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葉菜類二(2 / 3)

光照:

喜日照充足的環境。

溫度:

苦苣喜冷涼濕潤氣候,耐熱、耐寒。生長溫度範圍10℃~25℃,最適宜溫度為15℃~18℃。

繁殖方式:

可直播或育苗移栽。播種前將培養土澆透水,待水滲下後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培養土上,播後蓋0.5cm厚細土,保持土壤溫度和濕度,3~5天即可出苗,及時間苗,待苦苣3~4片葉時即定苗或移栽,苗距20~25cm。

土壤:

以排水良好、營養豐富的黏壤土或壤土栽培為好。

水分:

耐旱性較強。定植後一定要澆足緩苗水,以後保持土壤見幹見濕,水量不宜過大。

養土上,播後蓋0.5cm厚細土,保持土壤溫度和濕度,3~5天即可出苗,及時間苗,待苦苣3~4片葉時即定苗或移栽,苗距20~25cm。

栽培時間:

春、秋季。

肥料:

在施足底肥的前提下,生長期內每7~10天隨水追施1次速效肥。

栽培容器:

各種規格大小的花盆、木箱、栽培槽。

采收時期:

葉簇旺長時進行采收。

營養價值:

苦苣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磷、鈉、鐵等元素,性寒、味苦,具有清肺止咳、益肝利尿、消食和健胃作用;含大量維生素C以及各種類黃酮成分,可防治多種細菌或病毒引起的感染症及提高人體免疫能力。

食用方法:

食用其嫩葉部分。可涼拌、做湯或爆炒,也可做開胃湯。也可製成脫水幹菜及軟包裝保鮮產品。

蒲公英: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黃花地丁,分布極廣,我國大部分地區有野生。朝鮮、俄羅斯、蒙古也有分布。為菊科蒲公英屬多年生草本。葉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邊緣有時具波狀齒或羽狀全裂,有時倒向羽狀深裂或大頭羽狀深裂。花葶1至數個,與葉等長或稍長,頭狀花序,花黃色。瘦果倒卵狀披針形,暗褐色。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不嚴,光照充足有利於葉片生長。

溫度:

耐熱、耐寒。生長適溫15℃~20℃,30℃以上發芽緩慢。

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盆內裝土,整平,澆透水,將種子均勻地撒於土表麵,然後覆土約0.3~0.5cm厚。

保溫保濕,出苗後及時間苗,最後定苗距為15cm左右。

土壤:

不擇土壤,喜疏鬆、肥沃的沙質壤土。

水分:

耐旱、抗澇能力較強。出苗後適當控製水分,利於幼苗健壯生長,防止倒伏;在莖葉迅速生長期保持土壤濕潤。

肥料:

在生長季節,要追肥1~2次,隨水施入氮肥。

播種繁殖。盆內裝土,整平,澆透水,將種子均勻地撒於土表麵,然後覆土約0.3~0.5cm厚。

保溫保濕,出苗後及時間苗,最後定苗距為15cm左右。

栽培時間:

春、夏、秋均可栽培。

栽培容器:

各種花盆及泡沫箱等。

采收時期:

蒲公英可以一次性收獲,也可以多次割茬或擗葉收獲,或者兩種方法結合起來,前期間拔收獲小株,後期割茬收獲。

營養價值:

營養豐富,富含糖類、維生素、有機酸、胡蘿卜素、微量元素和鈣、鉀等礦物質;同時又是中醫良藥,其味甘苦,性寒、平,無毒,具有清熱解毒、健胃、利尿、散結、抗病毒、抗感染等作用。

食用方法:

嫩株可食用。可炒食、涼拌、配菜。

紫背菜:

紫背菜又名紅鳳菜、紫背三七,為菊科菊三七屬多年生草本,高50~100cm。葉具柄或近無柄。葉片倒卵形或倒披針形,稀長圓狀披針形,頂端尖或漸尖,基部楔狀漸狹成具翅的葉柄,或近無柄而多少擴大,但不形成葉耳。小花橙黃色至紅色。瘦果圓柱形,淡褐色。產於我國南部及西南部,印度、尼泊爾、不丹、緬甸、日本也有分布。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不嚴格,但喜全光照。

溫度:

對溫度的適應較廣,15℃~35℃範圍內均可正常生長,一般不要低於5℃,以防冷害。

土壤:

不擇土壤,喜富含腐殖質的壤土。

水分:

喜濕潤,生長期間不可缺水,保持土壤濕潤。

繁殖方式:

可通過分株繁殖,栽培時把部分葉片去掉,防止蒸發量過大,影響植株成活。緩苗期間多噴霧,保持土壤濕潤,可提高成活率。

肥料:

對肥料要求不高,一般不用施肥。

栽培容器:

各種花盆及泡沫箱等。

采收時期:

一年四季可采收嫩莖、嫩葉。一般株高15cm左右即可采收。

營養價值:

含豐富的營養,具有清熱、消腫、止血、生血功效。

食用方法:

食用部分為嫩莖葉。可涼拌、炒食、做湯等。

栽培時間:

全年均可栽培。

莧菜:

莧菜,又名米莧、赤莧,原產於中美洲、亞洲熱帶、亞熱帶地區。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為莧科莧屬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30~50cm。

根係發達,主根粗大,側根淺。莖直立,少分枝,單葉互生,全緣,卵狀橢圓形至披針形,平滑或皺縮,葉色有綠、黃綠、紫紅或雜色。短穗狀花序,種子細小。栽培的品種有白莧菜及紅莧菜。

光照:

喜光,充足光照生長較好。

溫度:

喜溫,耐熱、不耐寒。生長適溫23℃~27℃,20℃以下植株生長緩慢,10℃以下種子發芽困難。

土壤:

莧菜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以疏鬆排水的肥沃土壤栽培好。

水分:

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夏天炎熱季節每天早晚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如土壤過幹,莧菜品質變差。

肥料:

每采收1次,追1次肥。每次追肥均施以氮肥為主的稀薄液肥,可結合澆水進行。

栽培容器:

花盆、木箱等。

采收時期:

當苗高10~12cm,具有5~6片葉時,間苗采收。

營養價值:

莧菜所含的鐵質、鈣質、蛋白質均非常豐富。有利牙齒和骨骼的生長發育,並具有清熱解毒、除濕止痢、通利二便、利竅止血等功效。

食用方法:

莧菜的食用部位為莖尖和嫩葉。可炒食、做湯、涼拌、亦可做餡食用,老莖可鹽漬加工。

繁殖方式:

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容器中裝入培養土後整平,澆透水,為使播種均勻,可將種子中摻入少量細沙,然後均勻地撒播在培養土上,覆一薄層頂土,再用細孔噴壺澆透水,保溫保濕。夏季溫度較高時2~3天即可出苗。出苗後及時間苗,小苗長出4~5片真葉時可定苗或移栽,苗距20cm左右。

栽培容器:

水,保溫保濕。夏季溫度較高時2~3天即可出苗。出苗後及時間苗,小苗長出4~5片真葉時可定苗或移栽,苗距20cm左右。

栽培時間:

莧菜南方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北方可在露地春、夏、秋三季栽培。

春季栽培的品質好。

錦繡莧:

錦繡莧又名五色草、紅草,俗稱台灣枸杞,原產於巴西,現我國各大城市均有栽培。為莧科蓮子草屬多年生草本。高20~50cm。莖直立或基部匍匐,多分枝。葉片矩圓形、矩圓倒卵形或匙形,頂端急尖或圓鈍,有凸尖,基部漸狹,邊緣皺波狀,綠色或紅色,或部分綠色,雜以紅色或黃色斑紋,幼時有柔毛後脫落。頭狀花序頂生及腋生,花被片卵狀矩圓形,白色。果實不發育。

光照:

喜充足光照。

溫度:

喜溫暖,耐熱、不耐寒。

生長適溫18℃~23℃,10℃以下生長緩慢。

土壤:

對土壤要求不嚴,適應性強,但以疏鬆、排水性好的肥沃土壤栽培。

水分:

抗旱力強,根據天氣情況澆水保濕,缺水葉片食用性差。

錦繡莧枝條錦繡莧扡插繁殖方式:

多采用挺扡插繁殖,極易成活,插穗插入基質後,澆透水即可。根據花盆大小,栽培3~5株即可。

肥料:

每采收1次補1次肥,施以氮肥為主的稀薄液肥,可結合澆水進行。

栽培容器:

花盆、木箱等。

采收時期:

當苗高15cm左右時,即可采摘嫩莖葉。

食用方法:

全株入藥,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清積逐瘀功效。食用部位為莖尖和嫩葉。可炒食。

培3~5株即可。

栽培時間:

南方一年四季均可栽培,北方可於春、夏、秋三季栽培。春季栽培的品質好。

冬寒菜:

冬寒菜又名冬莧菜、馬蹄萊、冬葵、滑菜,原產於我國,西南地區栽培較多。為錦葵科錦葵屬一年生草本。不分枝,莖被柔毛。葉圓形,常5~7裂或角裂,基部心形,裂片三角狀圓形,邊緣具細鋸齒。花小,白色。果扁球形,種子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