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瓜表皮有光澤,花紋清晰;有些品種有特殊的香氣;卷須幹枯,葉片失綠,葉片變黃。有網紋的品種,網紋明顯。
營養價值:
甜瓜含芳香物質、礦物質、糖分和維生素及有機酸。可消暑清熱、生津解渴、除煩,能強心、保肝。
食用方法:
多做水果食用。
其他:
甜瓜蔓性,可支架栽培,也可爬地栽培,家庭盆栽為節約土地,可采用支架栽培,主蔓3~5片葉時打頂摘心,以後選留2條生長健壯的子蔓,並牽繩引蔓;孫蔓結瓜,瓜前留兩片葉摘心,每條孫蔓結瓜1個,每株結瓜3~5個。大型網紋品種一般隻留1~2個瓜。需人工輔助授粉,取當天開的雄花,將雄蕊上的花粉直接塗抹到雌蕊的柱頭上,注意應塗抹均勻。
菜豆:
菜豆又名玉豆、四季豆,原產於中南美洲,我國南北各地均有栽培。為豆科菜豆屬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根係較發達。莖有矮性、半蔓性或蔓性。葉互生,三出複葉,總狀花序,腋生,花蝶形,花白、黃、淡紅或淡紫紅色,自花授粉。莢果條形,直或稍彎曲,綠色或黃色,末端有喙,也有具斑紋色,種子腎狀或卵形,紅、白、黃、褐或斑紋彩色。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不嚴,開花結莢期充足光照對生長有利。
溫度:
菜豆喜溫、不耐高溫和霜凍。
花芽生長適溫為20℃~25℃,低於15℃或高於27℃易產生不完全花,9℃以下不能分化花芽。開花結莢適溫為18℃~25℃,低於15℃或高於30℃都會影響結莢。
繁殖方式:
播種繁殖。點播,每穴播3~4粒種子,播後覆土1~2cm,澆透水,保溫保濕,幹種直播3~4天即可出苗。小苗2~3片葉時可定苗,一般每穴留2~3株。株距為30~35cm。
土壤:
以土層深厚肥沃的土壤為好。
水分:
菜豆喜濕潤,不耐澇,能耐一定程度的幹旱。苗期不宜過濕,開花到豆莢形成期,應適當增加水分,幹旱會引起落花落莢。原則是開花結莢前適當控水,結莢後適當增加澆水。
栽培時間:
菜豆多春、秋播兩季栽培較好。
肥料:
開花前期隨水澆施1~2次尿素肥料。開花結莢後增施三元複合肥,以促花保莢,以後每采收兩次,追施1次三元複合肥。
栽培容器:
各種花盆、箱、栽培槽。
采收時期:
在豆莢由扁變圓,顏色由綠轉淡,籽粒未鼓或稍有鼓起時采收。
營養價值:
營養豐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及大量維生素,高鉀、鎂,鈉含量低,適合心髒病、動脈硬化、高血脂、低血鉀症和忌鹽患者食用;所含的膳食纖維可預防便秘。
食用方法:
菜豆以嫩莢或種子做蔬菜食用。除炒食、煮食外,還可加工製罐頭,醃漬冷凍與幹製。
豇豆:
豇豆又名豆角、帶豆,原產於非洲熱帶草原地區,我國南北均有栽培。為豆科豇豆屬一年生纏繞草本植物。直根係。莖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種。葉互生,葉為三出複葉,頂生小葉較大,卵狀菱形,側生小葉菱形,全緣。總狀花序,自葉腋抽生長花梗,先端著生2~4對花,淡紫色或白色,一般隻結兩莢。莢果細長線形,色有深綠、淡綠、紅紫或赤斑等。種子腎髒形,有紅、黑、紅褐、紅白和黑白雙色籽等。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不嚴格,較耐陰,但在開花期,充足的光照對豇豆的開花結莢有利。
溫度:
豇豆喜溫、耐熱。生長發育適溫20℃~30℃,15℃以下植株生長緩慢,35℃時仍能開花、結莢,但果實品質易老化。
繁殖方式:
可采用育苗移植或直播。采用點播方法,每穴2~3粒種子,覆土厚度為1~2cm,覆土後澆足水,保溫保濕,幹種直播3~4天可出苗。及時間苗,出3~4片真葉時定苗,每窩留苗2~3株,窩距30~40cm。
土壤:
豇豆不擇土壤,但以排水及透氣性好、肥力較高的土壤種植佳。
水分:
不耐水濕;結莢前期適當控水,防止落花,結莢盛期不能斷水,保持土壤濕潤。
栽培時間:
春、夏、秋三季均可種植,以春、秋季種植好。
肥料:
抽蔓期、開花結果期施磷、鉀肥為主,還可葉麵噴施0.1%~0.2%磷酸二氫鉀或複合肥液1~2次。
栽培容器:
各種花盆、箱、栽培槽。
采收時期:
當莢條粗細均勻,莢麵豆粒未鼓起為采收適期,如豆莢鼓粒,則品質變差。
營養價值:
豇豆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健脾補胃之功效,可做脾胃虛弱、糖尿病、尿頻、遺精、瀉痢的輔助食療。
食用方法:
豇豆食用部位為嫩莢。可炒食、涼拌、醃漬曬幹。
其他:
豇豆長蔓品種在開始抽蔓後需搭架、引蔓。第一花序以下側枝長到3cm長時,應及時摘除,以保證主蔓粗壯。主蔓第一花序以上各節位的側枝留2~3片葉後摘心,促進側枝上形成第一花序。當主蔓長到15~20節,摘心,促進下部側枝花芽形成。生長後期注意及時打掉下部老葉、黃葉,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豌豆:
豌豆又名荷蘭豆,起源於亞洲西部、地中海地區和埃塞俄比亞、小亞細亞西部,我國現在各地均有栽培。為豆科豌豆屬一年生纏繞草本。
高90~180cm,全體無毛。偶數羽狀複葉,頂端卷須為葉卷須,托葉呈卵形。小葉長圓形至卵圓形,全緣;托葉,卵形,基部耳狀包圍葉柄。花白色或紫紅色、單生或1~3朵排列成總狀腋生,花瓣蝴蝶形。莢果長橢圓形或扁形,根據內部有無內層革質膜及其厚度分為軟莢及硬莢。種子可呈圓形、圓柱形、橢圓、扁圓、凹圓形,每莢2~10顆,多為青綠色,也有黃白、紅、玫瑰、褐、黑等顏色的品種。
以菜豌豆為例說明種植方法,本種為中生種,播種至初收60~70天,適應性廣,耐旱耐寒,花色深紅,大部分花穗隻有1花結1莢,莢形大且平直,質脆嫩,清甜,纖維少。
光照:
對光照要求不嚴格,充足光照生長良好。
溫度:
豌豆喜冷涼濕潤氣候,耐寒、不耐熱。幼苗能耐5℃低溫,生長適溫12℃~20℃,開花期適溫15℃~18℃,結莢期適溫15℃~20℃,超過25℃結莢少、產量低。
繁殖方式:
通常直播,盆裝土後弄平,澆透水後每穴播入1~2粒種子,覆土約2~3cm,再澆透水。保溫保濕,3~4天左右出苗,苗出2~3片真葉時定苗,苗距20cm左右。
土壤:
豌豆對土壤要求雖不嚴,但以疏鬆含有機質較高的中性土壤為宜。
水分:
豌豆稍耐旱、不耐濕。前期可適當控水,開花結莢時,澆水量加大,結莢盛期土壤要經常保持潤濕,保證果莢發育所需水分,否則會引起落花落莢。
栽培時間:
北方地區春季栽培,長江流域以南多秋、冬栽培。
肥料:
開花結莢時所需養分多,每隔7~10天左右,施三元複合肥1次,還可在鼓粒期噴施1%尿素和0.3%磷酸二氫鉀兩次。
栽培容器:
各種花盆或木箱等。