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花盆、各種箱子、栽培槽。
采收時期:
黃瓜一般坐果後10天左右即可采收。
營養價值:
黃瓜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能提高人體免疫功能、潤膚、抗衰老、降低血液膽固醇,並有減肥功效。適合肥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水腫、癌症、嗜酒者食用。
食用方法:
黃瓜主要以嫩果作蔬菜食用。可生食亦可炒食,做湯,果實還可酸漬或醬漬。
其他:
黃瓜為蔓性,不能直立,因此當苗高達20~25cm時,應及時支架引蔓。一般采用單幹整枝,除主枝外,其餘側枝全部摘除。當主蔓長到一定高度後需要摘心。
棱角絲瓜:
棱角絲瓜又名八棱絲瓜、廣東絲瓜,我國華東、西南、華中及華南地區栽培較多。為葫蘆科絲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根係強大。莖蔓性,五棱、綠色,莖節具分枝卷須。葉掌狀或心髒形,被茸毛。雌雄同株異花,雄花為總狀花序,雌花單生,花冠黃色。瓠果短圓柱形或長棒形,表皮綠色有皺紋,具棱。
別外還有一種常見栽培的絲瓜其果實不具棱、皮光滑或具細皺紋,長條圓筒形或棍棒形,密生絨毛(以下用棱角絲瓜為例)。
光照:
絲瓜光照充足生長良好。
溫度:
絲瓜喜溫、耐熱、不耐寒。種子發芽適溫25℃~28℃,生長適溫20℃~30℃。15℃以下生長緩慢,10℃以下生長受到抑製,5℃以下常受寒害。
繁殖方式:
絲瓜可以直播或育苗移栽。種子均勻播於盆土表麵,播種後覆土約1~2cm,澆透水,保溫保濕,幹種直播5~6天可出苗,幼苗2~3片真葉時即可定苗或移栽。苗距30~40cm。
土壤:
土壤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為宜。
水分:
絲瓜本身喜潮濕,絲瓜葉片大,蒸騰量大,開花結果多,總需水量也較大,特別是在幹旱時期,必須保證充足水分。水要澆得均勻一致,不可時多時少。雨天要及時排水。
繁殖方式:
絲瓜可以直播或育苗移栽。種子均勻播於盆土表麵,播種後覆土約1~2cm,澆透水,保溫保濕,幹種直播5~6天可出苗,幼苗2~3片真葉時即可定苗或移栽。苗距30~40cm。
栽培時間:
絲瓜多春、夏、秋季種植。
肥料:
絲瓜為耐肥作物,不易徒長,需要多次追肥,開花結果期追施2~3次複合肥,追肥可結合澆水進行。
栽培容器:
大型花盆、各種箱子、栽培槽。
采收時期:
當果梗光滑稍變色、茸毛減少、瓜身飽滿、果皮柔軟時便可采收。
營養價值:
絲瓜富含多種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B1、維生素C等能保護皮膚、消除色斑;絲瓜含有的幹擾素誘生劑,可起到刺激機體產生幹擾素,起到抗病毒、防癌抗癌的作用;絲瓜還含有皂甙類物質,具有一定的強心作用;絲瓜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通經絡、美容抗癌等功效。
食用方法:
絲瓜食用部位為鮮嫩果實。可炒食,做湯。
其他:
絲瓜是蔓生植物,一般當蔓長30~60cm時要搭架引蔓、綁蔓。上架前的側枝一般要全部摘除,上架後通常不再摘除。如植株生長過旺,葉片繁茂,要適當打老葉、黃葉,以利透光。
苦瓜:
苦瓜又名涼瓜、錦荔枝、癩瓜,原產於印度熱帶地區。我國南方栽培較多。為葫蘆科苦瓜屬一年生攀援草本植物。根係發達,側根多級分枝。蔓甚細,五棱形,分枝力特強。葉互生,掌狀5~7深裂,淡綠色。花小,單性,雌雄同株異花,花黃色。果實多為紡錘形,圓錐形或長圓筒形,果皮厚,表麵有不規則的瘤狀突起,青綠或淡綠色。種子大,盾形,表麵有花紋,淺黃色。
光照:
喜光照充足,不耐陰。
溫度:
喜溫、耐熱、不耐寒,生長適溫20℃~30℃。
土壤:
喜疏鬆肥沃土壤。
水分:
對土壤濕度和空氣濕度要求較高,但不耐澇。因苦瓜根係比較發達,植株生長勢較強,澆水不要過勤過大,保持土壤濕潤即可。雨天及時排水。
肥料:
苗期至結瓜前施1~2次氮肥,結果期施1~2次複合肥,可隨水澆施。
栽培容器:
大型花盆、木箱及栽培槽。
采收時期:
待果實長到瘤狀突起膨大、皮色由暗綠色變為鮮綠色並有光澤、花冠開始幹枯即可采收。
營養價值:
苦瓜含有蛋白質成分及大量維生素C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功能,具防癌抗癌作用;其性寒味苦,可清暑熱、明目解毒,並具有明顯地降低血糖作用。
食用方法:
苦瓜主要食用其嫩果。可炒食、涼拌、做湯,也可加工糖漬、曬幹。
其他:
當主蔓長至30~35cm時開始插架綁蔓。當主蔓出現第一枚雌花後開始整枝,每株留2~3個側枝,其餘摘除,並及時摘除多餘卷須。中後期不再整枝,放任生長,但須摘除下部衰老黃葉,以利通風透光。
繁殖方式:
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播種前將營養土澆透水,點播種子於土麵上,種子上覆蓋1.5cm厚的細土,澆透水,保溫保濕。5天左右出苗。幼苗出現兩片真葉時可定苗或移栽。苗距45~50cm。
栽培時間:
苦瓜可在春、秋種植。
瓠瓜:
瓠瓜又名扁蒲、葫蘆、夜開花、瓠子、蒲瓜,原產非洲南部,我國自古栽培。為葫蘆科葫蘆屬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淺根係,側根發達。莖為蔓生,側蔓較多,中空,上被白色茸毛,卷須分叉。單葉互生,心髒形或腎髒形,密生白色茸毛,葉大而薄。花為雌雄同株,單花腋生,花大白色,花柄長。果實為瓠果,有長棒形、長筒形、短筒形、扁圓形或束腰形狀,嫩果果皮淡綠色,果肉白色而柔嫩。種子卵形,扁平,灰黃色。
光照:
瓠瓜喜光照充足。
溫度:
瓠瓜喜溫,不耐低溫和炎熱。種子在15℃開始發芽,30℃~35℃發芽最快,生長和結果期適溫20℃~25℃。
繁殖方式:
可直播,也可育苗移栽。一般先浸種24~48小時,然後播種。種子穴播於培養土中,播後覆土2cm,澆透水,保溫保濕。幼苗出現兩片真葉時可定苗或移栽,苗距40~50cm。
土壤:
瓠瓜不耐瘠薄,以富含腐殖質的保水保肥力強的土壤為宜。
水分:
瓠瓜對水分要求嚴格,不耐旱又不耐澇。瓠瓜需水較多,應及時澆水,結果期間天旱可1~2天澆1次水,但如果雨水多時,應及時排水防澇。
栽培時間:
春、秋兩季栽培。
肥料:
瓠瓜追肥宜薄施勤施。在定植成活和摘心後、果實膨大期分別施1次肥。
栽培容器:
各種大型花盆、木箱及栽培槽等。
采收時期:
瓠瓜皮青色淡綠,軟毛未落前采收為好。
營養價值:
瓠瓜含有蛋白質及多種微量元素及維生素。有助於增強機體免疫功能、降低血糖,並有防癌抗癌作用;還可利水消腫、止渴除煩、通淋散結。
食用方法:
瓠瓜其食用部分為嫩果。可炒食或煨湯。
其他:
瓠瓜蔓性,當苗長到30cm高時,搭架綁蔓。瓠瓜主要由子蔓、孫蔓結瓜,當主蔓長到6葉左右時,進行第一次摘心,促使子蔓抽生結果,當側蔓結果後進行第二次摘心,促使孫蔓抽生和結瓜,此後可任其自然生長或再進行第三次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