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菜類包括茄果類、瓜類和豆類。它們供食用的部分是果實和幼嫩的種子。屬茄果類的有茄子、番茄、辣椒等;屬豆類的有菜豆、豇豆、刀豆、毛豆、豌豆、眉豆、蠶豆、四棱豆、扁豆等;屬瓜類的有黃瓜、南瓜、冬瓜、絲瓜、瓠瓜、苦瓜等。果菜類含有豐富的營養,如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為我國常見種植的蔬菜種類。
補腎菜:
補腎菜又名食用秋葵、秋葵、羊角豆,原產於非洲和亞洲熱帶地區。我國廣泛栽培。為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直根係,較發達,莖直立生長。苗期胚軸上有茸毛,木質化後消退,莖稈綠色,基部節間短,葉腋間常發生側枝,上部節間較長,無側枝發生。葉互生,掌形五裂,裂缺邊緣為不規則齒形,葉柄細長中空,主杆下部葉片大,雄雌同花,單瓣,淡黃色,深紫色花心。植株自下而上順延開花結果,果實為蒴果,五棱,頂端尖細。蒴果由綠變黃,成熟期為褐色。籽粒近球形,灰褐色。
光照:
喜充足光照。
紅秋葵播後40天。
溫度:
補腎菜喜溫,耐熱、不耐霜。南北方播種適應地溫為15℃以上。
土壤:
對土壤要求不嚴,疏鬆肥沃土壤好。
水分:
補腎菜耐旱,生長期間保持土壤濕潤,炎熱天氣早晚淋水,開花結果期供水應充足。
繁殖方式:
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家庭盆栽多直播。盆中裝土,整平,澆透水,種子播於土麵,再蓋1cm厚的營養土,澆透水,保溫保濕,溫度合適,大約4~5天左右出苗。出苗後見真葉即開始間苗,4~5片葉時定苗,苗距40~50cm。
栽培時間:
春、夏、秋均可種植。
肥料:
開花結果期施複合肥2~3次。
栽培容器:
大型花盆、各種大型箱、栽培槽。
采收時期:
開花後5~8天,花果長至8cm左右時稱為嫩果莢,食用最佳,菜莢超過12cm長,品質變差,隻能食用其種子。
營養價值:
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C以及鐵、鉀、鈣等微量元素,還含有一種黏性糖蛋白,有保護腸胃、肝髒和皮膚黏膜的作用,並可治療胃炎、胃潰瘍及痔瘺。
食用方法:
鮮蒴果肉質細嫩,風味獨特,清香可口。可素炒、涼拌,也可與其他果蔬及豆製品配菜,並可用於涮火鍋。
辣椒:
辣椒又名辣子、牛角椒、番椒,起源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墨西哥、秘魯等地。我國各地均有栽培。為茄科辣椒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50~80cm。根係強大,莖直立,多為雙叉分枝。
單葉互生,葉片卵狀至披針形。花白色或淡黃綠色,1~3朵腋生,花冠輻狀。漿果錐形或長指形,俯垂,少汁液,嫩果多為綠色,果皮和胎座間有空隙,熟後紅色。種子腎形,淡黃色。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中等,光照充足有利於開花結果。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中等,光照充足有利於開花結果。
溫度:
辣椒喜溫,不耐寒。整個生長期的適宜溫度為12℃~35℃。種子發芽適溫25℃~32℃,低於15℃不易發芽。
水分:
不耐旱、不耐澇。開花結果前適當控製澆水,保持土麵見幹見濕;開花結果後,適量澆水,保持土麵濕潤,避免積水。
土壤:
適於栽培在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的壤土或沙壤土中。
肥料:
定植後至坐果前,可結合澆水,追施1次提苗肥,肥料可用尿素。盛果期可以結合澆水追肥3~4次,肥料選擇尿素或磷酸二氫銨均可。
栽培容器:
大型花盆、木箱、大型栽培槽。
水分:
不耐旱、不耐澇。開花結果前適當控製澆水,保持土麵見幹見濕;開花結果後,適量澆水,保持土麵濕潤,避免積水。
栽培時間:
春、秋季。
繁殖方式:
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播種之前宜對種子進行催芽處理,以保證發芽率。用55℃~60℃溫水浸泡種子,並恒溫浸燙30分鍾,種子再用30℃溫水浸泡5~6小時。將種子撈出用潔淨濕紗布包好,置於25℃~30℃的條件下催芽,多數種子露白即可播種。將種子均勻撒播在培養土上,蓋約0.5cm厚的覆土,用細孔噴壺澆透水,保溫保濕。
如幹種直播,約5~7天出苗,如催芽後播種,可提前3天左右出苗,出苗後及時間苗,3~4片真葉時可定苗或移栽,苗距30~40cm。
采收時期:
果實生長較快,果實深綠、質硬有光時應及時采收。
營養價值:
辣椒富含維生素C,可以降低膽固醇,控製心髒病及冠狀動脈硬化;含有較多抗氧化物質,可預防癌症及其他慢性疾病;辣椒強烈的香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欲,幫助消化。
食用方法:
辣椒是常食蔬菜之一,可炒食,可做調味品。
青椒:
青椒果實,青椒又名菜椒,原產於墨西哥至哥倫比亞,本種為變種,我國栽培廣泛。為茄科辣椒屬一年生或有限多年生植物,株高40~80cm。
葉互生,枝頂端節不伸長而成雙生或簇生狀,矩圓形或卵形,全緣,頂端短漸尖或急尖,基部狹楔形。花單生,俯垂,花冠白色。果實大,近球狀、圓柱狀或扁球狀,多縱溝,頂端截平或稍內陷。青椒含有抗氧化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能增強人體免疫力力,緩解疲勞。其中的維生素C、維生素K,可以防治壞血病,對牙齦出血、貧血、血管脆弱有輔助治療作用。果實可直接食用,也可炒食或用做菜肴的配料,沒有辣味。
番茄:
番茄又名西紅柿,原產於南美洲,現各地廣為栽培。為茄科番茄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高0.6~2m。葉為羽狀複葉或羽狀分裂,小葉大小不相等,通常5~9枚,卵形或長圓形,邊緣具不規則的鋸齒或裂片。花序聚傘狀,腋外生,通常3~7花,下垂,花冠白色。漿果扁球形或球形,多汁,肉質,橘黃色或紅色。
光照:
喜充足光照。
溫度:
喜溫暖,不耐寒、不耐熱。生長適溫20℃~25℃生長最為適宜,在15℃以下不能開花,10℃時生長停止,-1℃時,植株受凍而死亡,如長期處於35℃以上的高溫,亦會生長不良。
土壤:
喜排水良好、土質疏鬆的沙質壤土。
水分:
根係發達,較耐旱,生長期間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開花結果期可適當控水,以防止澆水過多落花落果,果實膨大期應保證充足水分。
繁殖方式:
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播種前營養土澆足底水,然後將催出芽的種子或幹種子均勻撒於土麵,覆營養土0.8~1.0cm,細孔噴壺澆透水,保溫保濕。小苗出土後及時間苗,3~4片真葉時即可移栽或定苗,苗距40cm左右。
栽培時間:
番茄多以春、秋種植為好。
肥料:
番茄生長期長,需肥量大。移栽或定苗成活後可隨水追施1~2次速效肥,促進秧苗生長;開花結果期每隔10天追施1次複合肥。
栽培容器:
大型花盆、木箱、大型栽培槽。
采收時期:
家庭栽培一定要等番茄完全成熟時采收。
營養價值:
含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還含有較多的蘋果酸、檸檬酸等有機酸,特別是維生素P含量較多。可養陰生津、健脾養胃、平肝清熱,也是防癌抗癌的首選果蔬。
食用方法:
果實成熟後可直接食用。可生吃、可炒菜、可榨汁、可做醬。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