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麥菜:
油麥菜又名油蕒、香水生菜,原種產於地中海沿岸。
我國南方栽培較多。為菊科萵苣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須根係。莖短縮,有乳汁。葉互生,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全緣至羽狀深裂,基部具披針形葉耳,抱莖。味微苦或無。頭狀花序,花黃色,瘦果,扁卵形或橢圓形,有棱,白色。
油麥菜為生菜的一個品種係列,以四季油麥菜為例說明栽培方法。本種葉片披針形。色澤淡綠,長勢強健,抗病性強。質地脆嫩,口感鮮嫩,清香。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不嚴格,營養生長期充足光照好。
溫度:
喜冷涼環境,不耐熱。生長適溫為10℃~25℃,30℃以上生長緩慢、纖維多、品質差。
繁殖方式:
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將種子均勻撒到培養土上,因油麥菜種子在光照下發芽較快,故播種後不宜蓋厚土或無需蓋土,用細孔噴壺淋透水,保溫保濕。3~4天出苗,出苗後及時間苗,幼苗4~5片真葉時可以移苗定植,苗距20cm左右。
土壤:
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土壤疏鬆、透氣性好,並能保水、保肥的沙壤土種植較好。
水分:
喜濕潤,整個生長期內不可缺水。種植後的幼苗在晴天要每天淋水,保持基質濕潤。生長盛期消耗水分多,要加大澆水量以保證充足水分,如缺水則會出現生長緩慢,品質下降。
栽培時間:
春、夏、秋三季均可種植。
肥料:
在定苗後10~12天,要及時追施速效肥,以氮肥為主。生長期內追施2~3次。
栽培容器:
各種規格大小的花盆、木箱、栽培槽。
采收時期:
一般株高30cm,當植株生長到10~12片葉時為最適的收獲期。
營養價值:
油麥菜是一種低熱量、高營養的蔬菜。具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神經衰弱、清燥潤肺、清熱解毒,涼血利濕、化痰止咳等功效。
食用方法:
食用其嫩株或掰葉片。以生食為主,可以涼拌,也可蘸各種調料。熟食可炒食,可涮食。
肥料:
在定苗後10~12天,要及時追施速效肥,以氮肥為主。生長期內追施2~3次。
栽培容器:
各種規格大小的花盆、木箱、栽培槽。
采收時期一般株高30cm,當植株生長到10~12片葉時為最適的收獲期。
營養價值:
油麥菜是一種低熱量、高營養的蔬菜。具有降低膽固醇、治療神經衰弱、清燥潤肺、清熱解毒、涼血利濕、化痰止咳等功效。
食用方法:
食用其嫩株或葉片。以生食為主,可以涼拌,也可蘸各種調料。熟食可炒食,也可涮食。
極品紅:
生長速度快,抗病性強,口味極佳等,葉片呈長披針形,葉片綠色間紫紅色,長勢強健,質地脆嫩,清香。全國各地及東南亞地區四季均可種植,30~40天開始采收,纖維少。防止積水淹漬。
恒盛花葉:
早熟,生長迅速,葉色嫩綠,葉片長帶橢圓形,大花波浪葉,呈明顯凹凸輪狀,葉片緊湊,適於密植,葉直立,色澤美觀,品質佳,口感濃香,甜脆。適應性廣,種植容易,生長迅速,全國皆可種植,兩廣地區基本可全年種植,播種至初收40~50天。理想發芽溫度為15℃~20℃,超過25℃不易發芽。發芽前用涼水浸泡約8小時,炎熱氣候可以用冰箱等低溫催芽。
結球生菜:
結球生菜又名卷心萵苣、包心生菜、西生菜、結球萵苣,為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常作一年生栽培。株高20~30cm。莖短縮,葉互生,外葉展開,綠色,心葉抱合成葉球,葉片橢圓形,淺綠色,葉麵平展或皺縮,葉緣波狀或淺裂。葉圓球形、扁圓形或圓錐形,黃綠色、淺綠色或綠白色。頭狀花序,瘦果。原產於地中海沿岸。
我國南北方均有栽培。
光照:
結球生菜對光照強度要求中等,過強過弱對其生長都不利。
溫度:
結球生菜喜冷涼氣候,不耐高溫。生長適溫15℃~20℃,結球適溫17℃~18℃,溫度超過20℃不易結球。
繁殖方式:
結球生菜如在高溫期播種,種子應先催芽,否則發芽困難。種子浸泡後用濕紗布包住放於15℃~20℃冰箱中催芽,30%種子露白,即可播種。種子均勻撒在培養土上,播後覆蓋一層薄土,澆透水,注意保溫、保濕。一般播後2~3天出苗,播後約2周進行間苗。移栽則在3~4片真葉時進行,苗距20cm左右。
土壤:
喜疏鬆肥沃土壤。
水分:
結球生菜忌幹旱,也不能太濕。不同生育期對水分要求不同,幼苗期過幹苗易老化,過濕易徒長。生長期宜保持土壤濕潤,可每天澆水1~2次,以早晚為好。結球期要適當控水,水分過多結球萵苣易發生裂球。
栽培時間:
春、秋季栽培。
結球生菜種子結球生菜播種肥料:
定植後6~7天開始薄施速效氮肥,以促進發根和葉生長。開始包心時,要增施磷、鉀肥。另外結球生菜在心葉內卷初期,還應對葉麵噴施0.2%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
栽培容器:
各種花盆、箱。
采收時期:
結球生菜葉球緊實不鬆即可采收。
營養價值:
結球生菜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多種維生素和鈣、磷、鐵等礦物質。具有利尿通乳、強壯機體、防癌抗癌、寬腸通便等作用,莖葉還含有萵苣素,有鎮痛催眠的作用。
食用方法:
結球生菜食用部位為球葉。以生食為主,也可炒食或做湯,也是火鍋的主要菜料。
漢斯八寶菜:
由國外引進的新特蔬菜品種,生長速度快,抗病強,口味佳。7℃~38℃均可正常發芽育苗。葉片呈牛舌形,色澤嫩綠,纖維少,口感好,質地脆嫩,清香。適宜全國各地種植,30~40天開始采收。夏秋播種生長快速,30天左右采收,冬季播種時,長勢慢,有時需兩個月以上才能采收。防止積水。
漢堡九葉香:
由國外引進的新特蔬菜品種,質香嫩脆,生長速度快,抗病強,口味佳。7℃~32℃均可正常發芽育苗。葉片呈狹橢圓形,色澤嫩綠,質脆,清香。適宜全國各地種植,30~50天開始采收。夏秋播種生長快速,30天左右采收,冬季需40~50天才能采收。可用於生食及製作蔬菜沙拉。
茼蒿:
茼蒿又名蓬蒿,原產於我國。為菊科菊屬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淺根係,根係分布在土壤表層。莖圓形,綠色,有蒿味。葉長形,葉緣波狀或深裂,葉肉厚。頭狀花序,花黃色,瘦果,褐色。
光照:
茼蒿對光照要求不嚴,耐弱光。
溫度:
茼蒿喜冷涼,不耐高溫。在10℃~30℃溫度範圍內均能生長,以17℃~20℃為最適溫。
12℃以下生長緩慢,29℃以上生長不良。
繁殖方式:
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多以直播為主。可幹種直播,也可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播種前把種子用30℃溫水浸泡24小時,漂洗後濾幹水分,放在15℃~20℃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衝洗1次,待種子露白時播種,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培養土上,播後覆土約1cm厚,再澆透水,保溫保濕。播種後約1周即可出苗,出苗後及時間苗,幼苗2~3片真葉時,定苗或移栽,苗距為15cm左右。
土壤:
茼蒿對土壤要求不嚴,但以肥沃疏鬆的沙壤土為佳。
水分:
茼蒿在生長期間不能缺水,應保持土壤濕潤,遇雨注意防澇,排除積水。
肥料:
基肥以有機肥為主。追肥以速效氮肥為主,一般在苗高10~12cm時開始追肥。以後每采收1次追肥1次。
繁殖方式:
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多以直播為主。可幹種直播,也可對種子進行適當處理。播種前把種子用30℃溫水浸泡24小時,漂洗後濾幹水分,放在15℃~20℃條件下催芽,每天用清水衝洗1次,待種子露白時播種,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培養土上,播後覆土約1cm厚,再澆透水,保溫保濕。播種後約1周即可出苗,出苗後及時間苗,幼苗2~3片真葉時,定苗或移栽,苗距為15cm左右。
栽培時間:
春、秋兩季栽培為好。
栽培容器:
各種規格大小的花盆、木箱、栽培槽。
采收時期:
茼蒿植株高20cm左右時即可收獲。
營養價值:
茼蒿中含有多種氨基酸、脂肪、蛋白質及較高量的鈉、鉀等礦物質,能通利小便、消除水腫;茼蒿中含有特殊香味的揮發油,可消食開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胡蘿卜素及多種氨基酸,可以養心安神、降壓補腦、清血化痰、潤肺補肝;其所含粗纖維有助腸道蠕動,促進排便。
食用方法:
茼蒿幼苗或嫩莖葉供食用。可生炒、涼拌、做湯。
苦苣:
苦苣又名花苣、天精菜、花葉生菜,原產於印度和歐洲南部。為菊科菊苣屬草本,株高50~100cm。根為淺性直根係,須根發達,葉片淺綠色,有皺葉和平葉兩個類型,皺葉類型葉片為披針形,葉緣有鋸齒,深裂或全裂;平葉類型葉片長倒卵形,葉緣缺刻少而淺,葉片以皺褶方式向內抱合成鬆散的花形,苦味稍重。頭狀花序,約有小花20朵,花冠淡紫色。種子短柱狀,灰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