優秀生菜品種,葉麵寬厚,葉色亮綠,散生;葉片向內微抱,脆嫩爽口;口感佳,喜冷涼。適宜南、北方各地種植。
光照:
要求中等光照強度,光照過強,溫度過高,生長遲緩,品質差。
溫度:
喜冷涼氣候,不耐高溫。生長適溫15℃~20℃。
土壤:
喜疏鬆肥沃土壤。
肥料:
施肥以稀薄液肥為主,可隨水澆施,生長期內施肥2~3次,速效肥為主。
栽培容器:
各種花盆、箱、栽培槽等。
水分:
出苗後,可每天早、晚用細孔噴壺淋水一次。定植緩苗後,每天淋水1~2次,早晚進行,不宜在晴天中午澆水。生長期內都要保持土壤濕潤。
栽培時間:
一般以春、秋種植較好;夏季如采用耐熱品種,也可種植,但生長緩慢,品質也較差。
繁殖方式:
散葉生菜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生菜種子較小,培養土宜細碎疏鬆,種子均勻撒在培養土上,播後覆蓋一層薄土,注意保溫、保濕。
一般播後2~3天出芽。生菜種子在25℃以上發芽困難,在夏季播種應在15℃~20℃條件下先行催芽,發芽後再播種。播後約兩周進行間苗。移栽則在3~4片真葉時進行,苗距20cm。
采收時期:
植株從小苗開始,即可結合間苗陸續采收,一般應在植株已充分長大且未老化之前采收完畢。
營養價值:
散葉生菜除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外,還含有萵苣素,具有鎮痛和催眠作用;散葉生菜中膳食纖維和維生素C有減肥、防便秘作用;含有甘露醇等成分,有利尿和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
食用方法:
散葉生菜食用部位是其嫩葉片。可以炒食或做湯,最適生食,也可用做菜肴餐盤周圍美飾的原料。
黑籽西生菜:
抗熱,抗病,結球力強,適應性廣,肉質爽脆,品質佳。珠江三角洲地區適宜播期3~11月。生長溫度15℃~26℃。直播亦可移栽。保持土壤濕潤,株行距12cm*15cm。雜交一代種。
紅皺生菜:
由國外引進的早熟生菜品種,葉片邊緣深紅色,皺縮,顏色亮麗,適應性強,晚抽薹,生育期55天。生長均勻一致,株株美觀,頭部葉片展開形成卷葉。味爽脆。適合春秋露地栽培,株行距30cm*30cm。
咖啡漢保羅生菜:
國外引進的沙拉生菜品種,葉片柔軟,淺紫綠色,近圓形,有光澤,株高25cm。生育期70天左右,易栽培,株行距25cm*25cm。育苗期25~30天,定植後45天可收獲。
耐熱、耐寒、耐抽薹;抗病性強;無苦味;葉簇生,近圓形,黃綠色有光澤,微皺葉緣波狀不明顯,葉厚;心葉微內彎,味甜脆。廣州地區全年可種植,最適播期為秋冬季,一般株行距為15cm*20cm,播種至初收50天左右。
意大利生菜:
意大利生菜播後1個月植株半結球,生長速度快,葉片顏色嫩綠,葉緣皺折,株型大,長勢強,適應性廣,風味佳,南、北方皆可種植,生育期45天左右。耐熱,炎熱的夏季6~8月,也可正常生長,氣溫超過25℃需低溫催芽播種;耐寒,冬季能在-3℃低溫狀態下也生長良好,耐抽薹,可四季種植。品質好,株形美觀,脆嫩清香,帶苦味。移栽後50天可采收。抗病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